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在《论语·先进》中,孔子有言:“未知生,焉知死?”的确,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观念中,死亡似乎是一件须尽量避免谈论的事情,正如岸见一郎在本书中所说的一样,人们常常以各种方式将死亡“无效化”,并希望能够以此来逃避对死亡的恐惧。可是,人生总有尽头,在生命的最后,人人都不可避免地要走向死亡。对此,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提出了“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观点,明确指出生与死之间并不存在一道严格的界限,继而导出了一种“生则乐生,死则乐死”的豁达人生观。而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则在深刻思考生死问题之后提出了“向死而生”的生命主张。的确,不管认识深浅,死亡问题始终是人生中一个迟早要去面对的、无法回避的课题,而如何应对这一课题,也在很大意义上反映出一个人应对人生课题的一贯态度。正如本书所言,真正幸福的人生应该是不管身处何种境况都能够鼓起生存的勇气,充满生存的喜悦,保持生存的乐趣。为此,作者岸见一郎在自己因心肌梗死而于生死边缘徘徊过一次之后,对阿德勒一贯主张的生存的勇气重新进行了思考,并将自己生病之前未能发现或者思考不够深刻的体会与感悟通过本书悉数分享给读者。

本书主要内容由5章组成,分别为“丧失的勇气”“找回勇气”“衰老与疾病”“死亡”和“生存的勇气”。在第1章“丧失的勇气”中,作者讨论了何谓“生存的勇气”之后,指出了某些容易挫伤勇气的事情及勇气受挫后的典型表现,并分析了极具参考意义的思维方法,展示了鼓励、建立自信、避开赏罚教育、恰当评价、调整期待、视他人为同伴等做法的重要性。第2章“找回勇气”则详细论述了如何找回“生存的勇气”,重拾“生存的乐趣”,乐享“生存的喜悦”。在基于阿德勒一贯主张的“他人即同伴”这一观点的前提下,岸见一郎指出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整体的一部分”,要摆脱自我中心主义,勇敢面对人生课题,保持既不过于悲观也不过于乐观的乐观主义人生态度。同时,作者也强调了摆脱属性化与保持自立精神的重要意义。第3章、第4章则分别探讨了衰老、疾病与死亡问题。在这两章中,作者岸见一郎着重强调了人们要适度重视身体发出的声音与呼吁,坦然接受衰老甚至是生病状态,克服死亡恐惧,与自己的内心和解,随时随地保持自由的精神。并在深入思考衰老、疾病与死亡问题之后,于第5章“生存的勇气”中将思维视角进一步提升,主张人们既要积极筹划未来,又要尽力过好当下。也就是说,人们既要懂得“活在当下”的重要意义,不过度为明日之事担忧,又要树立理想与目标,保持对未来的期待、对生活的热情。

就像马丁·路德所言,“即使世界明天终结,我也要种下苹果树。”对衰老、疾病、死亡等问题充分思考之后,我们应该懂得“活在当下”的重要意义。同时,还要明白“活在当下”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肤浅“享乐主义”之区别,在充分认识到“人生有限”的基础上,具备一种“向死而生”的勇气、自我超越的信心、改善世界的胸襟,从容面对人生中的一系列课题,尽力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无限的光彩!

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
渠海霞
2022年2月28日 lYLFkB3uds6RDgm6D6MDCaFlB15jjbWXQU2pQPYQMw8Sq5ucFonouj146uoyK0W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