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5章

11~14岁:
做好心理准备进入青春期

孩子到了11~14岁,就正式步入青春期。作为人生的重要阶段,孩子此时的情绪还不稳定,往往表现出身心叛逆、行为乖张、心思敏感等特点。对此,父母要了解和掌握孩子心理的发展动态,帮助他们度过人生成长的重要时刻。

1.“长大成人”的意识觉醒

情绪第一现场

倩倩今年12岁了,比妹妹菲菲大3岁。两个小姐妹相处得非常好,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倩倩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了,喜欢约束妹妹,似乎成了一个小大人。

一天,爸爸妈妈出门了。为了让俩小姐妹有事可做,不至于胡闹,妈妈教给她们怎样叠衣服,并且拿出打散的衣服,要求叠起来整齐地摆放在衣柜中。两个小姐妹非常高兴,感觉自己长大了,都是妈妈的小助手了。

起初,两人叠衣服非常认真,倩倩耐心地教妹妹如何操作。但是,妹妹仅仅叠了一件,就被旁边的玩具吸引,直接把衣服放在一边。倩倩看到这一幕,赶紧走上前制止,说道:“妈妈让咱们把衣服叠起来,不准贪玩。”

妹妹只好听从倩倩的话,不情愿地放下玩具再次叠起衣服来。但是还没有一分钟,她又放下手中的衣服,眼巴巴地望着玩具发呆。倩倩再次警告,不可以贪玩,但是妹妹还是忍不住,又去拿玩具了。

一来二去,倩倩非常生气。她威胁妹妹,如果再拿玩具,就会把妹妹锁在房间里。妹妹虽然短时间表示同意,但是仍然管不住自己。倩倩一边监督妹妹,一边叠衣服。最后,她们总算把衣服叠完了,并按照妈妈的要求放在衣柜里。

情绪分析

在这个小故事中,妹妹由于年龄小,完全没有任务意识,她不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没有完成任务。而倩倩由于年纪大一些,意识到任务在身,因此给自己的定位就是监督妹妹将妈妈留给的任务完成。在整个过程中,她会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和妹妹一起玩耍,显示了较好的自我控制力。

孩子到了12岁左右,开始反省自己,为自己设定更高的标准。“我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代替了“爸爸要求我必须做个优秀的人”,“我要完成任务”代替了“妈妈让我完成任务”。他们会按照内在标准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不仅仅是把各种反应串联在一起,以此来适应环境。

这时候,父母应该怎样对待这些自认为“长大成人”的孩子呢?

第一,父母应该放下架子,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有些父母虽然知道应该给青春期的孩子更多关怀,但是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或者不知道如何面对孩子的青春期。为此,他们面对孩子的焦躁不安,表现出来的仅仅是“孩子变得不乖了”“孩子太叛逆了”这些想法,却不能为孩子排忧解难。

为此,父母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就应该做好干预理念和改变教育方式的思想。看到孩子叛逆的地方,应该指出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而这种关怀不仅仅表现在一如既往地付出,而是有选择地关心,用一种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

第二,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找到新的沟通方法。

对孩子来说,青春期应该是非常美妙和璀璨的年华。这时候,孩子可以欣喜地体验到自我意识、性意识的觉醒。他们一方面非常地惊喜,另一方面则有些恐惧。为此,父母应该改变之前的教育方式,将他们当作成人来对待。对孩子的任何过错,不应该总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指责,而应该平等、民主地和孩子商量,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赢得他们的信任。

第三,给孩子独立的成长空间,在自由中释放他们的潜能。

任何人都需要独立的空间,尤其是对有了小秘密的青春期孩子。对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父母要尽量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做,不要横加干涉。比如,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信件,这些私密的东西永远不要动。此外,父母也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来比去,这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厌烦心理。

写给父母的话

青春期是孩子长大成人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它来无影去无踪,但深刻影响着孩子的身心。除了在生理上出现变化,孩子在心理上也会产生明显的改变,并在情感、心智上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为此,父母应该多理解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避免给孩子情感、心理带来巨大压力。

2.孩子为何开始变得敏感起来

情绪第一现场

佳明是一名儿童心理咨询师,最近有很多妈妈前来咨询一些关于孩子太过敏感的事情。虽然每个父母都有各自应对的办法,但是她们显然并没有抓住重点,对一些具体情况没有做到具体分析。

其中,有一位妈妈就反映了女儿倩倩的问题。倩倩今年上小学5年级了,但对很多事情都表现得过于敏感。有时候,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倩倩这里却格外重视,反应很大。

小时候倩倩很喜欢和爸爸一起下跳棋,她玩得很好,很多时候都会赢。但是,现在倩倩却不愿和爸爸一起玩。细细盘问才知道,女儿害怕输,所以不愿意和爸爸玩。写作业的时候,倩倩力求完美,每个字都写得非常慢,稍不留意出了一个小错误,本来划掉就可以,可是她必须擦干净才肯继续写。为此,每次写作业都要耗费两个多小时。

这种不良情绪状态从来没有在倩倩身上发生过,之前女儿无论做什么都不论输赢,只要高兴就大胆尝试,不管结果如何。可是,随着年龄增长,遇事敏感、胆怯逐渐放大到很多小事上,导致她做什么事都畏头畏尾,瞻前顾后。

情绪分析

倩倩做事缺乏自信,似乎有些自卑,实则不然。这种做事谨慎的表现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自然现象。摆脱了早期的幼稚,孩子开始在乎其他人的看法,形成看问题的独特方式,并对自己有了全新的定位。

“我长大要当医生”“我长大要当飞行员”等,这种对未来的期许出现在孩子脑海中。为此,他们很在意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在乎别人的看法,不肯轻易地认输,在别人的面前全力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

为此,这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一定要改变,不能随意地指责孩子的行为。应该注重场合、时间、问题。场合的选择一定要避免公共空间,因为孩子的自尊心非常强,如果公然指责他们的过错,言辞稍有不慎,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叛逆与仇视心理。针对孩子的私密问题,最好选择同性的父母来找孩子谈心,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生理现象,采取正确的做法。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不仅对未来有自己的期许,而且对于化妆、异性等也越来越害羞,这表明他们对青春期即将出现的身体、性别发育既充满期待,同时也害怕。当性别意识真正成熟之后,孩子对榜样的兴趣也与日俱增,同时对同性父母的关系也更加亲密。

对于以往眼中的榜样,孩子也有了新的评价,榜样似乎变得不完美了,孩子并不全盘接受榜样的行为,而是批评地接受。这时候,作为同性的母亲或者父亲可以借此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共同探讨他们面对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人生烦恼。这时候,切不可以忽视孩子的行为,一定要认真关注孩子的异常反应,尽量避免敏感话题,给孩子一定的私人空间。

此外,孩子受强烈情感的驱使,想要离开亲密的家人,盼望着赶快长大成人,他们受这两种情感所左右,摇摆不定。对孩子来说,叛逆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他们经常感觉有些事情非常可笑,并且认为如果自己做会做得更好。“谁需要你”“我比你更清楚好吧”“我不想和别人交流”等想法时时出现在孩子的脑海里,支配着他们的行为。

伴随着独立性增强,孩子极度需要自我意识作为支撑,否则很有可能倒回到之前,对父母更加依赖,反之则会更加叛逆,彰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为此,父母应该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可以将自己的青春期经历讲述给孩子听,让他们作为参考。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如果这样做了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种后果是否符合自己的初衷。

写给父母的话

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反叛意识,他们想要彰显自己的价值,以及自身的与众不同。由于身体和思想上的逐渐成熟,孩子对很多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极力想要去寻求答案。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格外关注孩子的反常行为,及时答疑解惑。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扮演好“老师”的角色就显得更加重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多与孩子沟通,才能了解他们的想法,从而帮助他们减少成长的烦恼。

3.威严是制止孩子越轨行为的关键

情绪第一现场

芳芳是5年级的学生了,平常和父母相处得非常融洽。但是有一天,父母因芳芳的成绩而训斥了她,令她感到非常委屈。

事情是这样的,芳芳的期末考试成绩在全班排名并不是很理想,尤其是英语更差。回到家里,父母看到芳芳的成绩,感到非常气愤。想到平常的英语补习、英语夏令营的努力都付之东流,爸爸妈妈顿时火冒三丈。

看到父母又发脾气了,芳芳并没有感到害怕。父母对她发脾气早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她知道只要撒娇就没事了。于是,芳芳依偎到了妈妈的怀里,满不在乎地说:“我知道啦,下次及格就是了嘛!”

身旁的爸爸一看到女儿这种神情,压抑的愤怒立刻喷发出来:“你说的倒是轻巧,又给你报英语补习班,又参加英语夏令营,成绩还这么差劲。”芳芳看到爸爸黑着脸,虽然有点害怕,但是仍然说:“知道了,我要出去玩了!”

“玩,玩,就知道玩!以后学习不好,别出去玩了。”妈妈也附和着说。芳芳看到这种情形,立马“哇”的一声大哭出来。结果,妈妈立刻慌了手脚,马上制止爸爸呵斥,同时跑到芳芳面前好言相劝。这时,爸爸也走过来,温柔地说着安慰的话。芳芳看到这种情形,立马破涕为笑,高兴地拉着父母出门了。

情绪分析

孩子考试失利,父母应该借此机会帮助孩子找到问题所在,找到解决办法。但是,芳芳的父母却因为孩子一哭二闹的伎俩作出妥协,由此丧失了一次帮助孩子成长的好机会。教育孩子,固然不能太过威严古板,但是却也不意味着柔顺不带节制。如果无节制地一味妥协,那么孩子将会放松心态,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总以为撒娇、哭泣就可以应对此事,最终会失去进步的机会。

显然,父母不应该放弃威严的教育方式。据调查,孩子在父母的威严下,一般会集中注意力、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不足,并且会长久地铭记在心。教育孩子,父母必须区分场合,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该和善的时候笑脸相迎,该威严的时候也应该严肃以待。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出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

第一,父母应该拿捏好亲昵的度。

每个家长都希望与孩子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但是,这种和谐并不意味着父母毫无原则地讨好孩子,甚至放弃威严。如果亲昵毫无原则,那么父母在孩子眼中完全没有了威严。父母被孩子的伎俩操控,就很难管住孩子,对他们有百害而无一利。为此,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该放松的时候就放松,不该过分亲昵的时候必须保持威严。

第二,父母应该掌控与孩子交谈的方式。

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很多父母发现他们往往心不在焉,这就失去了沟通的价值。父母苦口婆心地讲着大道理,可是孩子往往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有听进去。为此,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反应,选择恰当的交谈方式。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针对不同场合、问题、时间,保持相应的威严。尤其是孩子在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例如爬栏杆、不遵守交通规则时,一定要采用威严的态度,提出严厉的警告。

写给父母的话

《颜氏家训》指出:父母首先要保持威严,然后表现出慈爱,孩子才能保持孝顺的礼节。这种见解是很有道理的。父母关爱孩子是人之常情,然而切不可只为亲昵而忽略了威严。在孩子心中,父母太过亲昵就意味着事情不严重,从而失去了威严的警示作用。显然,父母打着爱的名义却做着有损孩子未来的行为,这种爱是不明智的。

4.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怎么办

情绪第一现场

飞飞是6年级的学生,最近总感觉学习非常累,成绩也一落千丈。有几次,他和同学说不想念书了,感觉学习特别没意思。

低年级时,飞飞学习成绩一直很好,那时候他感觉每个科目都非常好玩,而且充满浓厚的兴趣。他往往不用爸妈提醒,就能主动完成作业。可是到了高年级,飞飞的学习兴趣下降,成绩也变得非常差。许多次,他一看到课本就头疼,更不用说主动学习了。

父母看到儿子成绩下滑,特地请了几个家教老师。每次放学回家,总有老师等着给飞飞上课。好不容易熬到周末,又要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上培训班。作业多,时间不够用,休息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飞飞显得疲惫不堪。

虽然父母每次都给飞飞定一个小目标,并且对应着各种奖励。无奈飞飞即使再努力,学习也没有任何进展,为此他非常苦恼。

情绪分析

自己虽然努力,仍然达不到目标,显然飞飞出现了厌学情绪。对学习的科目不感兴趣,将学习当作一项沉重的负担,不知道如何应对,这是青春期学习中的常见现象。飞飞为什么会出现厌学情绪呢?

首先,这与父母对孩子的期待过高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父母提出的目标不符合孩子的要求,即使再努力也无济于事,此时孩子很有可能放弃努力,从而严重地挫伤自信心。

其次,父母不当的物质奖励让孩子迷失了方向。父母如果频繁地以物质奖励来刺激孩子学习,那么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内在动力,并对为什么学习陷入困惑。

最后,孩子的自卑心理在作怪。在班级里,孩子会在无形中和同伴作对比,如果一直处在劣势的位置,他可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老师和家长期望过高,孩子一直不能实现,势必摧毁其学习的信心,产生内疚和自责心理。长此以往,这样的负面情绪会直接干扰到孩子的学习兴趣。

那么,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时,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培养孩子的兴趣与特长相结合。

也许有的家长会认为,特长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实则不然。有特长的学生反而学习也很好,他们的特长和兴趣得到鼓励,有助于其有意识地提高学习成绩。据调查,那些没有任何特长,且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的学生,反而会迷上游戏,由此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第二,制定与孩子能力相适应的学习目标。

制定符合孩子能力的小目标,有助于孩子努力达到期望的目标。然而,那些超越孩子能力的目标,反而会给他们带来压力。为此,家长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应该分析孩子的成绩,结合老师的评语调整预期。这个目标的制定,必须让孩子稍微努力就可以达到,这样既可以帮他们获得成就感,也可以提高自信心。

第三,家长应该适当地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以成绩为评判标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样父母也不要在任何时候都以孩子的成绩来判断孩子能力的高低。成绩的高低并不代表孩子的真正能力,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这样一来,即使孩子出现厌学情绪,父母也会及时地发现,然后做好沟通工作,避免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彻底放弃学习。

写给父母的话

父母如果想要引导孩子提高成绩,必须将孩子的观念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彻底地、毫无保留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让他们意识到学习不再是为了家长,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5.全力救赎孩子的任性情绪

情绪第一现场

露西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因为是独生女,爸爸妈妈对她非常宠爱。平时,只要是露西需要的,用钱能解决的,他们都会尽量满足。时间长了,露西身上流露出娇惯的不良习惯。

周一早晨,爸爸急着上班,可是露西一直都在玩橡皮泥,还一直询问自己捏的小兔子像不像。最后,爸爸失去了耐心,训斥了露西,她才闷闷不乐地去上学。

到了学校,老师看到露西不开心,经过一番询问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老师连忙开导露西:“宝贝,早晨爸爸着急上班,如果迟到了,要接受惩罚。等爸爸下班了,再陪你捏橡皮泥吧!”露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下午放学后,爸爸来接露西。老师把今天的情况如实说了一遍,提醒爸爸注意孩子任性的情绪,沟通中一定要学会积极引导,不可过分纵容孩子。

在以后的日子里,爸爸开始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对露西的要求不再有求必应,让她明白有些事情不会轻易实现,总会有一些遗憾。渐渐地,露西变得通情达理了,也开始理解爸爸妈妈,能够静下来好好沟通。在爸爸妈妈眼里,露西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

情绪分析

任性是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的通病,我们可以称之为孩子的天性。然而,过分任性并不是好事,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调节这种不良情绪。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孩子过分任性是一种低情商的表现,主要体现了其自制力薄弱、个性偏执等特点。此外,对自我失去控制,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孩子也会给人留下缺乏教养的印象。

研究显示,家庭教育是孩子产生任性情绪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家长及其他长辈对孩子过分溺爱,容易导致孩子我行我素,只考虑个人感受;另一方面,家庭教育简单粗暴,也容易导致孩子滋生叛逆心理,言行上缺乏责任感。

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家长不进行有效引导,孩子极易变得任性妄为。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益处。一个任性、自私的人能有什么作为呢?

让孩子明事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家长必须全力引导孩子理解这个世界,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当然,在调试孩子的任性情绪时,家长要注意方法,根据时间、地点、情境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策略。

一旦孩子任性而为,家长要分析背后的根源是什么。许多时候,孩子任性不一定是由内而外,可能纠结于某件事或某个物品。只有认清原因,并从中疏导,才能及时帮助孩子摆脱任性情绪,回归正常的生活。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美丽的天使,他们的内心是纯洁而又美好的。在保持孩子童真的基础上,耐心引导他们遵守规则,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是所有家长的重要职责。引导孩子排解任性情绪,能有效避免他们日后成为叛逆的人,这种用心良苦是一种大爱。

当然,孩子任性也有其积极的一面。适当的任性代表着孩子的某种个性,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需要家长在当情绪教练的时候把握好度。

写给父母的话

任性不是孩子人格的表现,往往事出有因,家长不要如临大敌。只要耐心引导,发现孩子有哪些迈不过去的坎,就能帮助他们摆脱眼前的困境,重回快乐幸福的时光。 3ZRLYF+Lm55TWvuH9ZMUjWTCNkNKG/r3FphiCpd3QVFYjaXogvkFTAWBRKMyzU1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