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面向大众的追求卓越

能夺得二〇一一年畅销书榜首的大概会是《史蒂夫·乔布斯传》了。据说它已经卖出一两百万册,乃至有人预计最后能销出五百万册。读了这本书,我有点吃惊,因为在一个相当崇尚平等的社会里看到了一个追求卓越的人,一个一生奋力追求卓越,甚至不惜以缩短生命为代价的人。许多精英对他会有“惺惺惜惺惺”之感,而他也同样为大众所欢迎。

人类有两种基本的冲动:一是追求平等,一是追求卓越。在传统社会,追求卓越的冲动似乎更占优势;在现代社会,追求平等的冲动看来更占上风。

一百八十年前,一个法国人托克维尔来到美国,后来写了一部经典名著《论美国的民主》,指出追求平等的潮流在欧洲和美国的汹涌澎湃,乃至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标志。他自然不会去反对这一潮流,但也表达了自己的忧虑:美国人会不会忘记人类的另外一种根深蒂固的愿望,那就是追求卓越,美国人在几百年后会不会越来越变成中不溜儿的人?

大概二十年前,一个在美国长大的日本裔学者弗朗西斯·福山也写了一本名著《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人们在他所说的“历史的终结”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即是否民主和市场的模式将成为可见的未来最后的社会政治模式?但人们很少注意到他的书名的另一半“最后的人”,即这一模式是否意味着人类将不求创造和进取,舒舒服服、快快乐乐地走到自己的终点?

的确,我们在表演的、身体的领域总是不缺演艺明星,不缺体育偶像,但是在大脑的、智力的领域呢?美国的许多普通人——现在可能连带到全世界的许多人了——其实是很讨厌观念精英或者知识分子的,是有一点反智主义的。

然而,的确还是有一个智力创造的领域得到了大众欢呼,这就是在科技创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似乎还存有大众熟悉、仰慕以至迷恋的巨人,今天尤其令人瞩目和富有魅力的看来就是乔布斯了。

当然,乔布斯还不只是单纯的科技创新者,他还是卓越的组织者、推销者,是将高科技产品推向市场的人。他把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产品和市场结合到一个相当完美的程度。

我不是苹果的粉丝,但我的确对乔布斯这个人深感兴趣。

乔布斯不仅在这一科技创新的领域里把自我的追求卓越发挥到极致,实现了自我,还同时赢得了精英和大众。正像一个普通的北京老人所说:“我完全不懂电脑,但是我现在能和我的小孙子高兴地一起玩电脑了,因为有了iPad。”

他无比的精英,相当的自我中心主义,但又无比的面向大众。他做的产品是要卖给尽可能多的人,但并不因此就不讲究品位,就不力求完美。他追求卓越就体现在追求面向大众的作品的朴素、单纯和完美。于是,人们愿意花更多的钱来购买他的产品。

他如此看待他的产品:“不完美,毋宁无。”他也如此看待他自己的人生:“不创造,毋宁死。”

二十世纪著名的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美国的文学家海明威都表达过类似的心情:如果不能工作,甚至只是不能再从事创造性的工作,也许就还不如死去。在他们看来,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创造,不断地追求卓越。这就像维特根斯坦所理解的,天才是一种责任。

所以,这样一些人不太以自己的身体为意,甚至不太以自己的生命为意,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活了多久,享受多少,而是做了多少,做得多好。

所以,他们常常没有活到自己的天年,早早地就死去了。但他们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

乔布斯看来也是属于这样一种人。

他生下来就被亲生父母放弃,他似乎注定要自己去创造,要失去一个世界方能赢得另一个世界。他似乎早就意识到自己的寿命不会太久,所以几乎一直在紧张地工作。而最后患上致命的疾病,可能也是由于他太投入工作了。

他无比的专心致志,而无论疯狂还是偏执,实际都是一种紧盯自己目标而不管其他事情的专心致志。

他也的确有可以专心致志的条件。他即便身无分文,没有大学毕业文凭,也能够靠个人的创意争取到自由流动的资金来自己创业。他的公司看来也一直没有遇到多少政治上的麻烦或制度上的羁绊,他无须去打点官场,后来也是总统想来见他,而不是他想去见总统。尤其是在他所驰骋的电子产业,这个时代又正是年轻人“迅速打下天下”的好时候。中国大概不会没有像乔布斯这样性格和天赋的人,但考虑到外部条件和环境,我们的确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能够出“乔布斯”吗?

乔布斯的确也不是独自取得他的成就的,他早年适时地遇到了甚至比他更强的技术天才,后来又不断地吸引和激励其他各种类型的人才,就像他所说的,一流的人喜欢和一流的人一起工作。他也并不是很好合作的人,但是,和他在一起还是激励了许多人取得了他们未曾预料的成就。他慧眼识人,包括现在这本《史蒂夫·乔布斯传》,是在他得知自己罹患癌症之后主动找到曾任CNN董事长和《时代》杂志总编的杰出传记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来写的,而这本传记也的确是有关乔布斯的各种读物中最翔实可靠和好读的。

乔布斯终于走了,只活了五十六岁。他本来可以不这么早走的。他在走之前说过:“我对上帝的信仰是一半对一半。”我们不知道他现在是否已经完全确证了他的信仰,而他在人间已经留下了长长的身影,留下了他强劲有力的公司和被亿万人追捧的产品。他的确成了一个因为他的疯狂而改变了世界的人。

一个无人追求卓越、追求创新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世界。但我的确也还是有一点个人的忧虑:这世界是否变得太快?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今天是否只能在追求物质的科技产品的尽善尽美和日新月异上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还有涉及我们自己的问题,像乔布斯这样的天才在他面向大众的产品中的确实现了自己对卓越的追求,但作为受众的我们自身是否也因此变得卓越了呢?

所以,我还想推荐另外一些对高科技有所反省的书,比如像尼古拉斯·卡尔所著的《浅薄:互联网如何塑造了我们的大脑》(副标题中的“塑造”原译为“毒化”,似觉贬义过重,根据原文改译为“塑造”)。作者指出像谷歌这样强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在给我们带来无比的方便快捷的同时,却也可能削弱我们的专注力和创造力,并因此提出了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谷歌会把我们变傻吗?”而我们对苹果等高科技产品似也可以同样如此提问,以便在大量赞美和追捧的同时,也保留一种独立的自我反省和思考能力。 YYi7xkxs9iOisjboLPnzlYJLeTm938w6G0UPVJ+zfDW5zJxs66zMn9Brt/H+FqV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