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封存十三年的秘密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二日,雍正帝感到身体不适,病倒在圆明园,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皇五子和亲王弘昼在雍正帝身边侍候。

当天戌时,雍正帝的病情加重,召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公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至寝宫前。此时雍正帝已经不能言语,生命随时都有可能终止。“国不可一日无君”,在这决定皇位大统的紧急时刻,张廷玉对鄂尔泰说有雍正帝亲书的密旨,除了他们俩,没有其他人知道,现在应该请出收藏在圆明园的这道密旨,“以正大统”。总管太监不知道密旨放在何处,张廷玉提示说:“当日密封之件,谅亦无多,外用黄纸固封,背后写一‘封’字者,即是此旨。”找到密旨后,鄂尔泰、张廷玉恭捧雍正帝在十三年前御笔亲书的这道密旨,密旨上书写着“命皇四子弘历为皇太子即皇帝位”。已是皇太子的弘历宣读雍正帝的最后一道谕旨,谕旨是令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辅政弘历。二十三日子刻,雍正帝驾崩。

二十三日寅时,弘历进入紫禁城,内侍将雍正元年(1723)缄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的另一道密旨封函恭恭敬敬地取下,恭送捧至弘历面前,弘历待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张廷玉、鄂尔泰等人都到达乾清宫后才打开密旨封函。至此,封存了十三年的立储遗诏的秘密完全揭开。当时,雍正帝的立储密旨写了两份,一份藏于乾清宫,一份藏于圆明园,两份密旨内容相同。弘历见密旨之上自己的名字由雍正帝御笔书写,心中又喜又悲,伏在地上顿时大声哭泣,发自内心地感恩自己的皇父。庄亲王允禄等人奏请止哀,并宣读了雍正帝的这道密旨遗诏:

宝亲王 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雍正元年八月,朕于乾清宫召诸王满汉大臣入见,面谕以建储一事。亲书谕旨,加以密封,收藏于乾清宫最高处,即立弘历为皇太子之旨也。其仍封亲王者,盖令备位藩封,谙习政事,以增广识见。今既遭大事,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宝亲王弘历画像(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雍正帝的这道密旨解决了两个问题:

1.解释了立弘历为皇太子即皇帝位的原因。是因为弘历性格仁慈,“居心孝友”;还因为弘历是康熙帝最喜欢的皇孙,曾抚养于宫中。

2.还解释了弘历既为储君还被封为亲王的原因,是为了让弘历有爵位后更便于参与政事,增长才干。

雍正十一年(1733)二月初七日,弘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之后,雍正帝不仅命其年年代祀北郊,还令其了解用兵准噶尔的军机要务,并与果亲王允礼等人直接参与处理涉及苗疆“改土归流”政策事宜。雍正帝让弘历参与国家大事即古礼所说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按清朝制度,皇子十五岁即可奏请封爵,有时也可以延长五年再奏请。弘历十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雍正帝已经即位两年,按理说他可以奏请封王。可是那时他已经被秘密立为皇太子,他的弟弟弘昼比他小三个半月,尚未封王;而大他七岁的弘时 也没有封爵,并早在雍正五年(1727)就因“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

在弘历封为和硕宝亲王之前,雍正帝之所以没有封弘历等兄弟爵位,就是为了不引起众人的关注,让弘历以读书为主,与其他兄弟过着相同的皇子生活,在这段时间对他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培养。当然,做这一切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此,早有这样心理准备的雍正帝于雍正元年(1723)八月十七日,将总理事务大臣、满汉文武大臣、九卿召集到乾清宫西暖阁,向他们正式宣布秘密立储之旨:

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或收藏数十年,亦未可定。

然后,雍正帝令其他诸臣退下,只留总理事务王大臣,他手写立储谕旨,封于锦匣之内,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所谓的秘密立储,就是在皇帝生前照样确定皇太子,只不过不告诉大家谁是皇太子,皇帝把亲自密书皇太子名字的“御书”藏在一个小匣子里,然后密封,藏在乾清宫内最高处的“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在皇帝临死前,再由御前大臣、军机大臣等共同打开匣子,取出“御书”,共同观看,由“御书”上所指定之人即皇帝位。在公布皇太子之前,因为没有人知道谁被秘定为皇太子,所以被暗定为皇太子的皇子与其他皇子一样,享受相同的待遇和生活。而雍正帝所立的储君就是皇四子弘历。

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藏有立储密匣

雍正元年(1723)八月,除了早殇的皇子,雍正帝还有四个皇子:二十岁的皇三子弘时、十三岁的皇四子弘历、十二岁的皇五子弘昼、未齿序的三岁幼子福惠。当时,四个皇子的生母都还没有被正式册封。皇三子弘时的生母是原藩邸侧福晋李氏,在雍正帝存活下来的皇子中,弘时实际也排行最大;福惠的生母是原藩邸的侧福晋年氏、雍正帝的宠臣年羹尧的妹妹,福惠是当时雍正帝最小的儿子,雍正帝宠爱年氏,她的儿子自然也很受宠爱。

那么,在这四个皇子中,雍正帝为什么没有选择年长的弘时,也没有选择年幼的福惠,而偏偏选择年仅十三岁的弘历为皇储呢?

究其原因,雍正帝虽然是一位严厉的皇帝,但也是一位理性的皇帝。在他看来,江山社稷比什么都重要,选择一位对大清江山有作为的储君,绝对不能感情用事,因此他对这件事情的处理要严谨、仔细、认真、负责。从历史的观点来看,雍正帝的性格、人品、修养和弘历的天资与才能,是弘历能当上储君的重要因素。弘历当储君之前很多优秀的表现,都令雍正帝满意,而且弘历还曾受到康熙帝的格外喜爱。由于以上原因,以至于弘历被秘密立为储君后,雍正帝的多次举动都无意间泄露了自己定下的“天机”。这些举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雍正元年(1723)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一周年忌辰时,雍正帝派十三岁的弘历到康熙帝的景陵代致祭。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举动——当今皇帝派遣未来皇帝向先帝致祭。这表明储位已有所属,借此请求先帝保佑。

2.雍正八年(1730)六月,雍正帝身体不适,特意将弘历、弘昼、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及大学士、内大臣等数人入见,面谕遗诏大意。这件事情记载于雍正帝的泰陵圣德神功碑碑文之上。当时的弘历应该能猜出自己的身份是皇太子了。

3.雍正八年(1730)秋,二十岁的弘历将自己十四岁以来所写的诗文及与师傅们研究经史的论、说、制、义等文章,精心挑选汇编成一册,以自己的书斋“乐善堂”的名字取名为“乐善堂文钞”。雍正帝不仅允许这部《乐善堂文钞》出版,还特意令近臣戴临等人精抄了十四位作者为这部书写的序言,共计一套十四册,称为“庚戌文抄本”。由此可见,雍正帝为以后即皇帝位的储君编汇的《乐善堂文钞》问世而大造声势,其态度是支持和承认的。

事实上,雍正帝立弘历为储君,并没有看走眼,弘历没有辜负皇父的培养、期望和重托。举例有二:

例一: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治罪年羹尧,年仅十五岁的弘历就年羹尧的治罪及抄家问题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冒死为年羹尧求情开恩免其死罪,并直言利弊,请求革除苛刻抄家的弊政。虽然当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但其胆魄和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因此获得了雍正帝的赏识,后来下谕旨称赞他“仁贤”。

例二:在处理苗疆事务上,弘历反对放弃对苗疆的“改土归流”。他认为如果放弃苗疆的“改土归流”,不仅贵州将减少一半的辖地,即大约八万平方公里版图,还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那些已经“改土归流”省份的少数民族地区,势必发生变乱,这将影响大清江山的稳固。因此,弘历上谏陈述不能停止苗疆的“改土归流”,不能放弃苗疆,雍正帝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

由于弘历是雍正帝所立的皇太子,因此,弘历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所以,当雍正帝死后,弘历如期当上了皇帝。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八日,总理事务王大臣议奏,九月初三日吉期即位,建号次年为乾隆元年(1736)。

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初三日,皇太子弘历在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正式即皇帝位,是为乾隆帝。

《高宗纯皇帝实录》记载:

上生而神灵,天挺奇表。殊庭方广,隆准颀身,发音铿洪,举步岳重,规度恢远,嶷然拔萃。

作为一代帝王,即位后的乾隆帝被描述得如同天神:神一样的智慧,强壮的身体,洪亮的声音,巨人般的威严。 FnPqUicvOPHc5P1MgQfhh/HTqLSVH2FB1BKICf75WUTJ0kQcl2450TaNtsyF+iX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