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3~4岁:
理解快乐和伤心等简单情绪

情绪就如同人的影子,形影相伴。孩子到了3~4岁的年纪,开始学习不同的情绪表达技巧,并与外界进行情绪交流。为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情感能力,读懂他们的内心,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1.孩子的性别意识开始觉醒

情绪第一现场

志杰出生于军人世家,虽然是一个女孩,却有一个男性化的名字。原来,父母希望生一个男孩,继承家族的军人传统。为此,他们在培养志杰的过程中,也是按照男孩的标准来抚养。

除了女儿的名字是按照男孩标准起的,衣服、玩具也都是偏男性化的。志杰3岁以前,父母从来没有明确地提示过她的性别。逛商场的时候,志杰向父母要洋娃娃、毛绒玩具、小女孩穿的连衣裙,这些要求从来没有被满足过。

生活中,志杰的娇气早已经被父母给驯服了。直到3岁那年,孩子进了幼儿园,各种问题才暴露出来。此时,志杰的父母才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每次女儿回到家中,总是不说话,有时候脾气非常暴躁,还向父母发火。

迫于无奈,父母到志杰的幼儿园向老师了解情况。原来,志杰上幼儿园之后,看到小女孩大都穿着连衣裙,说话娇声娇气。班里的女孩子经常在一起玩,但是,志杰总是无法融入其中。女孩子嫌她说话粗声粗气,穿着男孩的衣服,私下经常叫她“男子汉”;而男孩子则嫌她是女孩子,不喜欢和她一起玩。

所以,志杰在幼儿园里根本就没有玩伴。每次下课,她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小朋友成群结队地在一起玩。为此,志杰在幼儿园和家中总是闷闷不乐,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得到同伴的认同。

情绪分析

一般来说,幼儿在2~3岁之间就已经明确自己的性别了。他们会有意识地观察同性,并且想亲近同性。除了生理学决定了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外,性别意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和家人的教育方式、性别认同。显然,志杰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产生了严重的误差。

父母从心理上不愿承认志杰是女孩,并且按照培养男孩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志杰。因此,志杰有了明确的自我性别定位后,立刻产生了各种烦恼,并且情绪失落、自我封闭。为此,父母必须摆正自己的养育方式,让孩子正确地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按照性别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培养。

让孩子认识到男孩、女孩的性别差异,在教育上应该区别对待。具体来说,要把握好以下要求。

在男孩子性格的培养上,应该让男孩子从小就学会勇敢、坚强、自信。男孩子在学校中经常犯错误,遭到老师的批评,甚至有时候家长也会受到牵连。千万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而施以严重的惩罚,以此期望孩子永不再犯错误。这时候,最好的方式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他这件事将会带来的后果。然后,让他们自己做出决定,这样到了将来某个关键时刻,他们也能自己做出选择,并且主动承担相应的后果。

在家里,要突出父亲的榜样作用。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尤其是对同性之间的模仿。这时候,男孩子在心目中会将“父亲”作为模仿的对象。父亲的良好品格,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显然,父母的乐观、刚正不阿、有责任心等品质,都是儿子模仿的对象。

女孩子大多善解人意、温柔美丽,有自己的独特气质。为此,在培养女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必定会更加操心。由于女孩子爱发脾气,而且比较敏感,所以在女孩子的培养上必须有耐心,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及时发现孩子不对劲的地方,并做好及时沟通。

男孩子以父亲为榜样,女孩子经常以母亲为榜样。培养女孩子,要突出母亲的榜样作用。为此,母亲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遇事沉稳有耐心。母女之间可以多多沟通,交流自己的经验。平常可以带着女儿外出游玩,让她开阔视野,培养自由随性的气质。

写给父母的话

许多父母出于个人意愿,总是按照自己的主张培养孩子,却忽略了他们逐渐觉醒的性别意识。这直接导致孩子对自我性别辨识度不高,给以后的生活带来种种不便。为此,父母必须摆正自己的教育方式,按照男女性别的不同,给孩子以正确的性别教育,帮助他们走好人生的第一课。

2.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能力

情绪第一现场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乐乐从小就被送到乡下由姥姥抚养。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加上老人对儿孙的溺爱,让乐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生活中,他不懂得与伙伴分享玩具、零食,遇事不满意就大哭大闹,直到遂了自己的心意。这些小脾气并未被姥姥察觉,在她眼中外孙是最好的。

到了3岁的时候,乐乐被接到城里开始上幼儿园,结果那些不良习惯逐渐显现出来,使乐乐遭遇了各种矛盾。遇到自己喜欢的食物或者玩具,乐乐不知道与别人分享,总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待人接物,由此遭到小朋友讨厌,无法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老师经常给乐乐的父母打电话,告诉他们孩子在幼儿园的糟糕表现,尤其是经常和小朋友吵架。直到这时,父母才开始意识到儿子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但是由于工作繁忙,乐乐仍然处于被放逐的状态。

一个星期天,家里来了朋友。朋友带着一个与乐乐年龄相仿的小朋友,父母难免将他与乐乐做了一番比较,并真正意识到乐乐的行为方式有多差。在短暂的相处中,乐乐总是任性地独自玩耍,任何玩具都不分享给小伙伴。吃饭的时候,他要求妈妈将自己喜欢的菜品放到眼前,稍不满意就大发脾气,完全没有任何顾忌。

而朋友的孩子很懂事,总是尽量满足乐乐的心愿,并且还时不时逗乐乐玩。看到乐乐发脾气,这个孩子还安慰乐乐的妈妈。朋友的孩子乖巧懂事,体察人心,待人接物很有礼貌,这让乐乐的父母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情绪分析

简单来说,情感就是人在需要的事物面前,得到满足或者得不到满足时的情感体验。而情绪是情感的具体体现和直接体验。由此看来,情感和情绪具有紧密的联系。良好的情感和情绪对人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这种良好的情感和情绪其实就是高情商。

高情商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良好的情感能力也不是速成的。研究表明,良好的情感和情绪不仅有益于孩子的身心成长,而且还有利于儿童的性格培养,促进其智力发展。为此,父母不仅要关注儿童的健康饮食,还要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良好情感和情绪,促进身心共同成长。

乐乐的父母显然没有重视乐乐的精神需求,没有培养他的情感能力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的能力,结果导致其个人主义倾向日益严重。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能力呢?

首先,保证家庭和谐。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场所。良好的家庭关系,民主的生活氛围,孩子耳濡目染,无形中也会效仿这种氛围。父母为人正直、方正不阿、有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孩子纯良的品性。由于父母的榜样作用,孩子在为人处世中也会诚实善良。这样一来,孩子的情感能力自然而然也会得到正面提升。

其次,为孩子营造独立空间。任何人都需要独立成长的空间,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如果外界干预太多,反而不利于孩子独立思考、自主行动。独立空间不仅包括生活中的空间,还包括思想上的空间。简单来说,生活空间就是给孩子独立活动的场所,让他们独自生活。思想空间主要是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父母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样,孩子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就能具备自主决断的能力,从而独当一面。

最后,适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他们会通过各种教具来辅助教学。显然,教师注意营造分享、友爱、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通过同龄人之间的带头作用,让儿童在教师的教导下分清是非,也能让他们在约束下自由成长。

写给父母的话

良好的情感和社交能力对儿童独处以及与他人融洽相处具有重要作用。儿童具备察言观色的能力,从自身情感出发,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是高情商的第一步。3岁多的孩子开始学习辨认和推论别人的情绪,这是建立社会结构和自我肯定的关键一步。

3.别对幼儿的心灵施加暴力影响

情绪第一现场

方方之前是一只快乐的百灵鸟,在幼儿园她和同学快乐地玩耍,谈论着自己的父母,将快乐分享给他人。回到家里,她变成父母的小助手,帮妈妈做家务,帮爸爸递个书报,一家人其乐融融。

可是,这种美好的时光随着父母关系的恶化一去不复返了。父母感情上出现了裂缝,虽然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可是整天冷漠相对,时不时吵上一架,这在邻居看来早已经是司空见惯。受此影响,方方也像变了一个人。

后来,方方转到一所寄宿幼儿园,只有周末才回到家里。每次回家,看到家里乱糟糟的,让人心情低落。原来,父母平时不在家里,只有方方回来,他们才临时过来。父母经常为了一点小事争吵起来,起初方方还试图劝阻,可是最后他们把气都撒到方方身上。方方不敢劝架了,每次看到父母争吵只好默默地回到卧室,度过一段难挨的时刻。

这种沉默成了方方的常态。在幼儿园中,听到小朋友谈论自己的父母,她不再说话了,总是沉默无言。课下小朋友们出去玩耍,方方仍然坐在教室里,经常发呆走神。小朋友询问方方,她总是委屈地哭泣,什么也不肯说。渐渐地,方方成了一个沉默寡言、内向自闭的孩子,那个快乐的百灵鸟一去不复返了。

情绪分析

英国作家毛姆曾说过:“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让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很多父母总是认为自己感情上的问题并没有直接影响到孩子,他们对孩子仍然和和气气的,百依百顺。但是,他们并没有注意到,这种有问题的家庭氛围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灵伤害。

心理学家曾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儿童的虐待并不仅仅局限于身体上残害,还包括对他们情感上的虐待。显然,这种情感上的虐待对儿童的伤害要远远大于身体上的虐待。具体来说,这种情感上的虐待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垄断型。这种类型的父母往往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经常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强迫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行事。这种情况下,孩子没有任何的自主权,连自己的情绪可能都无法支配。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胆小怕事,遇到事情没有自己的主见。长此以往,孩子很难适应社会。

第二种是忽视型。父母对孩子总是放任自流,很少表达自己的关爱,甚至对孩子的抱怨也无动于衷。孩子学习成绩上取得进步,父母置若罔闻;行为上懂事有礼貌,父母毫不在意;孩子痛哭流涕,父母敷衍了事。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没有任何安全感,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对人世间的一切缺乏同情心。

第三种是抹杀型。父母根本看不到孩子的任何成就,总是以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困难,父母不会予以帮助,同时也抹杀掉孩子过去的成就。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没有任何自尊心而言。遇到事情,自卑胆怯是常态。一旦犯错误,他们会极力为自己开脱。

可以说,任何父母都逃不掉上面这些类型,只是多与不多的问题。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父母对孩子情感上的虐待。如果父母明确意识到自己行为有问题,那么就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多扪心自问一下:“我是否经常对孩子发脾气?”“我是否经常迁怒于孩子?”“我是否经常对孩子进行否定?”“我是否对孩子漠不关心?”经过这样的反省之后,如果确认自己有这样的行为,应该改正这种“暴虐行为”。

写给父母的话

孩子是爱的结晶,也应该以爱来教育。父母应该提高自身修养,尊重和理解孩子。孩子是一张白纸,上面书写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父母。父母如果一次次地对孩子心灵施暴,那么白纸上会写满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并且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为此,父母在斥责孩子时,应该保持理性,选择最好的沟通方式,尽量减少对孩子心灵的伤害。

4.透过肢体语言读懂孩子的内心

情绪第一现场

婷婷乐观、自信、懂事,是很多家长眼中的乖乖女。她待人诚恳,乐于助人,能够准确地读懂其他小朋友的心理,并且及时地给予帮助。为此,很多小朋友愿意和她一起玩耍。所以,很多家长都知道婷婷,对她投来赞许的眼神,并且时常劝告自己的孩子多和婷婷玩耍,以她为榜样。

每次幼儿园要开家长会,婷婷的妈妈都被众多家长围在其中,向她讨教养育孩子的方法。婷婷的父母也乐于告诉其他家长育儿的诀窍。原来,婷婷的妈妈也没有什么特殊本领,只是善于从婷婷的肢体动作中,分析孩子的情绪变化,并且及时地给予适当的帮助。

例如每次班级排名后,一看到婷婷耷拉着脑袋回到家,不用询问成绩,就知道情况不妙。这时候,父母不会立刻询问婷婷,而是通过一些小故事间接地告诉她,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逛商场的时候,妈妈非常注意婷婷的眼神。给孩子买衣服时,虽然妈妈对某件衣服非常满意,但是看到孩子眼中始终是黯然无神、郁郁寡欢的样子,就知道婷婷并不满意。这时候,妈妈也不会强求孩子,而是带着她继续逛下一家店铺。这样做,既尊重了孩子的意愿,同时孩子也学会了民主,对妈妈心存感激。

客人来到家里,婷婷欢天喜地地将心爱的玩具分享给小朋友,并且一边比划一边告诉对方开心的事。吃饭的时候,她将自己喜欢的菜品分享给小朋友,告诉他们这道菜妙在哪里。客人告辞时,婷婷还将自己的玩具送给小朋友。妈妈知道,婷婷非常喜欢这个小朋友,并且玩得非常快乐。

显然,妈妈并没有什么通天本领,她只是善于从女儿的肢体动作中读懂孩子罢了。因此,孩子与妈妈相处很融洽,每天过得很开心。

情绪分析

故事中的婷婷无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父母认真观察孩子的肢体动作,用心感受孩子的肢体语言,并且及时地给予行为、语言上的指导,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事实上,任何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肢体语言体系。关爱孩子,就从关心他们的肢体语言开始,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与情绪变化。具体来说,读懂孩子的肢体语言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读懂孩子的眼神。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孩子的眼睛更加纯粹,更加能反映出孩子的单纯想法。如果一个孩子一直盯着一件东西,无疑他对这件东西非常感兴趣,并且希望父母帮忙买下来。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眼神往往神采奕奕;而闷闷不乐的时候,孩子的眼神往往黯淡无光。爱孩子,并不是仅仅表现为语言上的答疑解惑,更加表现在无形中的感同身受。

第二,读懂孩子的表情。

孩子对一件事情的好恶大多都写在脸上。了解孩子,首先要读懂他们的表情。怏怏不乐往往一脸阴沉,欢喜高兴往往面带微笑。这些最直接的表情往往是内心情绪变化的映射,父母应该从中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并给予合理的建议或指导。

第三,读懂孩子的肢体动作。

孩子蹦蹦跳跳地玩耍,是快乐的表现;大力甩门,是气愤的表现;坐立不安,肯定是有什么事情令人烦躁。生活中,孩子不经意间表现出这些肢体动作,都大有含义。通过这些举手投足间的动作,父母可以读懂孩子的情绪。

写给父母的话

语言学家艾伯特·梅瑞宾曾说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非语言沟通占93%,而语言沟通只占7%。”在非语言沟通中,有55%是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形态、手势等肢体语言进行的。这说明很多话语并不仅仅靠语言传达,因此聪明的家长善于通过肢体动作辨别孩子的情绪变化。从长远来看,读懂孩子的肢体语言,不仅能给他们精神上的慰藉,而且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2/wGv1E/gaFrmXKqEDAqOkqw03MFGthM9FV1BwDMF7nr/kBSoCQisP3lp+x6y87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