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母猪产能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影响因素

一、母猪产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母猪产能的现状

母猪持续不断地繁衍后代的生育能力和哺育能力是养猪产业永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只有多生、优生和多活,养猪产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养猪经济效益才能提高。合格的断奶仔猪是母猪的主要产品,直接决定猪场经济效益。因此,国内外主要以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PSY)作为衡量母猪产能的最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PSY=LSY×窝均断奶合格的仔猪数

LSY=365÷繁殖周期

其中,LSY是胎指数或周转率。

一个繁殖周期=妊娠天数+哺乳天数+断奶至配种间隔

=114天+(21~28)天+(3~7)天

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欧美养猪发达国家PSY普遍提高到22头以上,最好的猪场可达到25头以上。据权威部门统计,2015年我国PSY平均水平已达到20头,中小规模猪场平均18头,部分养猪集团平均水平已达到25头。

2.母猪产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1)窝产仔数、活产仔数偏低 初生母猪原始卵泡库中有60万~100万个卵母细胞,母猪的繁殖潜能巨大。因此,有人把母猪比喻成猪场的“发动机”,养猪盈利的“印钞机”。但性成熟后从排卵、受精到母猪终生产仔数仅有50~60头,说明99%的卵母细胞被浪费。虽然我国引进了世界最优秀的种猪,且现代育种技术又提高了母猪窝产仔数,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就产仔数而言,仍不尽人意,说明母猪远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繁殖潜能。如果仅增加1%~2%的卵母细胞孕育成仔猪,则母猪的终身产仔数将增加100多头。近年来我国PSY提高了一倍左右,但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窝产仔数、活产仔数、PSY等仍有一定的差距。

(2)母猪周转率低下 理论上讲,每头母猪年周转率应为2.6窝[365天÷(114天+21天+5天)]或2.48窝[365天÷(114天+28天+5天)],但实际生产中远低于该指标。目前,我国猪场母猪年周转率平均最好水平为2.00~2.25窝,少部分规模猪场平均为2.1~2.3窝,部分猪场不足2窝。与欧美2.35窝相比,仍处于盈亏临界点,远低于潜在繁殖潜能。

(3)母猪利用率低 母猪的利用率即服务年限,是衡量一个国家养猪行业和一个养猪企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母猪利用率越低,服务年限越短,淘汰率就越高,终生产仔数就越少。我国母猪淘汰率平均在30%以上,少部分猪场在5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淘汰母猪中,大部分是主动淘汰,而养猪发达国家绝大部分是被动淘汰。

(4)断奶后发情延迟或乏情比例偏高 目前,我国中小规模猪场普遍存在发情配种率不足80%的事实,即有20%的母猪“带薪休假”。部分规模猪场发情配种率在80%~85%,极少部分规模猪场达到90%~95%,即便如此也仍有5%~10%的母猪乏情。因为乏情母猪淘汰率高达40%~80%,所以严重影响了母猪的产能和繁殖效率。

二、影响母猪产能的主要因素

PSY由母猪年分娩窝数和窝断奶仔猪数两个指标所决定,除这两个指标外,母猪“终生产仔数”也应该认定为衡量母猪产能的重要指标。每头母猪窝断奶仔猪数对PSY的贡献率为65%,每头母猪每年分娩窝数对PSY的贡献率为35%(见图1-1)。其中,影响窝断奶仔猪数的主要因素为窝活产仔数,对PSY的贡献率为70%;断奶前存活率对PSY的贡献率为30%。母猪年分娩窝数主要受非生产天数(NPD)和哺乳期长短的影响。随着规模猪场哺乳期缩短至28天以内,非生产天数成为影响年分娩窝数的决定因素,贡献率为90%,影响最显著。增加非生产天数会减少母猪年产窝数,从而影响PSY。非生产天数多少取决于断奶发情间隔、返情率和死淘率。其中,发情间隔、返情率的影响最直接。对影响母猪产能的诸多因素进行大量的分析发现,对PSY有显著影响的5个因素按其重要性依次为:非生产天数、断奶前仔猪死亡率、配种分娩率、窝活产仔数、窝产死胎率。其中非生产天数、妊娠早期胚胎死亡率和哺乳期仔猪死亡率是影响窝活产仔数和PSY潜在生产力下降的关键因素。早期胚胎死亡和断奶前死亡的仔猪中,只有少部分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大部分死亡是可以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避免的。

图1-1 影响母猪产能的关键因素

保持一个合理、动态的胎龄结构,对母猪产能和繁殖效率同样重要。随着母猪胎龄的增长,窝产仔数逐渐增加,至6胎以后呈下降趋势,同时弱仔、死胎也逐渐增多。正常情况下,3~6胎次母猪分娩率和活产仔数大于1~2胎和7胎以上。因此,在整个母猪群中,通常2胎以下的母猪占比应小于30%,3~6胎的母猪占比应为45%~55%,6胎以上的母猪占比应小于20%(见表1-1)。当第6、7胎龄的母猪超过20%时,弱仔会明显增多,严重影响PSY。所以,最佳胎龄结构平均胎次应保持在2.5~3.0。根据这一规律,母猪的繁殖利用年限为3~4年,基础母猪群每年应更新20%~25%;“全进全出”制集约化工艺流程的猪场母猪年更新率应大于30%。过早淘汰母猪对最佳胎次结构存在负面影响,且该负面效应会因后备母猪管理不当而进一步恶化。高不孕率是过早淘汰母猪的重要原因,迫使后备母猪提前进入繁殖猪群,从而导致年产仔猪数严重降低。培养员工的主人公意识、良好的工作态度、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完善的薪酬待遇、过硬的专业技术培训等,都是提高母猪产能和繁殖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中比较两个生产群的母猪生产性能时发现,员工经过良好培训的猪场PSY提高了5%~6%。基于母猪繁殖生理复杂性的原因,任何单项技术和措施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母猪产能低下的问题。本章后面内容将重点介绍提高母猪产能的关键性技术措施。

表1-1 繁殖母猪群胎次结构 rYBaHOzYr9N7VCA81mFtPWx+E9O+rOct/2RQJ26uChm57BcdfykotsIhdkkk38a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