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5 过程控制系统性能指标

当被控对象受到干扰、被控变量发生变化时,控制系统抵制干扰、纠正被控变量的过程,便反映了控制系统的优劣。为此,要有能评价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是根据工艺对控制的要求来制定的,可概括为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一个性能良好的过程控制系统,在受到外来扰动作用或给定值发生变化时,应能迅速(快)、平稳(稳)、准确(准)地回到或趋近给定值,其过渡过程如图1-8所示。

图1-8 过渡过程曲线

1.5.1 稳态与动态

1.稳态是被控变量不随时间变化的平衡状态(静态)

当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均恒定不变时,系统就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系统的各个环节也都处于稳定状态,但生产还在进行,物料和能量仍然有进有出。

2.动态是被控变量随时间变化的不平衡状态

动态是控制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状态的过渡过程。当干扰破坏系统的平衡时,被控变量就会发生变化,而控制器、控制阀等自动化装置就要产生控制作用来使系统恢复平衡。系统输出响应稳态与动态过程如图1-9所示。

图1-9 系统输出响应稳态与动态过程

过程控制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可概括为:

系统必须是稳定的,稳定是系统性能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指标,只有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才能讨论静态和动态指标;系统应提供尽可能优良的稳态调节(静态指标);系统应提供尽可能优良的过渡过程(动态指标)。

1.5.2 性能指标的分析和确定方法

过程控制系统的性能是由组成系统的结构、被控过程与过程仪表(测量变送、执行器和控制器)各环节特性所共同决定的。包括被控过程特性(滞后、非线性、时变性和耦合特性);检测环节特性(非线性、间接测量);执行环节特性(非线性);控制器特性。

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10所示,当系统结构和上述三个环节都确定后,控制器特性就是决定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唯一因素,此时就需要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整定了。

图1-10 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生产中,出现的干扰信号是随机的。但在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时,为了充分体现系统的特性和分析方便,常会选择一些特定的输入信号,其中常用的是阶跃信号和正弦信号。

阶跃信号的输入突然,对被控变量的影响也较大。如果一个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克服这种干扰,那么对其他比较缓和的干扰也能很好地克服。

阶跃信号的形式简单,容易实现,便于分析、实验和计算,故多使用阶跃信号进行系统性能的分析,阶跃信号如图1-11所示。

图1-11 阶跃信号

阶跃响应分为给定值阶跃响应和干扰阶跃响应两类,其阶跃响应曲线有所不同,如图1-12所示,但反映的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是一致的。

图1-12 阶跃响应曲线

阶跃扰动作用下控制系统过渡过程曲线分为如图1-13所示的几种典型情况:发散振荡过程、非振荡发散过程、等幅振荡过程、衰减振荡过程、非振荡衰减过程。

图1-13 阶跃扰动作用下控制系统过渡过程曲线

给定值阶跃变化时过渡过程的典型曲线如图1-14所示。

图1-14 给定值阶跃变化时过渡过程的典型曲线

1.静态性能指标

稳态误差是描述系统静态性能的唯一指标,是指系统过渡过程终了时给定值与被控参数的稳态值之差,一般稳态误差为零或越小越好。

2.动态性能指标

生产过程中干扰无时无处不在,控制系统时时刻刻都处在一种频繁的、不间断的动态调节过程中。所以,在过程控制中,了解或研究控制系统的动态比静态更重要、更有意义。在描述系统动态性能时,主要以阶跃响应曲线的几个特征参数作为性能指标,包含了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三方面进行的定量和定性评价,包括单项性能指标和综合性能指标。

1.5.3 单项性能指标

1.衰减比和衰减率

衰减比是衡量一个振荡过程衰减程度的指标,它等于系统阶跃响应曲线两个相邻的同向波分值之比。图1-14所示的衰减比可表示为

n = y 1 : y 3

衡量振荡过程衰减程度的另一种指标是衰减率,它是指每经过一个周期后波动幅度衰减的百分数,可表示为:

衰减比与衰减率之间有简单的对应关系。如果衰减比 n 为4∶1,则相当于衰减率等于0.7。为了保证控制系统有一定的稳定裕度,在过程控制中,一般要求衰减比 n 为4∶1~10∶1,这相当于衰减率为75%~90%,这样大约经过两个周期后就趋于稳定了。其中,衰减比4∶1常作为评价过渡过程动态性能的一个理想指标。对于缓慢变化过程,可取到10∶1。

2.最大动态偏差和超调量

最大动态偏差是指被控参数第一个峰值与给定值之差,如图1-14所示的 A ,可表示为:

一般来说,图1-14所示的阶跃响应并不是真正的二阶振荡过程,因此最大动态偏差只能近似地反映过渡过程的衰减程度。超调量更能直接反映在被控变量的生产运行记录曲线上,因此它是控制系统动态准确性的一种衡量指标,可表示为:

对于定值控制系统来说,超调量越小越好。

3.调节时间

调节时间是从过渡过程开始到结束所需的时间,理论上它需要无限长的时间,但一般认为,当被控变量进入稳态值的±5%(或±2%)范围内,就算过渡过程结束。因此调节时间就是从扰动开始到被控变量进入新稳态值的±5%(或±2%)范围内的这段时间,在图1-14中以 t s 表示。调节时间是衡量控制系统快速性的一个指标。过渡过程的振荡频率也可以作为衡量控制系统快速性的指标,而且调节时间应越小越好。

各指标之间是既有联系,又相互矛盾的,如超调量与调节时间,过分减小最大动态偏差,会使过渡时间变长。对于不同的过程控制系统,性能指标各有其侧重性,应根据工艺生产的具体要求,分清主次,统筹兼顾,保证优先满足主要的性能指标要求。

【例1-1】 某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给定值为200℃,在阶跃干扰作用下的过渡过程曲线如图1-15所示。试求最大动态偏差、稳态误差、衰减比和调节时间。

图1-15 某换热器的温度在阶跃干扰作用下的过渡过程曲线

解:最大动态偏差: A =230-200=30℃

稳态误差: e ss =205-200=5℃

衰减比: n = y 1: y 3=25∶5=5∶1

调节时间: T =22 min(误差带为±2%)

【例1-2】 某发酵过程工艺规定操作温度为40±5℃,在阶跃干扰作用下的过渡过程曲线如图1-16所示。试确定该系统的稳态误差、衰减比、超调量和调节时间。

图1-16 某发酵过程的温度在阶跃干扰作用下的过渡过程曲线

解:稳态误差: e ss =41-40=1℃

衰减比: n =4∶1

第一个波峰值:45-41=4℃

第二个波峰值:42-41=1℃

超调量: σ =(45-41)/41×100%=9.75%

调节时间: t s =23min(误差带为±2%)

1.5.4 综合性能指标

虽然阶跃响应性能指标中各单项指标清晰明了,但统筹考虑还是比较困难。而误差幅度和误差存在的时间都与误差积分有关,因此用误差积分指标就可以全面反映控制系统的品质。误差积分是过渡过程中,被控变量偏离其新稳态值的误差沿时间轴的积分。无论是误差幅度增大,还是时间延长,都会使误差积分增大,因此它是一类综合指标,而且越小越好。

误差积分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常用的有以下四种。

1.误差积分IE(Integral of Error):

2.误差绝对值积分IAE(Integral of Absolute Error):

适用于衰减和无静差系统,不易用分析方法来求值,但用计算机计算很方便。

3.误差平方积分ISE(Integral of Squared Error):

4.误差绝对值与时间乘积的积分ITAE(Integral of Time and Absolute Error):

以上各式中,误差 e t )= y t -y (∞)。

采用不同的积分公式意味着,在评估整个过渡过程和优良程度时的侧重点不同。例如,ISE着重惩罚过渡过程中的大误差,而ITAE则着重惩罚过渡过程拖得太长。人们可以根据生产过程的要求,特别是结合经济效益的考虑加以选用,对于不同的系统,采用不同的指标。例如,定值控制系统,要求被控量很快衰减,调节时间短,采用IAE指标;对于燃烧控制,空气量快速跟随燃料量变化,不产生大幅度振荡,采用ITAE指标。

一般来说,阶跃响应性能指标便于工程整定,在工程中应用更广泛,而偏差积分性能指标则更便于计算机仿真和理论分析。 5g5R0FVlD7tLhT6L3I9d29ptfCDOSFeZ32R22cergrD3uIW/N9GOsC3qMtg3kqV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