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品茗器

烟蓝釉小茶盏

古彩五福捧寿银包边八角杯

宋代乌金釉束口建盏

仿明斗彩葡萄纹杯

古人喝茶都用碗,小一些的碗称为盏。明清之后品茗器即使缩小了,大部分也还是碗形。今天人们喝茶一般都用小杯子,而在历史上,杯一般用来喝酒,如永乐压手杯和成化鸡缸杯一开始都是酒具。

我有很多杯子,甚至参加茶会都要带自己的杯子去。我最欣赏的杯子是铃铛杯。铃铛杯,也称仰钟杯、金钟杯或磬式杯。目前来看,铃铛杯流行于明清时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或者大钟,由此而得名。明代成化、嘉靖、万历时期,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种,发展到清代康熙、雍正时期,则有青花、五彩等,当代还有柴烧的铃铛杯、日式铃铛杯等。这种杯子因小巧、聚香,端握自在,适宜多种茶类。

相对来说,矮的杯子留韵,高的杯子聚香,只要不吸味,宜茶就好。杯子最重要的是线条,我有位茶友买杯子喜欢试一试,“唇感”好的她就认为不错,我觉得也是一个办法。品茗杯如果追求纹饰,青花最安全;若有金银线条或涂绘,则务必用真金真银。

我想专门说说建盏。建盏,指建窑(系)烧制的黑釉茶盏,曾作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因为在一些宋代建盏底部上有“进琖”“供御”字样。烧制采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大半釉,以避免在烧制过程中底部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下易流动,故有挂釉坠滴现象,俗称“釉泪”“坠釉滴”“釉滴珠”。这是早期建盏的重要特点。

刚接触建盏的朋友,对建盏的价格多少有点迷茫,这里简单说明一下。

第一 看口径 。口径越大,烧制难度越高,成品率越低,所以价格就越高,这个并不难理解。

第二 看作者 。每位建盏作者都有独特的釉料配方和烧制方法,即便是同一位大师的作品,品相也不尽相同。不同作者的作品,价格差异会比较大。

第三 看稀有程度 有无瑕疵 。这点很重要,同一作者的作品也会分不同的等级,价格会差很多。简单地说,同一作者的同口径的精品与普通品,价格会相差不少。

建盏的定价并不是随性而为,要考虑作品口径、品级,作者名气,稀有程度等诸多因素。另外,柴烧往往价格更高,全手工拉坯因成本增加价格也较高。总之,要综合判断。

由于使用的釉料配方不一样,再加上胎土、窑内温度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建盏表面会呈现出各式纹理,因此根据釉色建盏大致可分为乌金、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和杂色等品种。

鹧鸪斑

“建安瓮碗鹧鸪斑,谷帘水与月共色”,宋人的制器标准只有一个:“法自然以为师,依天工而开物。”因此对于鹧鸪斑还有这样一种描述:鹧鸪斑也称为麻雀斑,是呈椭圆形的小斑点,疏密不一地洒落在釉面上,斑点白中带点淡黄色,黄中又带点褐色或者青中带黑,色彩层次丰富深邃,恰似鹧鸪或麻雀身上的斑点,因此得名为『鹧鸪斑』。

曜变

日本的《君台观左右帐记》一书中,曾把建盏珍品划分为若干等级,其中将“曜变”列为“建盏之至高无上的神品,为世界所无之物”。所谓“曜变”,我个人疑为“窑变”之谐音。曜变建盏从传世之物来看,其颜色黑蓝交织,黑色的底釉上聚集着许多不规则的圆点,圆点呈黄色,其周围焕发出以蓝色为主的耀眼的彩虹般的光芒。曜斑广布于建盏的内壁,并随所视方向的移动而变化,垂直观察时呈蓝色,斜看时闪金光,层次深邃,令观者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周围是无数璀璨的繁星,令人目眩神迷。由于“曜变”烧制难度极大,故传世甚少,全世界仅存三件半,日本收藏三件,均被定为“国宝”;半件存于中国,为宋建窑矅变釉束口盏残片。

乌金釉

这是建窑黑瓷相对比较普通的釉色。乌金釉有的表面乌黑如漆;有的则黑中泛青,即所谓的“青黑”;也有的呈黑褐色或酱黑色。成熟时期的乌金釉釉层普遍较厚,“色黑而滋润”,上乘者亮可照人,表现出庄重素雅之美。但我收藏的两只宋乌金釉建盏,釉色都略薄,亦有少量开片之痕。

南宋乌金釉建盏

兔毫

“兔毫盏,出瓯宁之水吉”,兔毫是建窑最典型的盏,也是产量最大的品种,因此人们一般都将“兔毫盏”作为建盏的代名词。既名“兔毫”,是指在黑色的底釉中透析出均匀细密的丝状条纹,形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以清晰连贯、由边至底为上。由于“窑变”等因素影响,兔毫形状既有长短之分,粗细之别,颜色还有金黄色、银白色等变化,俗称“金兔毫”“银兔毫”等。

油滴

日本《禅林小歌》一书中曾记载:“胡兹盘以建盏居多,有油滴、曜变……天目。”“油滴”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尚未发现,此称呼目前陶瓷界尚存较大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油滴”就是宋代文献中所指的“鹧鸪斑”。所谓“油滴”,是指在乌黑的底釉上散布着无数具有金黄色或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斑点,故又有“金油滴”“银油滴”之分。这种斑点多为圆形,大小不一,大者直径三四毫米,甚至达一厘米,小者仅一毫米,甚至细如针尖,形如沸腾的油滴散落而成。油滴是一种结晶釉,烧制难度较大,成品率低,传世或出土很少。在日本的文献记载中,“油滴”是仅次于“曜变”的名贵瓷品。

杂色釉

由于建窑黑釉器系“窑变”所致,故釉面纹理变化多端,除上述五大类釉面纹理之外,还有一些杂色釉,如柿红色、赤红色、酱釉(酱绿釉、酱黑釉、酱黄釉)等。而通常认为,“灰白釉”“芝麻花”“结晶冰花纹”“龟裂纹”等杂色釉,都是因为火候不够高而形成的生烧或半生烧品。

现代制收口建盏 lTHc5dC+eF3k1A08kkKW9H7WAeimUX0h+ogOqzUJuhEEKVpytLJVjdFoUsDX4BC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