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三

项目管理自古及今,源远流长。从我国古代的万里长城到今天的港珠澳大桥,从古埃及金字塔到国际空间站,都离不开工程项目管理。当前,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非常迅速,其理论研究孕育着新突破,亟待深化。近日,阅读了赛云秀教授的新作书稿《项目管理新论》,深感欣慰。这本书视野开阔,结构清晰,系统全面,对项目管理的管理模式、知识体系和管理系统的分析贯穿始终,对项目控制和协调、项目管理的创新发展,尤其对项目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深入细致,并在理论层面上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是近年来项目管理研究领域中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

工程造福人类,科技创造未来。工程建设活动在人类改造自然、创造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工程项目管理思维是系统的,它能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项目管理的基本规律。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涉及决策与计划、组织与指挥、控制与协调等各个方面,虽然极为复杂但因其管理活动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等特点,在实践中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深化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不仅对于自身意义重大,而且能为其他类型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提供有益借鉴。为此,作者贯穿了这样一种认知:工程项目体现着项目管理的基本特征,各类项目的管理模式是相通的,即从理论层面来说,各类项目实施与管理所蕴含的思维形式和实践逻辑几乎是一致的。加强对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的总结与推广,能够切实提高各类项目实施与管理的水准。工程素养对于学习项目管理非常重要,管理者具备了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便能够更好地理解项目管理的理论内涵,领悟项目管理的优越性,从而自觉地将项目管理模式灵活地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

与一些西方国家不同,我国项目管理模式起源于工程项目。这一管理模式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施工组织管理模式,发展到如今的项目管理模式,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原建设部等相关部委于2002年1月颁布了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1),使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真正走上规范化管理的道路。之后,于2006年6月、2017年5月,我国又先后两次更新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系统规范,为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项目管理模式提供了有效指导。本书系统分析了工程项目实施由施工组织管理模式向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变过程,研究成果可为各类项目的全面管理提供重要借鉴和启示。

本书阐明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作用,认为它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项目管理模式步入了规范管理阶段。在作者看来,知识体系揭示了项目管理的基本内涵,不仅形成了一整套合乎科学思维的管理理念和法则,而且拓展了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应用范围。传统的金字塔式科层结构,涉及的管理层次较多,往往难以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难以控制项目成本;而现代项目管理模式实现了组织结构体系的扁平化,管理者的职能定位更加准确,责权更加清晰,能够有效克服上述弊端。管理者只要系统掌握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就能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项目实施三大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项目控制与协调管理体系。作者在系统分析项目控制机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项目协调机制,并据此建立了项目控制体系与协作体系,这就使项目实施过程管控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同时,作者提出项目控制与协调需要从文化、方法、技术和行为四个维度来全面考量。其中,文化维度、行为维度的提法极具创见性,反映了作者对项目实施主体,即项目参与者——“人”的重视与思考。在作者看来,项目参与者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与实现项目目标行动的一致性,以及其行为的规范性,直接影响着项目实施的成效,甚至关乎项目成败。

现代项目管理模式虽日臻完善,但推广应用仍任重道远。作者秉持研用结合的理念,十分重视项目管理理论的实践化,并就推广项目管理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一是以掌握理论知识为着力点。广泛应用项目管理的关键在于,管理者要对理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真正接受其管理理念。只有真正掌握了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才能熟练运用其方法和技术。二是以推动理论与实践并重为核心。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支撑的理论则是空洞的。管理知识寓于实践之中,没有脱离实践的管理理论,也没有脱离理论指导的自觉实践。三是以推进实践为检验标准。项目管理可谓“知易行难”,至今仍有一些工程建设基层项目部,挂着项目管理的“招牌”,走的却是施工组织设计的“老路”,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很不利于项目管理模式的广泛应用。

从学科角度看,项目管理与管理学具有天然的血脉关系,项目管理研究始终离不开“管理学”这个根基。书中关于项目管理与一般管理的比较分析,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读者能够在更为宽泛的视域中,认识项目管理模式的先进性。作者指出,在思想格局的指引下,项目管理模式克服了一般管理仅关注人财物等资源要素,而忽视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三大目标管理的弊端。通过比较研究,作者既阐明了项目管理理论的源头,抓住了其理念、方法、技术的关键,又清晰地阐释了项目管理模式的独特价值。

项目管理任务复杂而艰巨,先进的管理模式无疑能有效提升管理效能。作者对项目管理价值的认知,融汇于理论分析之中。书中明确提出了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技术体系和规则体系。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是项目管理模式发展的基础和核心,不仅涉及各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还涵盖诸如管理使命、参与者行为等深层问题。作者对技术体系支撑项目管理模式发展的分析,独到而透彻。技术体系的构建,使项目管理打破了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的隔阂,实现了二者的有机融合。同时,书中对规则体系的分析更具原创性,指出其是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机制形成的保障,尤其是对规范要求与规程规定以及过程管理程序、流程和步骤的系统分析,突出了规则体系的核心,抓住了理论研究的要害。

项目管理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促进管理实践规范化。作者在理论分析中引入了“场域论”,这是其深刻思考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的体现,更是将社会科学与项目管理研究相融合的一次大胆创新。正如作者所言,深入观察和客观描述项目实施场域,是项目管理研究的第一步。虽然实践理论与基本理论联系紧密,但这并不意味着研究者只要信手撷取某些管理经验的片断,经过一般性的加工,就能将其改造成理论成果。项目管理的经验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产生实践理论,再提升为基本理论,最后形成理论体系,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探索过程。作者倡导理论研究要厘清实践理论与基本理论之间的关系,避免因沉浸于管理实践而模糊了两者之间的界线,同时还强调国内项目管理研究要获得话语权,必须对借鉴与创新予以同等重视。

最后,作者积极回应了全面提升我国项目管理水平这一现实要求。一方面,对我国项目实施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深入探索,这是该书最为重要的贡献之一,具有为项目管理理论“本土化”发展筑基固本的意义。从目前国内项目实践现状来看,制定一套符合国内实际的管理体系已刻不容缓。为此,作者廓清了项目实施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与关键问题,构建的管理领域科学严谨、合理可行,保证了管理体系整体结构与功能的完备性,对项目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作者将全面提升我国项目管理水平作为全书的落脚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体现了一名学者的使命担当。作者着重强调,必须更加充分地认识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对国内项目实践经验的总结,致力于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双轮驱动,加快项目管理模式的革新,开创我国项目管理的新局面。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项目管理无疑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应用空间。这本书积极探索项目管理基本规律,着力完善项目管理理论体系,注重提升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应用的规范性,作者的这些努力必将有力推动我国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取得更大进步。


2020年12月于北京 loM5u+pbIku0htPY0D+duQEJsvUincemtzy5n/tWdUnm9zWSzRPcXwYXItOISYF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