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像春天般的温暖
——致少年朋友

雷锋叔叔出生于1940年的冬天,今天若健在,应该已经八十多岁了。我多次想象过,假如雷锋叔叔还活着,他会是什么样子呢?

也许,他会像那位比自己小一岁的战友乔安山一样,继续做一名“永不退伍”的老兵,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为人民服务一辈子;也许,他还会像老英雄张富清一样,六十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用默默的奉献,去书写和诠释什么是共产党员的纯真本色,什么是共和国赤子的崇高人格。

我甚至还想象过,假如雷锋今天仍健在,能和全国人民一道,亲眼看到新中国的沧桑巨变,亲身迎接和欢庆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那他该是多么欣慰和幸福啊!

雷锋牺牲时还只有二十二岁。他的一生那么短促,却又何其丰富、崇高和充满光辉。从他留下的一篇篇日记和一首首纯真的诗歌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他在新中国诞生之初的火红年代里走过的清晰的脚印,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正处在青春芳华、心怀梦想的新中国青年,有如朝阳一般鲜亮、灿烂、昂然向上的精神状态,以及朴素、善良、单纯的心地。

“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自己辛苦一点,多帮助别人做点好事。”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牢记这样的话:永远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雷锋离开我们整整六十年了,这些写在日记里的文字,今天读来,仍然让人觉得温暖如初,禁不住怦然心动、眼睛湿润。

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生活有火一般的热情。这是雷锋短暂的一生中最真实、最形象的写照。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也都刊登了毛主席的题词手迹。第二天,《解放军报》又首次刊登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的题词。

从此,“向雷锋同志学习”渐渐成为了全国人民学习英雄、树立新风、奉献爱心的一个伟大的号召,一种代代相传的风气。

如今,雷锋已是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一个闪光的名字。每年的3月5日,也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美丽节日——“学雷锋纪念日”。伟大的雷锋精神,已成为激励和教育人们的宝贵财富,成了矗立在一代代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一盏光彩夺目的明灯,一座闪光的路标和丰碑。

2014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写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一封书信里,就这样说过:“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几天之后的3月11日,习总书记在接见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解放军代表团部分基层代表时,又谆谆教导某工兵团“雷锋连”指导员谢正谊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

在雷锋牺牲五十六年之后,2018年9月28日上午,正在辽宁省视察和考察的习总书记,乘车来到了雷锋生前工作过的抚顺市。

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也是平凡而伟大的雷锋精神的发祥地。习总书记向雷锋墓敬献了花篮,然后参观了雷锋纪念馆。看着雷锋生前用过的一件件实物,还有这位年轻的战士留下的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日记,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教导说:“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雷锋精神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总书记还引用这句古训对大家说:“这与我们当前的‘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都是一脉相承的,雷锋精神永远值得弘扬。”

“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这是多么美丽的期望和崇高的使命啊!

那么,什么是雷锋精神呢?雷锋精神具体有哪些内涵呢?

在雷锋离开我们的日子里,在英雄辈出的各个年代里,雷锋精神在中华大地上经过五十多年来的传承、传递与发展,不断融进新的时代内涵——就像一条滚滚流淌、永不停息的大河,汇入了无数涓涓细流,注入了一道道奔流的活水。

具体说来,今天的雷锋精神,包含着如下丰富的内涵: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甘当人民的“勤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美好品德;干一行爱一行,淡泊名利、敬业乐业,甘做党和国家事业的“螺丝钉”;不畏困难、自强不息,刻苦钻研、锐意进取的“钉子精神”;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奋斗精神……

伟大的雷锋精神,已成为激励和教育后来人的宝贵财富,是矗立在一代代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一盏光彩夺目的明灯,一座闪光的路标和丰碑。

雷锋当年经常去给孩子们做辅导的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已经改名为“雷锋小学”。当年的小学生孙桂琴,这样回忆道:“每当我想起和雷锋叔叔在一起的幸福情景,就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那一幕幕让我刻骨铭心的记忆场景,时常像潮水一样涌现在我心头,如此的清晰、生动,就像昨日刚发生过一样。”

正是有了雷锋精神的感召和激励,孙桂琴从一个天真懵懂的小学生,一步步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成为一位雷锋式的好军人。她曾多次被评为“辽宁省学雷锋先进个人”“优秀校外辅导员”,荣获过“沈阳军区学雷锋金质奖章”,并多次立功受奖。

提起自己的成长之路,她深有感触地告诉大家:《雷锋日记》就是她“学习雷锋、走好人生之路的教科书”,“雷锋叔叔的日记就像一面镜子,时刻警醒着我……”

另一位当年的小学生刘静,犹记得雷锋叔叔来学校辅导时,曾亲口对她说道:“小刘静,你爱画画这很好,长大了要多画一画祖国的大好河山,画画咱们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那该多有意义啊!”

刘静一直记得雷锋叔叔的教导。她回忆说:“雷锋叔叔的话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里,成为我在人生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难、勇往直前的动力。”她记得最牢、时刻用来提醒和激励自己的,是雷锋叔叔这一段话:“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

刘静长大后,依然喜欢画画。不过,她画得最多的,是敬爱的雷锋叔叔。她把雷锋的故事画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用图画来引导今天的小朋友去认识雷锋、学习雷锋。

她也像雷锋叔叔当年一样,经常去给附近学校里的小朋友们讲故事、做辅导。她说:“我讲雷锋故事,孩子们最爱听,孩子们也最羡慕和崇拜雷锋。我发现,他们聚拢在我身旁凝望我的目光,与当年我们凝望雷锋叔叔的目光,真是一样啊。”

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如今,雷锋的故事,雷锋的精神,已经化作了阳光雨露,正在照耀和温暖着、感召和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伟大的雷锋精神也像飞翔的蒲公英种子一样,已经在祖国大江南北的辽阔大地上,不断地生根、开花、结果。一代代人的记忆、传诵和发自心底的敬仰、感念与热爱,就是使雷锋精神恒久存活、生生不息的土壤。正像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主题歌《对待》所唱的:

你说我跟不上时代,

付出的对待该不该。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不管别人怎么看待。

也许你忘了怎么对待,

刻骨的对待难以更改。

对待生活要有火一般的热情,

在对待中寻找答案。

面对这火红的对待,

我感觉你不曾离开。

春天的对待汇成永远的大海,

年年月月一代又一代。 8eeM/RLhsZZO2Q3kwJzB4O5OsJicrRtwYnxKjPAxSc55k7lZsyikEBkfb/gpiM6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