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首创生前建陵

在康熙朝以前,清朝皇帝陵都是在皇帝死后才开始营建的,即使生前选定了陵址,也没有建皇陵,如皇太极的昭陵、顺治帝的孝陵。但自康熙朝开始,皇帝陵的营建大多在皇帝生前就开始了,这是因为康熙帝在生前就营建了自己的皇陵。只不过当时建陵原因很简单,因为康熙帝的原配皇后赫舍里氏于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死了。依照清制,原配皇后死后是要与皇帝合葬的。清初,虽然在康熙朝之前的皇后死于皇帝前可以暂时停灵其他处所,但清朝入关以后,受汉族儒家文化影响,皇后的停灵时间没有超过很长时间的。为了先安葬皇后,令其死后能早日入土为安,康熙帝打破生前不建陵的祖制,开始为自己营建皇陵。

由于康熙帝的皇父——顺治帝的孝陵建在了北京东北一百三十公里远的遵化昌瑞山脚下,遵照“子随父葬”的传统做法,康熙帝决定将自己的陵寝建在东陵境内的孝陵附近。于是,康熙帝的原配皇后孝诚仁皇后死后不久,康熙帝就命相度大臣在孝陵附近选定了陵址,并于康熙十四年(1675)十月亲自到堪舆的万年吉地查看了一番。康熙帝见吉地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山势地理非常适合做万年吉地,非常满意,于是将那里正式确定为万年吉地并开始建陵。

康熙十五年(1676)正月十三日,康熙帝向礼部和工部发出一道上谕:

仁孝皇后 陵寝已卜定于孝陵附近之山,理应备依典制营建,但目今军需浩繁,民力维艰,著将地宫先行修造,其余一应工程,候国用充足之日次第举行。著即选择吉期,并应行事宜,详议以闻。

同年二月初十日,万年吉地正式破土动工,首先营建的是陵寝地宫。

作为一代英明君主,康熙帝审时度势,根据国家的财力和难处,只是将陵寝的地宫先修建,将死去的皇后先行入葬,而陵寝的其他附属建筑可以推迟到国力充裕的时候再建。这种量力而行的办法,当时也是不得已的办法。营建景陵时,其景陵的工程当时采取的是对外承包、清廷监督并验收的形式。具体做法是将陵寝各工程分工段、分进程交由专门经营土木工程的木厂承包。这样既能保证工程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拖延资金的垫付,缓解资金的紧张。

据《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景陵地宫建成后,康熙朝发生的景陵大事记如下:

康熙十六年(1677)九月初十日,康熙帝亲自阅视仁孝皇后陵。

康熙二十年(1681)二月十九日,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宫由巩华城启行奉移陵寝。二十五日,康熙帝亲往地宫相视。二十六日,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宫至陵所,奉安于享殿。

康熙二十年(1681)三月初五日,以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宫奉安地宫,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孝陵。初七日,遣康亲王杰书、庄亲王博果铎分诣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宫前,读文致祭。奉移梓宫于地宫前享殿。初八日,寅时,移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宫安葬地宫,仁孝皇后居左,孝昭皇后居右。康熙帝亲自奠酒,王以下满汉大臣等行礼。

康熙二十八年(1689)十月十一日,奉移孝懿皇后梓宫往山陵。康熙帝亲临送行,王以下文武官员及公主、王妃以下二品命妇以上,俱齐集举哀跪送。康熙帝命皇长子允禔、皇三子允祉、皇四子胤禛随驾。十六日,以孝懿皇后梓宫奉安地宫,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暂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陵。十七日,孝懿皇后梓宫至山陵,奉安享殿。十九日,奉移孝懿皇后梓宫于地宫前享殿,遣皇长子允禔读文致祭。二十日,巳时,奉移孝懿皇后梓宫安葬地宫。上亲临奠酒,王以下文武大臣等行礼。

雍正元年(1723)二月十七日,雍正帝刺破手指,用指血在大臣事先拟定的六个陵名中圈定了“景陵”二字。至此,康熙帝的陵寝被正式称作“景陵”,之前先后被称为“仁孝皇后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景陵的这种命名方式,是清朝唯一的皇帝用指血圈定的,它的满语译音是“安巴灵武蒙安”。 jvFVoGImiM9qyuq9b3F88+ww5SyQTPX7K8Jkzl0s4IookzDK28YOUmrvgQJTrR0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