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情绪是孩子内心的朋友

在孩子的世界里,“情绪”这个抽象的概念不存在,他们只能从喜怒哀乐中感受心情的变化,并寻找发泄不良情绪的通道。

引导孩子与情绪做好朋友,是家长的重要职责。相信孩子处理情绪的能力,也是一种关爱。一方面,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另一方面,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不去干预他们的任何情绪,让他们学会与特定的情绪相处。

有一家儿童早期教育机构,致力于引导孩子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完善他们的心智及情商。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尊重,哪怕他们无端地发脾气,而老师是孩子们永远值得信赖的伙伴。

艾米是这所学校的一个学生,喜欢哭闹。这一天,她又在大厅里哇哇喊叫,老师立刻赶过来,问道:“亲爱的,发生了什么事?”

艾米一边哭一边说:“我碰了一下露西。虽然给她道歉了,可是她不肯原谅我。我很难受,让我哭一会儿吧!”

老师试着安慰艾米:“这的确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不过没关系,她可能太生气了,等一会儿她就会原谅你。”

但是,老师的安慰丝毫不奏效,艾米仍旧流着眼泪。“好吧,让老师陪你待一会儿吧!”老师的请求又被艾米拒绝了,而这个可怜的孩子仍旧哭泣不止。

过了一会儿,艾米的哭声停止了。老师走过去,发现她早已把刚才的不愉快忘了,正在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看上去心情非常不错。

哭是一种表达情绪的方式,艾米非常难过,所以让她哭一会儿就能解决问题。孩子伤心的时候,可能并不需要任何人的陪伴,让他们单独体验一下情绪,过后就会恢复如常。

情绪是孩子内心的朋友,放手让孩子学会与喜怒哀乐相处,对提升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很有必要。对父母来说,让哭泣的孩子体验伤心,让高兴的孩子更高兴,才是做好孩子情绪管理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家长应让孩子学会接受痛苦和快乐这两种情绪,而非不知所措。

对孩子来说,情绪是一个陌生而又深奥的东西,但在日常生活中又常伴左右。那些不良情绪就如同小树上应该被修剪的枝杈,拥有积极、健康的情绪才有利于成长。做好孩子的情绪教练,父母要善于引导,更要学会放手。教会孩子如何与情绪相处比安慰更重要,因此聪明的父母、老师不会阻碍孩子对情绪的认知与处理。

当孩子生气、悲伤的时候,许多父母会极力否定这种情绪,妄想立刻把孩子从不良情绪中拉回现实世界。但是,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时候,你只需告诉孩子说出内心的感受,并提醒他们下次遇到这种情形时应该怎么办,就足够了。

例如,一个孩子跌倒了,妈妈立刻冲过去抱着孩子安慰:“马上不疼了!”然后,冲着旁边的凳子呵斥,好像在帮助孩子撒气。然而,这并不能帮助孩子在下次跌倒时学会调节情绪,告别伤痛;他们甚至会越来越害怕一个人走路,对突然跌倒涌起一股奇怪的恐惧感。

对父母来说,最重要的是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感受他们不同时刻的情绪体验,并尊重他们的感受。而后,再给予帮助和指导,自然容易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当然,父母作为心智成熟的人,要及时发现和疏解孩子的不良情绪。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给予必要的情绪关爱,并善于帮助孩子引导、疏解各种不良情绪,就能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Q8BxAGM26m55BC0SAEbdXpNT5Zapqsu0DJxXGbqL67lUCZiIcaLgN4cdsO6zlPc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