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提前写遗诏

自古以来,人的生老病死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在大自然面前,无论人的地位有多么显赫,身份又如何高贵,终究难免一死。于是聪明之人往往在生前就会为自己留下遗嘱,将自己生前的心愿和死后事宜用文字的形式提前交代清楚。帝王是人不是神,因此也无法逃脱大自然的法则,只不过他们留下的遗嘱被称为“遗诏”。

在我国封建社会,大多数皇帝在临死前是要写遗诏的。在遗诏中,不但总结自己一生的功过,安排后事,还要确定皇位的继承人,规定丧葬礼仪等。皇帝驾崩后,遗诏颁布至全国各地以及中国附属国。遗诏一般由皇帝口授,由皇帝指定的心腹重臣代笔。实际上,当皇帝病危时再写遗诏,往往其本人或已口不能言,或神志不清,或昏迷不醒,甚至猝然死去,在这些情况下,只能由文臣代写遗诏。然而也正因此,这种遗诏往往不能真实地表达出先帝的意愿,甚至被反对派利用,起到宣传反对派观点、歪曲先帝真实思想的作用。如顺治帝的遗诏,一些清史专家至今都认为那是在孝庄文皇后的授意下改写的,以致使顺治帝的遗诏成了他的“罪己诏”。

鉴于历史教训,康熙帝不以死为忌,决心趁自己清醒之际,采取汉族文化中子孙成家立业、分家产提前写遗嘱的形式,自己提前写遗诏。并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开始,康熙帝就在思想上进行了准备,平时的生活和朝政等点点滴滴,自己认真总结,随时记录,精心收藏,十年之间,从不间断。

康熙五十六年(1717)十一月,康熙帝卧病在床,此时遗诏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他决定在自己清醒之时,把已写好的遗诏基本内容公之于世,让海内臣民能了解自己的真实思想,避免将来一旦猝死,别人矫诏篡改。当月二十一日,康熙帝把众皇子、满汉大学士、九卿、詹、事、科、道等大臣召进乾清宫东暖阁,当众宣布了他准备了十年之久的遗诏。

首先,他介绍了自己最近的身体健康情况:

朕少时,天禀甚壮,从未知有疾病。今春,始患头晕,渐觉消瘦。至秋月,塞外行围,蒙古地方水土甚佳,精神日健,颜貌加丰,每日骑射亦不觉疲倦。回京之后,因皇太后违和,心神忧瘁,头晕频发。

接着,康熙帝阐述了清朝入主中原最是天经地义、名正言顺的,称其原因是“应天顺人,抚有区宇,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耳”。虽然当皇帝五十余年,却全是“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予凉德之所致也”。自古至今,在有年号的二百一十一位帝王中,他当皇帝时间最长。然而他在位虽久,却“未卜后人之议论如何,而且以目前之事,不得不痛哭流涕,豫先随笔自记,而犹恐天下不知吾之苦衷也”。

康熙帝讲完自己用心治理天下的苦心未必能为天下世人知之后,话锋一转,开始讲述自己提前写遗诏的原因:

自昔帝王,多以死为忌讳。每观其遗诏,殊非帝王语气,并非中心之所欲言。此皆昏瞀之际,觅文臣任意撰拟者。朕则不然,今欲使尔等知朕之血诚耳。

接着,他讲述自己当政五十七年中日理万机,用人行政,兢兢业业,“殚心竭力,有如一日”,“劳苦”治理国家,可他并没有因此“旁诿”帝王所应担负的责任。讲到他的日常生活起居,自幼强健,巡狩节俭,戒酒色,防小人,因一次大病身体欠佳,未死之前不吐不快,为之旁征博引,评古论今。并讲明他不信祥瑞,只求实政。洋洋数千言,尽皆肺腑之语。最后他这样说道:

愿尔等大小臣邻,念朕五十余年太平天子,惓惓丁宁反复之苦衷,则吾之有生考终之事毕矣。

康熙帝朝服像

并强调这些言语已经存在心里十年,如果日后他死了,要说的话也就是这些了,“若有遗诏,无非此言。披肝露胆,罄尽五内,朕言不再”。

康熙帝这篇感人肺腑的遗诏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位久、高寿;二是勤于政事,鞠躬尽瘁;三是注重骑射,用武力统一和保卫国家;四是力戒奢华,崇尚节俭;五是不信祥瑞,讲求实政。康熙帝的自我总结和评价基本符合实际,并无夸大和吹嘘之词。

时间又过了五年,康熙帝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病逝于畅春园,终年六十九岁。据查,其死后所颁发的遗诏,除了增加了指定皇位继承人、规定了持服期限外,其内容与提前公布的内容基本相同。 hfllpLf7GXiIRXdwMR4j6iwkwpcnBUD0D0R9oN5K5oI7L75d92VXs3XQJ+k15v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