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国债之生产关系

国债之生产效力当从两方面度量

本书第二章第十二项,已说明公债之为生产抑为不生产,不能作截然之划分,但此问题之解释,尚须从他方面观察。国家举债,皆为供生产事业之用,将来课税以付息还本,为增重国家之负担,人民供应此等资源,即为增重人民之负担,不免减损人民之生产能力。国家吸收人民资金,以之增加生产力,而在国民,乃因负担而有生产力之减损,两者有相对的关系。则是所谓增加生产力云者,当视国家经费支出所能增加之生产力量,与课税所减损人民之生产力量两者,作为比较,方可度量。若欲避免公债负担之减损生产力,惟有以赋税收入,代替公债。关于此点,上章亦已说明,本章仅就公债之生产力,及公债负担之减损生产力两者,加以分析考察。

第一 公债之生产效果

当视公债收入之措置

国家以公债收入,作为经费,其发生之效果,当视经费之用途以为别。如国家以之发展各种公共建设事业,凡私人所不能经营或不便经营者,俱由国家经营之,其他私人营业,因有此等公共设备之后,亦得以增加其生产力,是可以发生良好效果。反之,若以此等收入,供政党之活动,官吏之中饱,或以之造衙署,买汽车,供官吏淫豪之用,则不仅无生产力之可言,亦且使国家政治入于腐化或恶化。故公债之生产力,当以之与此项收入假使仍留在私人手中所能发生之生产力,两者相较,始能见其大小。公债为收入之一种,与他种收入,同投作各种经费之用。财政既为总制的,为通盘筹划的,在各种收入支出之中,为挹彼注兹的,不能单以公债收入之生产力如何,从而判断其价值,要当从经费在各方面支出者,皆能发生极大之生产力,与极大之效果,为是。若是国家之财务行政,有健全之管理制度,能节省费用,则以小额经费所办理之事业,比之耗用巨额经费所办理者,其生产效果,或且超过。故本问题之讨论,须从经费之用途考量,然此越出本书范围,兹无容述。

为发展产业而发行公债常有必要

在产业落后之国,若欲以国家力量,经营产业,所需资本甚巨,而赋税收入不够用,自不能不引用公债之法,吸集人民资金,以谋产业之发展。将来产业发生余利,可以付息偿本,复可用遗承税方法,使国债作间接之取消。例如近来俄国发展国营产业,外资之接济有限,大部分资本之调动,皆尽量利用内债,强制人民,举其储蓄,借与国家,或约定以将来之所得,购买国债。此种办法,间接足以限制个人之肆意浪费,所获效果,极为伟大。在产业先进之国,其经济制度,已形成为任私人经营之组织者,不易变更。在此种经济制度之中,国家营业之范围,不致过于扩大,因得以力求政治与行政之整饬,自以国家少发公债少有负担为得计。若在产业落后之国,不能不采取国家资本主义以发展产业者,即有引用公债吸收国民资金之必要,则公债之在此等国家,乃为不可避免之手段。然采用公债手段之是否能成功,尚须一国之政治与行政,能严格保持整饬,是其先决条件。若缺乏此点,则发行国债,转足以助长官僚腐败政治之活动,所有公债之生产性能,将全然泯灭。

第二 国债负担之影响于生产

又当视国债之负担

人民之负担国债,表现于赋税与代价收入之加重。其影响于人民生产能力与生产愿望之处,已详论之于拙著《赋税论》第六节,此处仅对于国债之发行与偿还所发生之影响,加以阐述。

自由应募之负担

一 国债在发行时所给予人民之负担,其影响于人民之生产力者,因自由应募与强制应募,而有所不同。在自由应募制之下,国家以利息吸收社会之资金,利息之高度,依发行数额之多寡而变动。在通常情形,社会资金被国家吸收,私人营业,因利息涨高,不免负担增重,而减损生产力,然可从国家经费之支出求抵补。凡自愿应募公债者,必为有剩余资金之人们,此项资金,国家若不吸收,仍将投之于他种社会生产营业,或以之供个人生活享受之用,在因此而节制消费者,是有良好之效果。在投之于他种社会营业以供生产用者,则此项资金之收归国用。不必有较好之效果。

强制应募之负担

在强制应募制之下,其性质犹如纳税。采用此种手段者,或系自由主义国家,不易募足债额,或系统制经济国家,强制吸收人民所得之一部分。应募者将来虽可领息还本,而现时之营业及生活,不免遭受打击。惟其强制人民节省生活之处,亦有益于国民资本之增加也。

但发行于生产愿望无关系

国债之发行,对于人民之生产愿望,都无影响。无论任意应募,或强制应募,皆为临时发行,非如赋税之有经常性,为人民所能预料故也。

国债偿还影响于生产力之处

二 以国债在偿还时之生产关系而论,持券人有此坐享所得,其努力于工作与储蓄之愿望,因各个人对于所得之弹性而有增有减之不同。通常持券人大都为巨额所得者,其对于所得之弹性较大,是不必能增加其生产愿望。而因有此项所得之足恃,致减损其努力于工作与储蓄之愿望者反为多。至持券人自知其所获债券之利益将被重税而减少,遂努力增加生产,节约消费,以保持其一定所得数额者,未尝没有其人,是可以增加生产。但实际上此等人对于所得之弹性既大,不必肯增加努力。至于生产能力,持券人获取此项所得者,固有所增加,然其所增加者,常不足以抵补负税人生产能力之减损。偿债之结果,从负税人与受偿人双方看来,终不免弱减国民之生产力矣。

故以及早偿还为是

至于国民全体因国债负担而减损生产能力之处,前章已有说明,国债负担,贫民较重,偿还之期愈长,负担亦愈重,其减损生产能力之处亦加大。短期间课重税以偿债,固为增重国民负担,而减损其生产力,但留在将来偿还,负担加重,其减损生产力之处更大,是长痛不如短痛,当以及早偿清为是。此番痛苦经过之后,赋税可望轻减,国家亦有力量谋建设事业之发展,以后即可增进国民之生产力。否则国家年年为国债所困,无法挪出经费,作建设之用,则阻害国民生产力者甚大。近来欧美财政学者,怵于战后各国政府积欠巨额国债,每年偿付本息,岁计无以维持平衡,且发生不良影响,多持及早偿清或消灭国债之议,视公债之负担,为阻碍国民生产力之发展,其理由俱在此。 Y3rGNkC3FIeg1+OBOF0BHlJ601nKHwqIuKUuA8HUQd0ExwmHzQMc4HB83wR1r6o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