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洋“贵人”的帮助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日,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帝病死在紫禁城的养心殿,其遗诏中写道:

朕子玄烨,佟氏妃所生,年八岁,岐嶷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即皇帝位。

根据遗诏,顺治帝的皇三子玄烨于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九日在太和殿即位,当上了皇帝,年号“康熙”,其中“康”表示“安宁、平静”的意思,“熙”则表示“兴盛繁荣”,“康熙”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万民康宁、天下兴盛”的意思。虽然玄烨当上了皇帝,但是他的年龄仅有八岁,即位后暂时居住在保和殿。

玄烨的即位,没有经过皇太极即位时采用的推举制,也没有经过顺治帝即位时剑拔弩张、你死我活的争夺,他的即位是顺治帝与生母皇太后协商的结果。然而,这协商的过程却颇有内幕,并非一帆风顺。

孝庄文皇后朝服像

清初,皇位的继承并未规定必须父传子,而非子不传。顺治帝病重时,虽然生育了八个儿子,有六个活着的,但孩子的岁数都很小,最大的皇二子九岁,最小的皇八子才两岁。于是,顺治帝倾向于在自己的本家宗室兄弟中选择一位继承者,以此避免因皇帝年幼而再次出现皇权旁落的现象。对于顺治帝的这种担心,他的生母孝庄文皇后却不以为然。她认为,子继父位乃天经地义,大清国皇位的继承者必须在顺治帝的皇子中选择。这样,一来可以使新皇帝的血脉是得自皇太极和顺治帝的直系血统;二来新皇帝也是自己的亲孙子,身上也会流淌着自己的血脉。虽然顺治帝的十一个兄弟中还有五个,但这五个兄弟皆不是皇太后亲生。如果让他们中的一个人继承了皇位,那么这个人死后的皇位继承人,则不可能是顺治帝的儿孙。因此,流着孝庄文皇后血脉的顺治帝子孙,今后势必与皇位永远无缘了。入关已十八年的皇太后受汉族儒家文化的影响,认为如果因自己孙子岁数小而就此失去了皇位继承的权利,这是万万使不得的。因此她有必要并且必须要采取措施给予制止,其措施就是直接否定顺治帝的初衷想法。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孝庄文皇后求助了一个叫“汤若望”的洋人。对此,《汤若望传》有这样一段记载:

……一位继承的皇子尚未诏封,皇太后立促皇帝做这一件事情。皇帝想到了一位从兄弟,但是皇太后和亲王们的见解,都是愿意皇帝由皇子中选择一位继承者。……这样皇帝最后……封一位庶出的、还不到七岁的皇子为帝位之继承者。当时为促成这一决断所提出的理由,是因为这位年龄较幼的太子,在髫龄时已经出过天花,不会再受到这种病症的伤害。

从上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顺治帝的皇三子玄烨能当上皇帝,是因为皇太后和宗室都反对顺治帝的想法,即新皇帝在顺治帝从兄弟中选出,而是赞成子继父位的继承方式。于是,顺治帝选定自己的一个皇子为新皇帝,其理由是他已经出过天花,不会再得天花了。而这个皇子就是皇三子玄烨。对此,《清皇室四谱》有这样记载:

《清皇室四谱》上记载,康熙帝“玄烨”的名字是顺治十八年(1661)顺治帝所起

(顺治)十八年辛丑正月,世祖大渐,为帝特定汉字御名,即今讳。清之避御名立庙讳自此始。旋遗诏立为皇太子,嗣大统。

从上段文字中,不仅知道了顺治帝遗诏立皇三子玄烨为皇太子即位皇帝,还可以解读出另外两件事情:

1.康熙帝的汉文名字“玄烨”,是顺治帝临死前才定的。“玄烨”,有着特殊的含义。他这个名字的来历与一个叫“汤若望”的西洋人有关。

汤若望,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贝尔(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是明末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1592年5月1日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科隆城的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就读于著名的三王冕贵族中学。由于学习成绩突出,毕业后被保送到罗马的日耳曼学院。1611年加入耶稣会。1619年7月来到中国澳门,1623年在明朝政府供职,1651年进入清廷任职钦天监监正,因此他有机会接触皇帝。又因为他能够在学问和国事上提供可信赖的建议和帮助,并给顺治帝的母亲即孝庄文皇后治好了病,被尊为“义父”,后来顺治帝又改尊称他为“玛法”。“玛法”的满语意思是“爷爷”。

西方传教士所绘的顺治帝与汤若望画像

汤若望与顺治帝和孝庄文皇后之间长期保持着亲密关系。汤若望经常被召入皇宫,有时候顺治帝也会亲临汤若望的住处。顺治帝不仅给汤若望加官晋爵,还加封了汤若望的祖上三代,并且恩赐免除汤若望应该遵守的一大套宫中礼俗。为了保证汤若望的安全,汤若望离开皇宫回家时,顺治帝则派一些皇室亲王护送。在汤若望住所时,顺治帝表现得很是随便和悠闲,居然有一次还在汤若望住所为他祝贺生日,并大宴群臣。难能可贵的是,汤若望并没有因顺治帝的恩宠而得意忘形,而是更加小心谨慎地供职,严格恪守君臣之道。有时皇太后很难说服顺治帝,只要汤若望出面,问题就会得到圆满的解决。由此可见,汤若望在顺治帝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所以,当在立哪个孩子为皇太子这件事情上发生矛盾时,即顺治帝想立皇二子福全为皇太子,而皇太后想立皇三子玄烨,为了获得支持,皇太后自然又想起了汤若望。于是在汤若望的劝说和孝庄文皇后的努力下,顺治帝最终做出决定:皇三子玄烨继承皇位。其理由既简单又充分:顺治帝的六个儿子中,只有皇三子出过天花,对这种可怕的疾病已有了终身的免疫力。

汤若望居住的北京南堂旧影

那么,顺治帝为什么要给当上皇太子的皇三子取名为“玄烨”呢?

原来,皇三子玄烨是顺治十一年(1654)出生的。就在他出生前一年,顺治帝赐予汤若望“通玄教师”的封号,加俸一级。三年后,也就是顺治十四年(1657),顺治帝又为汤若望御撰《天主堂碑记》一文,并赐“通玄佳境”堂额。可见,在玄烨出生前后的三四年间,“玄”字在顺治帝的心目中是十分重要的。儿子的名字里带着“玄”字,给洋“玛法”的赐物里两次带有“玄”字,它是汤若望传授的包括天文、历法、机械以及天主教信仰在内的为顺治帝深深服膺的一套学说。“玄烨”之“玄”,乃汤若望所传学问之谓。“玄烨”者,乃祝愿洋“玛法”所传学问辉煌光大之意。因此,由康熙帝名字“玄烨”可以看出,顺治帝给皇三子取这个名字,其内心的期望是多么高。

2.自康熙帝开始,清朝皇帝的名字开始避讳。在康熙帝之前,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的名字在《清实录》和玉牒等官书记载时,均用黄签盖上,俗称“贴黄”,以此方法表示敬避皇帝的御名。自康熙帝开始,皇帝名字的避讳方法发生了改变,其方法是将“玄烨”这两个字的最后一笔不写,凡是带有“玄”字偏旁的字,其“玄”字的最后一笔也不写出来。也有将“玄”改为其他字的时候,如“玄武大帝”改为“元武大帝”。据查,清朝皇帝名字的避讳,从康熙朝开始,均采用缺笔或改字这两种方式。

由以上可以看出,康熙帝之所以有“玄烨”这个名字,以及他之所以能当上皇帝,除了有祖母孝庄文皇后的努力外,更大程度上是得到了汤若望这个洋人的支持和帮助。

存放皇家族谱玉牒的档案库 Y9XqmGGOvXAAC7JrhUaZ1fT4hDbV5NoveACvKDvFu8ZjSZUpYuzMukG3dF6bRiB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