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6章

挫折情绪:
教孩子正确面对输赢和成败

孩子遭遇挫折,变得情绪低落,是正常的反应。父母要引导孩子积极面对眼前的困境和挫折,学会正确看待输赢和成败,成为一个永远不气馁的人。

1.用赞美的翅膀载着孩子飞翔

情绪第一现场

娟娟是一个内向的小姑娘,胆子很小,班里的事情她都不会主动参加,担心自己会犯错。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很久,直到娟娟上四年级的时候,班里来了新的班主任。她是一位和蔼的语文老师。开学的第一天,她就让同学们写了一篇作文,内容不限。写作文一直是娟娟最害怕的事情,因为有一次她写得不好,被同学们嘲笑了好长时间。从那以后,娟娟就再也不喜欢写作文了。不过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娟娟只好硬着头皮,写了一篇《我的一天》。

娟娟本以为这次老师还会和以往一样,给她写“主题不清,描写不生动”等评语。但是娟娟打开作文本后,看到的评语却是:“写得真好,看得出你的一天过得很愉快。”这几个字深深地刻在娟娟的脑海里。这是她长这么大,第一次受到表扬,也正是因为这次表扬改变了她。

从那以后,娟娟喜欢上了写作。每次,她都会满怀期待地写老师布置的作文,而老师的批语也总是充满了鼓励。虽然娟娟的作文难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但是老师总会把建议藏在她的表扬中。如果娟娟的作文重点不突出,老师的批语就会写:“写得真好,每件事都写得很全,使老师对每件事都很好奇,你可以把其中你认为最有趣的一两件事,写得更详细些吗?”

经过老师的鼓励,娟娟爱上了写作文,而且越写越好。因为作文写得好,娟娟逐渐找到了自信,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胆怯的小女孩了。

情绪分析

娟娟的这种情况,在很多孩子的身上都存在。孩子在成长阶段,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不熟悉,他们做的所有事情都需要父母给予反馈。这时候,父母的赞美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通过适当的赞美激励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使命。

(1)时刻给孩子希望。

有的父母过于在乎成绩,在孩子遭受失败后,表现得比孩子还要沮丧。这不仅无法帮助孩子找到原因,还会给他们带来巨大压力。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心理承受力差,这种做法只会给孩子本就脆弱的心灵雪上加霜——让孩子失去自信,毁掉孩子的希望。最好的做法就是像娟娟的老师一样,把批评隐藏在赞美的后面,让孩子温和地接受教育。

(2)找到合适的赞美机会。

有的父母只会一味地赞美孩子,但是并不能找到合适的赞美机会,在夸奖孩子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原则。比如孩子偷了钱,父母不但不批评教育,反而表扬孩子为家里增加了收入。这种赞美失去了原则,只会让孩子的自信变成自负,并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3)真心地赞美孩子。

小孩子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感受到父母的赞美究竟是出于真心,还是敷衍地应付。父母一定要善于发掘孩子的闪光点,真心赞美孩子。如果一味地虚假赞扬,孩子一定能够发现,这样不但不利于双方建立信任关系,同时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4)父母要积极和孩子沟通,要正确引导孩子。

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如大人,作为父母,一定要经常和孩子沟通。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出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启发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说出解决的方法后,要及时赞扬。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绝对不要说“你真笨啊”,然后直接告诉孩子解决的方法,不给孩子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会真的以为自己很笨。

总之,赞美是父母帮助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法宝,它可以帮助孩子变得强大。有时甚至不需要说出赞美的话语,只需要给孩子一个肯定的目光,一个胜利的拥抱,就可以让孩子变得更有自信。

写给父母的话

许多父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存在心理错位的问题。他们不去主动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而是用挑剔的眼光去找孩子身上的毛病。最可怕的是,有的父母会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家孩子的短处,结果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面对考试失利,父母既要做好必要的情绪安抚,也要引导孩子积极乐观面对现实,寻求改进学习的方法,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积极的情绪引导,培养孩子从成败中学习的个性,这对他们一生的成长都是极其重要的。

2.孩子遇事急躁是因为少了挫折心

情绪第一现场

兰兰从小乖巧懂事,父母一直很疼爱她。刚上小学时,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但是,最近兰兰的情绪却发生了一些变化,她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变得急躁,莫名其妙地对身边的小朋友发火。

最初,父母和老师都没有在意,但是有一次她竟然动手打了小朋友。这时,老师意识到兰兰的情绪出现了一些问题,及时地与父母进行了沟通。

父母听说了实情后,也非常奇怪,为什么原本乖巧懂事的孩子,情绪会变得这么急躁呢?于是,父母与兰兰认真地沟通了一下。

妈妈问兰兰:“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打小朋友吗?”“我不想打她,只是她总是用我的橡皮,这次我不想给她用,她非要用,我很生气,就打了她。”兰兰觉得自己很委屈。

听到兰兰的解释后,父母非常奇怪,兰兰平时乖巧懂事,怎么会因为一块橡皮就对其他小朋友大打出手呢?这和平时温和大方的女儿根本就判若两人啊!

父母非常疑惑,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好去咨询专家,一问才知道兰兰的这一变化根源在父母的身上。兰兰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可以说集父母的宠爱于一身。父母为兰兰考虑得面面俱到,把生活上的一切都为她打理好了。

父母精心的保护,让兰兰在成长中没有经历过一点的失败和挫折。生活中的顺利使兰兰缺乏同龄人应有的独立性,对父母产生了过度依赖的心理。这种过度依赖的心理,导致兰兰只要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容易陷入急躁的情绪中,变得焦躁不安。

情绪分析

兰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从小生活得太顺了,父母把一切都安排得太周到了。这就导致兰兰缺乏独立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对父母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

这种依赖心理会让兰兰在遇到困难时,缺乏安全感,容易陷入急躁的情绪中。小朋友向兰兰借橡皮时,她不想借,却不知道应该如何解决,导致情绪急躁,才会对其他小朋友动手。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宠爱的不得了,但是父母在宠爱孩子时一定要使用恰当的方式,培养孩子健康、乐观、愉悦的情绪习惯。

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能力,给孩子安排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孩子独立想办法解决自己的事情,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这样当孩子遇到事情时,他们会自己冷静下来,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尽量给孩子安排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孩子从小在祥和的环境中成长,就能够保持一份安静的心态。父母应该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教导孩子遇事不慌,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逆境。

很多孩子都会像兰兰这样,遇到一点事情,情绪马上急躁起来,甚至会做出一些过激的反应。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的过度溺爱使孩子形成依赖,依赖心理就是情绪急躁的根源。

我国很多小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人把所有的关爱都集中到了孩子身上,任何事情都要替孩子安排好,对孩子百依百顺,以致孩子缺乏独立性。而当孩子步入校园,离开了父母的呵护,遇到事情不会解决,进而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方方面面的困难,急躁情绪因此形成。

(2)小孩子本身就缺乏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孩子本身刚刚离开父母的羽翼,涉世未深,很多事情都不理解,更不要说解决问题了。这样当困难来临时,孩子不能轻松应对,自然容易遭受挫折。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地纠正和正确地引导孩子,就容易使孩子产生遇事就急躁不安的不良情绪。

(3)生活中太过顺利,缺少竞争,不懂得忍让。

父母从小把孩子照顾得非常周到,不让孩子感受到竞争,孩子有任何意愿,只需要开口向父母说明,就可以轻易地得到。这会让孩子从小畏惧竞争,遇到竞争时就会手足无措,只能用急躁的情绪来表达自己的不安。

写给父母的话

从心理学上讲,当一个人容易产生急躁的情绪时,说明他遇事缺少定力。所以父母要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培养孩子长时间地专注做某一件事的能力,从而达到锻炼孩子超强忍耐力的目的。人在急躁的时候,非常容易忙中出错,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冷静平和的心态,能够让他们受益终身!

3.培养孩子积极自信的心态

情绪第一现场

明明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很希望自己能够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家务。一天,爸爸的几位朋友要来家做客。明明妈妈很早就开始准备,买菜,收拾家务。明明看到妈妈在客厅和厨房之间来回穿梭,非常忙碌,就很想帮忙,于是问道:“妈妈,您看我能帮您干点什么呀?”

妈妈当时正忙,觉得明明会碍事,就不假思索地回答:“你能干什么,什么也不会,赶快出去玩吧,别在这烦我就是帮忙了。”明明听完情绪非常低落,闷闷不乐地回到了自己的卧室。

中午的时候,爸爸的朋友们都来了。父母和客人们亲切地交谈着,家里的氛围非常热闹。明明也受到了感染,很想加入到大人们的交谈中。于是,他开始主动与叔叔阿姨们问好,并表演一些小节目。爸爸的朋友们都夸奖孩子懂事,有礼貌,很可爱。可是,爸爸却觉得明明影响了大人们的交谈,压低着声音说:“明明,不许胡闹了,赶快出去玩,净捣乱!”明明又失落地走了……

爸爸妈妈的打击让明明的情绪越来越低落,他不像以前那样活泼了,做什么事情都很被动的样子,一点积极性也没有了。

妈妈发现这种状况后,就主动要求明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这天,妈妈看明明在屋子里玩玩具,就对明明说道:“明明,帮妈妈扫扫地好吗?”明明一边玩游戏,一边说道:“妈妈,我干不了。”

这下可激怒妈妈了,妈妈大声地批评明明说:“你这也不会,那也不会,难道要我们养你一辈子呀!”明明也不甘示弱地说道:“不是你们说我什么也不会的吗?”妈妈顿时哑口无言了……

情绪分析

自信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帮助孩子时刻都坚信自己的能力。自信心决定了孩子自身能力的释放程度,有自信的孩子,做事情更加果断,更容易成功。有自信的孩子,心理更加健康,能够有效地屏蔽不良情绪。

但是很多父母忽略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甚至父母本身就缺乏自信,这就更加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自信心的树立。

有些父母为了在孩子面前树立起自己的权威,会在不经意间用言语打击自己的孩子,批评孩子做得不好,甚至还会用别人家的孩子来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较,比如说:“这事你能干得了吗?你哪有人家聪明呀!”这些言行都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还有一个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因素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很多孩子都会经历考试失败的挫折,但是有些父母却不能正确引导孩子看待考试失败的挫折。在孩子考试失误后,只会说:“就知道你不行,没出息!”这样一来,连孩子自己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行了。

父母要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1)在家多鼓励孩子。

当孩子想要主动尝试一些事情时,不管孩子做得好还是不好,父母都应该鼓励孩子,不可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多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如:孩子,你做得很好!你很优秀!这些话能够给孩子动力,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2)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孩子的自信心是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成功中积累的。父母要给孩子一点空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做一些事情,从中体验成功的感觉,感受自身的能力。父母万不可事事都亲力亲为,这样会让孩子过分依赖父母,并且极度不信任自己的能力。

(3)注意对孩子的评价。

父母是孩子最在意的人,往往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父母要及时发现孩子的优势,并给予更好的引导和培养。可以多鼓励孩子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让孩子会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先建立起自信,再将自信转移到其他方面,从而在生活中树立起自信心。

写给父母的话

懂得鼓励孩子走出挫折的阴影,这样的父母最称职。当孩子遭受挫折后,他们会告诉孩子,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找到自己失败的根源,然后改正就能够进步。如此一来,既让孩子走出了失落的情绪,又鼓励了孩子,让孩子相信自己,为孩子的下一次成功奠定了基础!

4.任何时候挫折教育都必不可少

情绪第一现场

丽丽的妈妈发现孩子最近的情绪比较低落,不像以前那样活泼开朗了,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以前的那种热情。

最初,妈妈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妈妈让丽丽去邻居张叔叔家借点东西。可是,丽丽好像很害怕的样子,不愿意去。这时候妈妈意识到,孩子一定是被一些事情打击到了。

妈妈询问丽丽原因,但是丽丽却不愿意告诉妈妈。妈妈通过向老师同学打听,了解到:原来上次班级里面竞选班长,结果丽丽落选了。这件事对丽丽的打击很大,让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整天都垂头丧气的。

在知道丽丽是遭受了挫折之后,妈妈意识到了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太弱了,遇到一些轻微的挫折就不能够很好地站起来。于是,妈妈决定对丽丽进行一些挫败教育,增强孩子对抗挫折的能力。

妈妈给丽丽找来了很多名人遭遇挫折的故事。给她讲述爱迪生经过了一千多次的失败和无数次的伤痛之后,才找到了灯丝的合适材料,取得了成功,最终让光明照耀大地。让她知道莱特兄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甚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才最终发明了飞机,让钢铁飞上了蓝天。

渐渐地,丽丽知道挫折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有成功的人士,都是不断地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最后战胜失败,走向成功的。她明白了不经历风雨,永远也见不到彩虹的道理,变得更加坚强了。

情绪分析

丽丽的情况其实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有。究其原因,还是现在的生活条件太好了,父母把孩子各方面都照顾得很好,不让孩子吃一点苦,这导致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大幅下降。

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大多数的父母都恨不得为孩子把所有的路都铺好,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帆风顺,更不要说去让孩子吃一点苦头了。殊不知,就是父母的这种全包式教育,使孩子丧失了抗击挫折的能力。

有些父母担心孩子缺乏自信心,就会采用千篇一律的话语鼓励孩子,比如“你太棒了,真不错”。虽然,这样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可是这样空洞的赞扬会让孩子的自信心极度膨胀,最后导致自负。一旦孩子遭受到挫折后,就会丧失建立起来的自信心,甚至会变得不堪一击,从此走向自卑。

在父母一味的赞扬下建立起来的自信心,往往都是脆弱的,很多时候更像是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只要微风轻轻地一吹,就会非常容易倒塌。最终会导致孩子不能面对实际问题,任性,甚至让孩子走向自闭。

父母要想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就要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挫败教育,把对孩子的关爱和相关的挫折教育结合起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吃一些苦,经受一些挫折,教育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困难,让孩子建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现在的社会中,有些孩子直到上大学了,都还没有自理能力。这就是父母过度溺爱造成的结果。其实父母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应该让孩子自己独立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不要总是抱在怀里或者帮他迈步,让他自己去尝试、去感受这个世界。如果他遇到了挫折,父母要帮助他站起来,让他自己走下去。

很多父母都无法及时发现孩子情绪上的变化,这是因为孩子对我们的父母并不信任,遇到事情不喜欢和父母沟通。所以父母应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孩子的亲情关系,让孩子充分地信任我们。这样当孩子遇到事情时,就会下意识地找父母进行沟通,父母能够及时了解到孩子的想法。

写给父母的话

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起独立意识,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很多时候孩子其实可以自己解决这些事情,但是父母却给了孩子过多的帮助,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的心理。所以如果孩子在独立做一些事情时,父母不要看到孩子遇到挫折就上前帮忙,多给他一些鼓励,让他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他的帮助会更大。

5.让孩子在游戏中提升抗压能力

情绪第一现场

小芳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整天都在自己的书房中学习,希望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一个好成绩。父母也常常为小芳的懂事感到高兴,觉得孩子从来都不会让他们在学习上面操心。

但是整天面对书本却使小芳变得非常内向,不爱和人交流,有什么事情都喜欢藏在心里,不会和父母或者朋友沟通。当小芳进入到一个陌生环境时,就会显得很拘谨。加之小芳天生就很内向、敏感、不善表达,所以很多同学都会觉得小芳不怎么合群。有时候看着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打成一片,小芳也会觉得很孤独。

但是一次游戏的机会,却改变了小芳。这一天班长组织了一次游戏,要求全班的同学都一起参加。本来小芳不太想参加,但是同学们没管那么多,连拉带拽地把小芳“绑架来了”。游戏很简单,就是同学们围坐一圈,传递一个小皮球。一位同学负责吹哨,当哨声响起时,皮球在谁手里,谁就表演一个节目。小芳听完规则之后,非常紧张,她什么节目也不会表演,心想:这下该出丑了。

游戏一开始,同学们就进入了状态。小芳也被游戏吸引了,一会儿希望球赶快传到自己的手中,但是到了自己的手中,又像是拿到了一颗定时炸弹,迅速地把球推了出去。就这样,几轮游戏过后,小芳也不像最初那样紧张了,慢慢地放下了拘谨的情绪,融入同学中间。当别的同学被迫要表演节目时,小芳发现:即使那位同学表演得不好,大家也不会取笑她,甚至同学们还会和她一起表演,大家都很开心。这次游戏让小芳改变了很多,她就像是变了一个人,和同学们亲近了,性格也开朗了。

情绪分析

很多父母都觉得做游戏是没有意义的事情,只会浪费孩子学习的时间。在父母眼中,只有学习才是正事,所以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整天坐在书桌前,对着书本度日。

但是有一些孩子,他们平时不怎么用功读书,经常看到他们和别的孩子一起做游戏,结果考试成绩却很好;而有些孩子平时非常用功,甚至晚上还在挑灯夜读,但是成绩就是上不来,甚至还会下降。

其实,游戏本身也是一种培养孩子的手段,欧美的很多国家都把游戏法作为日常教学的重要方法。喜欢玩游戏的孩子,他会经常保持快乐的状态,孩子们在游戏中都很开心,所以经常玩游戏的孩子,会更加乐观。

教学中的游戏并不是随意找来的,而是经过专家仔细设计,用来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的。任何游戏都有需要动脑的地方,而孩子是游戏的直接参与者,会经常动脑分析情况、总结规律等,这就锻炼了孩子的思考分析能力。

在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的突发情况,这就要求孩子们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久而久之,孩子们的抗压能力就会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提高,遇到事情就不会再慌张了。

父母应该从心里改正自己对游戏的偏见,摆正心态,培养孩子的游戏意识。小孩子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纪,一味地要求孩子坐在书桌前,只会压抑孩子的天性,不如通过游戏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情绪。在游戏中,孩子既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找到自我,得到快乐。

当然了父母要保证孩子不会过度痴迷于游戏中,凡事都要有一个限度,孩子们缺乏自控力,所以要求父母们帮孩子掌握好度,适度地控制一下。切记,不可以让孩子觉得好玩,就从此对游戏上瘾,不愿意再看书学习了。

写给父母的话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自我控制,对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度,不要觉得好玩,就轻易地上瘾,其他事情都不愿意做了。父母要教会孩子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有计划地分配学习、休息和玩耍的时间。

今天,社会上的游戏种类繁多、良莠不齐,父母要帮助孩子把好关,帮孩子判别究竟什么游戏是适合他玩的,防止孩子的身心受到侵害。必要的时候,父母也可以参与到游戏中,和孩子一起进行游戏,这样父母就能够及时掌控游戏中的一些问题,不让孩子遭受伤害。

6.给孩子上好挫折教育这堂课

情绪第一现场

在爸爸妈妈眼里,张月童一直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上学以前,她已经能熟练背诵几十首唐诗了,还会跳舞、唱歌。上学后,她在班里的成绩一直排在前3名。

然而,小升初的时候,张月童遭遇了平生最大的一次失败。当时,她报考的第一志愿是县里的一所重点中学,然而毕业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成绩总分比录取的分数线低25分。拿到成绩单的那一刻,张月童不知所措,她甚至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心里没有着落。当时,她明显感觉到其他同学投来异样的眼神,更不知道怎么面对爸爸妈妈。

张月童甚至不知道怎么走到家里的,一进门就耷拉着脑袋,默不作声。妈妈看到女儿的表情,就知道考试不理想。但是,妈妈不但没有批评她,反而不断打圆场:“孩子,考试不理想别放在心上。谁都有考好考坏的时候,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孩子,你要挺起胸抬起头,以后还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听了妈妈暖心的话,张月童再也忍不住了,倒在妈妈怀里哭了起来。这次考试失利,让张月童重新认识了自己,原来一个人并不能在任何时候都取得成功,也会遇到失败的时候。那段日子,她的心情非常复杂:一方面感觉自己很无能,在同学和爸爸妈妈面前抬不起头来;另一方面,又感觉自己很幸运,因为爸爸妈妈始终站在她的身后,关心、体贴自己。

情绪分析

一位儿童与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强调说:“孩子们并不知道,当一些比较糟糕的事情发生时,比如孩子输掉了一场重要比赛,或者最信任的朋友背叛了自己,这并不意味着世界的末日到了。如果孩子永远摆脱不了消沉的情绪,那么这一次小小的失败将摧毁孩子的一切。”

显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挫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对他们来说,这些挫折往往是沉重的打击,并且这种体验是刻骨铭心的。特别是对如今的独生子女来说,他们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从没经历过各种风雨,一旦面对挫折,往往一蹶不振。

对父母来说,帮助孩子正确应对挫折,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许多父母在生活中并不愿意让孩子经历苦难,而是千方百计地为孩子设计充满笑脸和鲜花的明天。结果,面对生活的无情时,孩子总是因为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而自暴自弃,逃避退缩,永远不会有幸福。

第一,敢于让孩子经受磨炼。

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一位教育专家说:“当问题出现时,父母们便急切地站了出来,亲自为孩子解决,连一个让孩子去发现自己也有力量,使不利境况得以改善的机会都不给。” 一个人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是不可能面对未来竞争激烈的大千世界的。作为父母,要注意从小让孩子经受各种磨炼,避免对他们过分娇纵。

第二,引导孩子树立“我能行”的自信。

当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用微笑迎接孩子:“来吧!你肯定行!”这种激励和期待比什么都管用。孩子遭遇挫折和失败以后,父母要善于“漠视孩子的失败”,鼓励孩子继续努力,以后取得成功。当然,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帮助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父母怎样看待孩子,孩子就会怎样看待自己。因此,父母对孩子给予积极鼓励的时候,他们就能以这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眼前的挫折和失败,具备迎接挑战的勇气。

第三,帮助孩子走出失败的阴影。

父母要善于鼓励孩子,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充满自信地迎接失败的挑战。当孩子失败的时候,父母要帮助孩子把事情本身和孩子分开,不要对孩子讲:“这次你把事情都弄糟了,你怎么搞的?你都忘了应该怎么做了吗?”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经验和教训,而不要因犯了错误而使自信心受到损伤,甚至受到摧毁。

写给父母的话

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困难和挫折是最好的大学。把挫折教育带给孩子,孩子才能迎接挑战,成为坚强、勇敢的人。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上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一帆风顺长大的孩子,很难创造出生命的辉煌。从现在开始,父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受到挫折后的恢复能力和百折不挠、不向挫折屈服的精神。 dfCxzvZZcckx3ofdBJmpL1EQTgY35Yuy5aa2y0nn4yo9bb9Mraj4pmC0hNMP1d6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