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每当提起“康乾盛世”,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历史上清朝的著名皇帝——康熙帝。
康熙帝,姓“爱新觉罗”,名“玄烨”,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由于他的父亲顺治帝早亡,出过天花的他在祖母的坚持下,年仅八岁即位,年号“康熙”。他在祖母的辅佐下,因为勤奋、治理有方,不仅守业,还能创业。他平三藩、驱沙俄、收台湾、停圈地、兴水利、奖耕荒、联蒙古、学科技、重教育、编典籍、建园林,当了六十一年皇帝。在他统治时期,大清国开创出了“康乾盛世”的良好开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疆土版图的根基。因为他在历史上的显著功绩,人们称呼他统治的那个时期为“康熙王朝”,并送给他一个美称——“千古一帝”。
然而,虽然康熙帝在政治上展现了他的雄才大略,但在处理家务上,尤其是皇位的继承上举棋不定,频频出现失误,以至于他在临死之前都没有公布储君——皇太子。一次他偶感风寒,数天后竟突然死去。虽然他的皇位被皇四子胤禛继承并建立雍正王朝而成为新一代皇帝——雍正帝,他的死也被定性为病死,但是由于一些史料的失载以及无法解释清楚的历史迹象,人们认为他的死也许包含着一个巨大的疑团——康熙帝是被害死的。
康熙帝死后,葬在了他皇父顺治帝的孝陵东面,他的儿子雍正帝为其确定陵名为“景陵”。景陵的建立,开了清朝皇帝子随父葬的先例,也开了先葬入皇后的先例。
本来,景陵的建立只是为了应急之需。当时康熙帝正忙于平叛三藩之乱,可他的结发之妻孝诚仁皇后因难产死了。因为皇后是要与皇帝葬在一起的,于是为了安葬皇后,康熙帝只能从紧张的国库中拿出一些银子建陵,并特意吩咐先建地宫,好让皇后先入土为安,并暂时命名为“仁孝皇后陵”。因此,康熙帝开启了清朝皇帝生前就建陵的先河。
本来,在康熙帝之前,清朝只有皇后有资格与皇帝葬在同一座地宫里,其他妃嫔则要被葬在统一的墓地——妃园寝。可在康熙帝死后,他的一个妃子尽管已死了二十四年,不仅被追封为皇贵妃,还被葬进了景陵地宫。也许这是康熙帝生前没有想到的,由此却开创了清朝皇帝陵地宫葬入皇贵妃的先河。
景陵虽然是康熙帝所建,将宝顶改为圆形规制,但是它的圣德神功碑亭是雍正帝所建,所立的两统圣德神功碑也是雍正帝所创立的。景陵的匾额汉字均为雍正帝御笔,并且钤盖“雍正尊亲之宝”的宝文。景陵的石像生建在弯曲的神路两侧,据查,这是乾隆帝给补建的。这些不仅是景陵首创,还是景陵的建筑特点。
康熙帝的妃园寝是在营建景陵时就开始施工的,初建时称为“妃衙门”,后以第一个葬入的妃子的封号而称“慧妃陵”,直到雍正朝才正式改称为“景陵妃园寝”。景陵妃园寝是清朝入关后建的第一座妃园寝,并且在历史中经历过改建,也许正是如此,它的建筑规制成为后世营建妃园寝仿照的模板。然而,看似普通的景陵妃园寝,却因它奇怪的宝顶布局、一座没有葬人的空券以及一个阿哥葬在其中等谜团,困扰着研究者,也引发了读者的兴趣,于是它成了清陵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妃园寝。
如果说景陵妃园寝充满了神秘,那么,景陵皇贵妃园寝则充满了传奇。特殊的建筑规制以及仅有两位墓主人,还有关于妃园寝建立的民间传说,都是它的传奇之处。但据查,景陵皇贵妃园寝的建立,是乾隆帝为了报答康熙帝两个妃子对自己的抚育恩情,这才为其单独建立了高规制的妃园寝。但在清朝,康熙帝有两座妃园寝实属特例。
人们往往只注重陵寝的建筑规制和建筑特点,而忽略了陵寝礼仪和文化。
作为清朝最好学的皇帝,康熙帝不仅改革了陵寝制度,还改革了丧葬制度,开始禁止皇后火化。他的妃园寝内既有棺椁葬入的妃嫔,也有火化葬入的妃嫔,但据查,那些在康熙朝依旧被火化者,除了年幼的孩子,就是那些贵人及贵人以下位号较为低级的妃嫔。
斯人已去,陵墓尚在。
为了探索康熙帝景陵的这些历史及其不解之谜,笔者翻阅了大量的清宫档案,实地考察了景陵的地势,以及景陵和其妃园寝的建筑,走访了当地的一些知情村民,并详细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前的景陵陵寝建筑情况及其地宫的被盗情况。在此基础上,借助前辈的研究成果,笔者写出了这部景陵拙作。
在此,笔者谨以此书纪念清朝康熙帝伟大的一生,并希望借助此书的出版,在社会上唤起人们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对景陵地宫进行保护性的清理,重殓康熙帝及其后妃遗骨,使长期浸泡在污水中的康熙帝等人的遗骨得到妥善安置,这样做不仅能保护和抢救濒危文物建筑,也是对逝者的最大安慰和敬重。
图1 景陵陵宫鸟瞰图
图2 景陵妃园寝宝顶鸟瞰
景陵图
图1 景陵牌楼门
图2 景陵神厨库外景
图1 紫禁城养心殿
图2 景陵神道碑亭
图1 景陵神道碑亭石碑
图2 景陵圣德神功碑亭粘好的石碑南面
图1 景陵五孔拱桥
图2 景陵东下马牌
图1 景陵皇贵妃园寝享殿遗址
图2 景陵西朝房
图1 景陵哑巴院
图2 景陵皇贵妃园寝双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