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爱”灸人群关心的问题

什么时段艾灸比较好?哪些人需要做艾灸?艾灸后上火怎么办?作为新手,一定会对这些问题困惑不解,阅读以下内容,能够避开一些误区,安全艾灸。

天天艾灸行吗?

对生病的人,需要根据所患疾病、体质,经过专业医生分析研究后,方可给出方案。例如,病情较为严重、身体十分虚弱者,与治疗要求又不相冲突,艾灸后身体没有出现不适,每天艾灸,甚至一天内灸1次或2次是完全可以的。

若是单纯的养生保健,可选择几个匡扶正气的穴位,如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每天灸30~40分钟,更是有利无弊。亦可每月灸3~5次,每次不受时间限制,长期坚持效果更好。

白天还是晚上艾灸好?

夜晚,自然界中阴气逐步转盛,阳气渐渐收敛归藏,人体开始进入“静卧养阴”时段,所以夜间养生保健当以“静守”为主。而艾灸的主要作用是生发人体的阳气。通过火热的刺激,达到温经散寒、消瘀散结、扶阳固脱、防病保健等目的,所以艾灸比较适合在白昼,以适应身体的“动发”模式。而晚间艾灸打开穴位,很容易导致寒气乘虚而入,尤其是阳虚体质的人,此时不仅不能达到“益气补阳”的作用,还可能加重身体的阳虚。

在11~13点这段时间艾灸三阴交穴,可同时补养脾经、肾经和肝经。

几点艾灸效果好?

一天中艾灸的最佳时间是午时(中午11~下午1点),此时人与自然界的阳气最为旺盛,用温热效应见长的艾灸效果最好。而卯时、辰时(上午5~9点)与酉时、戌时(下午5~9点),人与自然均处于阴阳之气交接之时,艾灸的效果会因环境气温偏低有所降低。

每次艾灸多长时间比较好?

灸者,久也。《医宗金鉴》中就说“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愈”,所以艾灸的效果与灸治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灸治时间的长短不能拘泥固定,关键在辨证论治,灵活应用。第一次艾灸时,灸量相对要小,时间要短,应循序渐进,根据身体情况渐渐增量。

年龄

若使用艾炷,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1壮,每灸一次,少则3~5壮,多则数十壮、数百壮。通常来说,需要根据年龄选择壮数,如成年人每穴可灸7~9壮,青少年和儿童每穴灸3~5壮。

身体部位

如果以身体部位来定,腰背部、四肢可多灸一些;头面部、胸部可少灸一些。病在浅表,灸量要小;病在深处,灸量要大。所取穴位皮肉浅薄者,宜以小灸量;皮肉厚实者,宜以大灸量。

病症缓急

急性病发作期间,每天可用艾条灸1或2次,每个穴位每次15~20分钟,病情缓解后即可停止。慢性病患者,前3天每天灸1次,以后可每间隔一两日再灸1次,连续灸1~3个月为一疗程,时间长者可达半年或一年以上。

季节、地区

灸疗壮数(时间)的选择还应考虑到气候和地理因素,如冬天或北方气候比较寒冷时,壮数、时间宜稍多或长些;而夏天或南方气候偏于温热时,壮数、时间可稍少或短些。

艾灸和推拿哪个先做?

在一天之内,是可以同时进行艾灸和推拿的,一般情况下,可先推拿再艾灸。

患有运动系统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先采用推拿正骨手法“拨乱反正”,可以明显改善和消除骨骼、关节、韧带、肌肉的紧张、痉挛、错位,尽快缓解疼痛。推拿后再加上温暖的艾灸,能让经络和肌肤趋于松弛,穴位张开,促进艾药的吸收,效果更佳。当然每个疾病具体的治疗顺序,由医生来决定。

所有部位和穴位都能灸吗?

一般而言,背部、下肢等肉厚部位,尤其是背部腧穴,多灸、长灸无妨,多种灸法均可使用。然而有些部位和穴位,需要区别对待。

不宜艾灸、多灸的部位

大血管经过的部位、心脏的体表区域,不宜艾灸。皮肤薄、肌肉少的部位,妊娠期女性的腰骶和下腹部,男女的乳头、男性阴部和睾丸等处,不宜艾灸。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关节部位,不宜多灸,更不宜采用直接灸,以免形成瘢痕组织,影响人的外貌美观和关节的活动。

头面部穴位不宜直接灸

位于头面部的穴位,因所处的部位皮肤非常薄弱,不宜使用直接灸,若操作不当,容易造成瘢痕。位于四肢的一些穴位,若皮肤下有大血管经过,也不宜采用直接灸,以免出现意外。相对而言,用艾条、温灸仪灸,可以随时调节艾灸的距离和时间,只要掌握好火候,就较为安全。

会阴部方便、安全艾灸法:用木板将马桶排水孔挡住,将3~4厘米艾条放在隔火容器上,调整好高度点燃即可。

不宜艾灸的人和证有哪些?

中医八纲辨证中的阳盛、实热证患者不宜艾灸。

九种体质中属于热性体质的人不宜艾灸。

器质性心脏病伴有心功能不全、过度疲劳、大汗淋漓、情绪不稳、皮肤严重过敏者不宜艾灸。

急性发作的高热或肺结核出血患者,严重贫血患者,急性传染病患者,痈疽疮疖发作期间皮肤局部红肿热痛者不宜艾灸。

高血压危象、脑血管意外的急性发作期患者,处于昏迷、抽动期间的患者,无自制能力的精神病患者等不宜艾灸。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先控制病情,等病情比较稳定后,再辨证取穴施灸。

女性经期能艾灸吗?

女性经期经量较大时,不适合艾灸。因为此时人体的凝血功能下降,盆腔充血,而艾灸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使用不当可能会增加经血的排泄量。可暂停一段时间,等经期过后再继续进行艾灸。

如果经期延长、经血淋漓不尽,属于中医“崩漏病”中的漏症,此时灸隐白穴、中极穴,可健脾、益气、止血。若是经期延后、经量稀少甚至闭经,在排除女性妊娠的情况下,也可艾灸。这样既能治疗导致月经不调的多种病患,又可温经暖宫、行气活血,增加经血量,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

怀孕女性能艾灸吗?

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孕妇艾灸,特别是在妊娠初期,胎火旺盛、胃气上逆,艾灸易助阳动血,使用不慎可能会危及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但对于那些胞宫虚寒、肾阳不足的孕妇,如有习惯性流产史(滑胎、胎停)的,则可以通过艾灸补肾壮阳、暖宫安胎。部分孕妇在妊娠晚期,可通过艾灸至阴穴,纠正胎位不正。但采用这些艾灸方法,必须由专业医生或在其指导下进行,每次艾灸时间不宜过长,刺激强度不宜过猛,以免引起不适。

在孕8个月以后如果有胎位不正的情况,可遵医嘱,每天灸至阴穴20分钟,每天1次,坚持1周后到产科检查。

儿童可以艾灸吗?

对儿童进行艾灸,应该谨慎小心。

首先,儿童的体质与成人不同,为纯阳之体,对病邪入侵非常敏感,病变中很容易出现阳热、上火等症状。其次,儿童皮肤娇嫩,艾灸后很容易出现皮肤起疱、烫伤等不良反应。所以在临床上,5岁以下的儿童通常不建议进行艾灸。

5岁以上的儿童,则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艾灸。一次取穴不宜过多,艾灸时间不宜过长,并且要认真观察艾灸后出现的各种反应。若出现皮肤起疱、口舌生疮、大便干结等,应立即停止艾灸。

适合儿童艾灸的背部穴位

男性需要艾灸吗?

男性与女性相比,属阳、性热、好动,艾草则是植物中的纯阳之品,以温热、温通、温补见长。随着年纪渐长,人的阳气(能量)不断发散和使用,即便是阳气再旺的男人,也会有阳气损耗。中医认为阴阳互根互生,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病症时有发生,现代社会中气虚和阳虚的男人并不少见。

五脏之中肾为阴阳之根、元阳之府,主气化、主生长、主生殖,男人最需要温煦滋补的地方就是肾中之阳,而补益肾阳的方法之一便是艾灸。艾灸除了可温补肾阳外,还能温通经络,将肾的元阳之气输送到全身。临床上,有不少男性出现腰膝酸软、下肢沉重、神疲乏力、耳鸣、头晕、尿频、尿急、阳痿、早泄、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性功能减退等病症,这在不同程度上都与肾阳虚弱、肾气不足有关。因而治疗此类病症,都可以用艾灸进行温补与温通。

艾灸后饮食怎么吃?

《针灸大成·灸后调摄》中云:“灸后不可就饮茶,恐解火气;及食,恐滞经气;须少停二时,即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色欲,平心定气,凡百事俱要宽解,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唯食茹淡养胃之物,使气血通流,艾火逐出病气。若过厚毒味,酗醉,致生痰涎,阻滞病气矣。鲜鱼鸡羊,虽能发火,止可施于初灸,十数日之内,不可加于半月之后。”

艾灸之后要节制饮食,不要因担心饮食不足、缺乏营养而大吃大喝,从而导致胃气损伤,腹胀、腹泻。

艾灸后的常见反应有哪些?

刚开始艾灸时,有些气虚体弱者会出现困倦、疲劳、嗜睡、全身无力等反应;有些人则会有口渴、上火等症状。大便不畅者,可出现肠鸣音、排气、肠蠕动增强等现象。肾气不足者,艾灸后尿量可增加,尿色有变化。患妇科、肠胃疾病者,艾灸后可有脐部出黄水,阴部分泌物增加、经血块排出等现象。月经不调者艾灸调整经期时,可出现短暂的月经提前或延后。这些都是常见反应,不用担心。

通过艾灸后的一些身体反应,医生能够辨别艾的热力和药力是否起到作用,症状是否有所改善。如果出现以下三种征兆,坚持灸疗,将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艾灸后出水疱怎么办?

艾灸后,如果皮肤表面出现了小水疱,千万不要太紧张,这是正常反应,而且对健康利大于弊。因为即便艾灸结束了,水疱仍会继续刺激经络和穴位,这等于延长了艾灸的治疗时间。

是否要灸出水疱因人而异

中国古代许多大医学家,如孙思邈等人常常刻意灸出一些水疱,甚至更夸张地用化脓灸来保健养生。现代人考虑到皮肤美观的缘故,已经越来越少采用这种方法。

爱美人士往往对灸出水疱存有顾虑,最好不要进行直接灸。另外,身体暴露部位通常也不建议灸至出疱甚至化脓。相反,老年人、重病患者(如恶性肿瘤患者),为了维持生命,不必顾忌美观等问题,可施用化脓灸这种比较奇特的中医外治法。

灸出水疱后如何处理

灸后出现的小水疱,一般不需要处理,时间长了它会自然缩小直到消失,且多数不会留有瘢痕。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留下深褐色的瘢痕。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水疱出脓,形成瘢痕,这里给出三点建议。

第一 ,不要将水疱表面揭开,这样可保护创面,预防感染,等待水疱被自然吸收即可。

第二, 可在水疱的表面撒上艾条燃烧后的艾灰,艾灰具有止痛消炎、干燥伤口、保护创面的作用。

第三, 可在150克水中加入艾叶50克,煮沸15分钟,晾至水温适宜时,用干净的纱布或棉花蘸取艾叶水,每天清洗或湿敷伤口处半小时,至数天后伤口干燥愈合;或将桂圆的核研磨成细粉,撒在创面处,一天多次,可促进创口皮肤的愈合,减少瘢痕的形成。 nsR0rSgIr2x46cmth3w++NGLg8jqRVPqMQAJ5R8HM5rsYBN+YMmczT2Dkw2zZsz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