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第1、第2掌纹之间的下端为肾、膀胱、卵巢等脏器的投影反射区,稍用力刮拭可滋阴降火。
日常心脏保健可用刮痧板从肾俞穴自上而下刮拭至大肠俞穴,刮拭八髎穴,有助于补益肾气。
五行中心属火,“其性急,其味苦,其色赤,性温热、最喜向上”,《黄帝内经》称其为“阳中之太阳”。由于心为火,主阳、主气、主生、主动的特性,所以它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没有休息、从不停顿,一生一世都在辛勤工作。为何心具有这么旺盛的能量?这能量究竟来自何方?这就是阳气的作用,气的推动和温煦功能。但世上万物有正必有负、有利必有弊,心的最大弊端就是容易上火,中医常说“气有余便是火”。
正是因为火具有“炎上”的特点,特别是肝肾阴虚、心火亢盛者,时常会出现口干欲饮、舌燥少津、面红耳赤、舌质红绛等异样。其病虽发于上、根源却出于下,此时须滋肾阴、以降心火。这除了能用药物食疗调理外,还可在下肢部位刮痧,以扩张下肢足部的血管,引火归元。中医有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说的就是在五行中以水克火。人体的下肢、小腿、足部为阴,是体内多条阴经的起点,若能定期在腿、足部刮痧,可滋阴潜阳、清热降火、平衡阴阳,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保健方法。
手掌的第1、第2掌纹之间下端、面部的嘴唇周围,为肾、膀胱、卵巢等脏器的投影反射区;腰部的第2腰椎旁(肾俞穴)、第3腰椎旁(气海俞穴)、第4腰椎旁(大肠俞穴)、臀部第1至第4骶孔旁(八髎穴),为中医所说的下焦部位。定期刮拭这些部位,可补益肾气、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有助睡眠。
大敦穴
定位: 足大趾靠第2趾一侧,趾甲根边缘约2毫米处。
取穴: 坐位,足大趾趾甲外侧缘与下缘各做一垂线的交点处。
疗效: 刮痧可调和肝脾、滋阴潜阳,治疗出血症。
太冲穴
定位: 足背第1、第2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
取穴: 在足背,沿第1、第2趾间横纹向足背上推,感到一凹陷处。
疗效: 太冲穴为肝经上的“消气穴”,火气大者,刮痧可清肝火。
涌泉穴
定位: 足前部凹陷处,第2、第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取穴: 卷足,足底前1/3处的凹陷处(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按压有酸痛感即是。
疗效: 涌泉穴为人体生命之源,刮痧可强身健体。
太溪穴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尖后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取穴: 坐位垂足,由内踝尖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疗效: 太溪穴为肾经穴位,刮痧可温肾助阳,滋阴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