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建立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意义

过程控制中应用最多的,也是最基本的控制系统如图2-1所示。

图2-1 典型过程控制系统

图中, Gc s )是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Gv s )是执行机构的传递函数, Gm s )是测量变送器的传递函数, Gp s )是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控制器、执行机构、测量变送器都属于自动化仪表,他们都是围绕被控对象工作的,被控对象是控制系统的主体。因此,对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进行深入了解是过程控制的一个重要任务。只有深入了解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了解它的内在规律,了解被控变量在各种扰动下变化的情况,才能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为控制系统制定一个合理的动态性能指标。性能指标确定后,设计出合理的控制方案,也离不开对被控动态特性的了解。不顾被控对象的特点,盲目进行设计,往往会导致设计的失败。尤其是在一些复杂控制方案的设计中,不清楚被控对象的特点根本就无法进行设计。有了正确的控制方案,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测量变送器、执行器等仪表的选择,必须以被控对象的特性为依据。在控制系统组成后,合适的控制参数的确定及控制系统的调整,也完全依赖于对被控对象动态特性的了解。由此可见,在控制工程中,了解被控对象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

过程控制的被控对象涉及的范围很广。被控对象不一定是指一个具体的设备,不少情况下被控对象是指一个过程,有些过程可能涉及好几种设备,而在有些设备内部可能包括了几个过程。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在过程控制系统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2.1.1 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

全面、深入地掌握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是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在确定控制方案时,被控变量及检测点的选择、控制(操作)变量的确定、控制规律的确定等都离不开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2.1.2 控制器参数确定的重要依据

过程控制系统一旦投入运行后,如何整定调节器的参数,必须以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为重要依据。尤其是在对生产过程进行最优控制时,如果没有充分掌握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就无法实现最优化设计。

2.1.3 仿真或研究、开发新型控制策略的必要条件

在用计算机仿真或研究、开发新型控制策略时,其前提条件是必须知道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如补偿控制、推理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等都是在已知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

2.1.4 设计与操作生产工艺及设备时的指导

通过对生产工艺过程及相关设备数学模型的分析或仿真,可以事先确定或预测有关因素对整个被控过程特性的影响,从而为生产工艺及设备的设计与操作提供指导,以便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

2.1.5 工业过程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的设计指导

利用数学模型可以及时发现工业过程中控制系统的故障及其原因,并提供正确的解决途径。 GVyKYzDFug10H9IGtHC9kdvdsgxrMvRQVVcgNdb6HIiC9ldtZwqJbk+uNyVyY8L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