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进化的大部分时间里,食物短缺一直都是常态,这让人类更喜欢味道鲜美的东西,并希望可以吃到更多食物。然而,过去几十年中,人类的饮食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早餐、午餐、晚餐模式已频繁地被各种零食、小吃、夜宵所取代。现代人大都生活在一个被食物包围的环境中,富含能量的美味食物遍地都是,唾手可得,但人体并不能适应这么多食物,以及这种高频次的进食方式。“过量”进食加上久坐和运动不足,就会对人体的代谢产生各种不利的影响,破坏人体的自然调节机制,最终导致诸如肥胖、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
其实在很久以前,人类就已经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有意无意地践行间歇性禁食模式,除食物短缺的时代外,像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这样的古希腊人有时会刻意不吃食物,因为他们认为禁食的状态可以促进健康。
作为一名健康倡导者,我在抖音《迪哥精准营养》的科普视频中也多次提到了间歇性禁食模式,很多粉丝朋友也会向我咨询间歇性禁食的方法,有的甚至担心自己会不会饿晕了。其实间歇性禁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禁食”是“不吃或少吃”的意思,而“间歇性”的意思是“有时”“偶尔”或“适当”,两者组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适当挨饿。间歇性禁食不是节食,不吃东西,而是把不吃东西的时间拉长,比如做到一天16个小时完全不吃东西,而其余8个小时可以进食。这就是时下流行的16+8轻断食方式。人体一般会在用餐后4~5个小时产生饥饿感,这时人体的饥饿激素也会以波浪形式释放,达到顶峰。但这时如果继续不吃东西,饥饿感就会慢慢减弱,饥饿激素的分泌也会减少,最后您会发现,即使没有吃东西,也不会那么饿了,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饿过劲”了。
在国外众多的营养健康图书中,我读到了马克·P.马特森的这本《间歇性禁食:优化健康和延缓衰老的科学》,书中开创性的研究揭示了大脑对禁食和运动的反应方式,诠释了间歇性禁食减缓衰老的作用及方法,包括如何科学地通过间歇性禁食来降低肥胖、阿尔茨海默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风险,并改善大脑和身体的表现。相信随着阅读的深入,您一定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臧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