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项目管理的发展及其作用

项目管理历史悠久,经历了从传统管理方式到规范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现代项目管理模式最早出现于美国,通常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主要是为军工项目研发活动而创建的一种管理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项目管理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其应用范围迅速扩展到众多领域。

一、美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在欧洲,导源于古希腊文明的理性主义传统根深蒂固,影响深远。20世纪以来,诸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包括发端于美国的现代项目管理,都根植于这种深厚的理性主义土壤。以美国项目管理模式为代表的现代项目管理发展历程,可被归纳为萌芽、初创、成型和成熟四个阶段。

1.萌芽阶段

世界性的重大事件往往是管理思想的引爆点,它能以某种特殊的方式把杰出管理人才汇聚在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是现代制造业和科学管理的最大试验场,也是项目管理实践和理论演进历程中最重要的阶段。20世纪40年代,美国把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任务作为一个项目来管理,并将其命名为“曼哈顿计划”。由此,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以目标、计划和控制的理念为先导,勾勒出了现代项目管理技术的雏形。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又开发了网络计划技术,通过关键路线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的运用,为项目进度的计划和控制提供了方法论,进一步促进了项目管理理念的加速形成,也为现代项目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

2.初创阶段

20世纪60年代,在“曼哈顿计划”实施成功之后,美国又发起了一项有42万人参与、耗资数百亿美元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项目管理方法与技术的系统应用。重大项目相继成功实施,标志着现代项目管理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管理方法。20世纪70年代初,网络计划技术开始普遍应用,人们逐步将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方法引入项目管理,提出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拓展了项目管理方法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在此阶段,现代项目管理模式的系统应用主要体现在国防项目和大型工程项目之中,主要针对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重点关注项目目标、计划和控制等。整个70年代,随着现代项目管理实践应用的不断深化,人们对项目管理所涉及的各种管理职能和过程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研究。

3.成型阶段

从20世纪 80年代开始,美国项目管理从最初的军事工程项目逐步扩展到其他各类项目,许多公司都引入了现代项目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管理体系,项目管理理论研究的范围也从面向管理方法与技术,逐步拓展到对项目组织及参与者行为的关注。到了80年代后期,人们又进一步将项目管理的内涵扩展到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沟通管理等方面。与此同时,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普及,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应用走向更广阔的领域。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项目实施过程中信息与数据的处理更加高效,计划方案的调整更为快捷,进而提升了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4.成熟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项目管理不论是在理论探索还是实践应用方面,都得到了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管理知识结构重组概念的形成,使项目管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具生命力的管理方式。项目管理在方法与技术上更加注重人的因素,注重项目相关方和客户关系的管理。同时,各类组织为了力争在经济社会的激烈变革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纷纷运用新兴的项目管理技术。这使得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尤其在信息技术、金融服务和生物医药工程等新兴产业中得到了迅速发展。1996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正式颁布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1版,标志着现代项目管理模式迈向了成熟阶段。

二、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我国有历史记载的项目管理实践活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现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却始于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学习和引进的工程项目施工组织管理模式。到了60年代,统筹方法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得到推广应用。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又开始全面学习和应用欧美现代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项目管理模式已初步形成。

1.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学习与引进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从苏联引进了工程项目施工组织管理模式,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完整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体系。较之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的现代项目管理模式,这种从苏联引进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可以称之为“施工组织管理模式”。这两种管理模式分别起源于土木“建筑工程”和军工“制造工程”,其最初所针对的都是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问题。由于两者产生的背景不同,从而形成了两大项目管理体系。目前,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从美国引进的“项目管理模式”与我国长期使用的“施工组织管理模式”正在逐渐融为一体。学习与引进这两种管理模式,对于深化我国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促进建筑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统筹方法的倡导与应用

20世纪60年代初期,华罗庚积极推广网络计划技术,并结合我国“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指导思想,将这一方法称为“统筹法”。由此,统筹法在国内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建设等多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具备了系统科学的方法与技术,也为众多管理者学习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这一时期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仅局限在建筑行业和国防领域,主要强调进度计划、成本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等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现代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开始在我国全面推广应用,统筹法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展。

值得强调的是,华罗庚倡导统筹法,推广网络图,抓住了工程项目管理中任务与工序安排的关键问题,在缩短项目工期、提高作业工效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可以说,我国现代项目管理发源于“统筹法”的应用。华罗庚在1965年出版的《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修订本)序言中写道:“统筹方法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数学方法,不应当把一切效果都归于统筹方法……也不要因为用了统筹方法还没有完成任务,而低估或否定这一方法。这个方法的一个好处是,即使任务没有完成,也知道完不成任务的原因所在。”他还指出:“我们使用统筹方法,从简单开始,但目的不仅仅是满足于简单,而是为了要应用于更大范围更复杂的任务,因而不要怕大、怕复杂。愈大愈复杂,这个方法越有用武之地,愈可以帮助我们安排计划,揭示矛盾,解决问题。” 23

3.现代项目管理的推广与应用

鲁布革水电站工程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按照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进行施工的大型重点工程,是国内引入现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开端。1984年,在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鲁布革水电站引水导流工程中,日本建筑企业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对这一工程的施工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使得该工程的成本总额降低了约40%,工期也大大缩短。 24 当时,鲁布革水电站工程的施工管理成效在整个工程建设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国人充分体会到了现代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的重要价值。

基于鲁布革水电站工程管理的经验,1987年,国家计委、建设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对一批试点企业和建设单位采用项目管理施工法,开始建立国内的项目经理认证制度,自此拉开了国内全面应用现代项目管理模式的序幕。1991年,建设部进一步提出要把试点工作转变为全行业推进的综合改革,全面推广项目经理负责制。随后,二滩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工程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都相继采用了现代项目管理这一有效管理手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2001年,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会在成立10周年之际,正式推出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第1版,标志着我国项目管理学科体系的初步形成。

三、项目管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项目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影响着人类的明天。项目建设活动是人类社会有计划发展的产物,项目管理记录着人类管理能力与水平不断前行的轨迹。从历史演化角度来看,项目建设的历程构成了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精神动态与物质主线;从人类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项目管理的能力已成为人类改造自然的重要能力之一。

1.项目实施与管理承载人类文明

古往今来,项目建设活动一直都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项目建设,特别是大型项目的实施,与重大社会变革、各类社会活动、工程建造及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密切相关,是上至国家下至各类社会组织获得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在不同历史时期,无数的创造发明与人工制品,都镌刻着项目实施的痕迹。人类的文明进程正是由众多大小不一的项目构成的。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通过各类项目的系统实施而不断改变,可以说,项目成果是人类发展史上最活跃、最耀眼的篇章。

项目及其实施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特别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演进的重要手段。进入21世纪,世界未来的新图景也将继续由各种项目活动承载。这主要体现在:知识经济呼唤项目管理,项目成为知识转化为社会财富的基本载体;项目成果的需求多样化,项目发起与资金的来源渐趋多元化,项目管理的过程也日益复杂化;各类组织的大量改革任务和创新活动本质上都是项目,项目化管理的需求几乎渗透到所有形式的机构中。因此,项目作为一种载体,其实施与管理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等众多领域的发展进程。

2.项目管理模式激发劳动创造

项目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源于人们多姿多彩的管理实践,项目管理知识和技能充满着创造性力量。现代项目管理从人类古老管理智慧的土壤里孕育而成,它虽发端于“二战”之后,却与几千年来人类历史上所创造和积累的管理技能一脉相承。传统管理方法代代相传,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同样,人们对项目管理知识与理论、方法与技术、过程与结果的探求从未止步,每一代人都致力于创新和积累项目管理的知识与技能。然而,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对于项目管理经验知识的系统总结才在项目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项目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命题的系统化研究也在随后的几十年才逐步展开,直至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成功构建。

人类社会任何阶段性重大发展目标的实现都以项目为载体,都是人们有意识选择的结果。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人们的认识逐步提高,观念逐渐深化,知识与技能也同步增长。虽然不同的项目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一定的差异性,但各类项目实施与管理的过程,却存在着规律性。人类在懂得“如何实施并管理好一个项目”之前,经历了一个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在理论上探索的艰辛过程。当这种探索的成果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项目管理模式就应运而生了。现代项目管理模式特别适合于大型复杂、环境多变、不确定性因素多的一次性任务,其所拥有的思想和理念、方法和技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作为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研究最突出的成果——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诞生,标志着人们对项目管理模式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方法和技术上取得了质的飞跃。

3.项目实施与管理担负历史责任

从古至今,项目及其实施活动始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项目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及各类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载体,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希望。特别是大型项目,由于其实施涉及面广、资金投入大、资源消耗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举足轻重。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项目是一把双刃剑,尽管它可以极大地改变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但有时项目成果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譬如美国“曼哈顿计划”制造的原子弹,虽然是核技术发展的重大突破,但这一成果同时又是足以毁灭人类自身的“杀伤性武器”,是悬在人类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所以,项目确立及其实施必须以人类公共利益为基础,以创造人类共同福祉为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先进方法的同时,要坚守科学伦理,秉持正确的项目管理理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好项目确立与实施的方向,为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当今,许多大型工程项目和工业项目建成后,其运营时效长,使命重大且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项目最根本的目的是为社会以及相关组织提供符合项目发起者要求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实施达到预期目标,则能体现其基本价值,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第二,承担社会责任。大型项目对社会组织、区域经济影响较大,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项目建设必须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及项目相关方的利益均衡,赢得各方信任和支持。第三,肩负历史责任。各类重大项目,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工业项目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大型工程的运营期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久,它不仅要满足当代发展的战略需求,更要符合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而承担着更为重大的历史使命。 QemhON+lDNbzKfgalOKgmGsV7N0i0Zgrpi7rJeGH6NXdEGnkBFcOQxzRwYwJBCH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