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者的话

西南联大只存在了八年时间,却培育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五位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一百七十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教育史上的传奇。传奇的缔造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强大的师资力量和自由的教学风气。

西南联大成立之时,虽然物资短缺,没有教室、宿舍、办公楼,但是有大师云集。闻一多、朱自清、陈寅恪、张荫麟、冯友兰等大师用他们富足的精神、自由的灵魂、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深厚的学识修养,为富有求知欲、好奇心的莘莘学子奉上了凝聚着自己心血的课程。

闻一多的唐诗课、陈寅恪的历史课、冯友兰的哲学课……无一不在民族危难的关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照亮了求知学子前行的道路,为文化的继承保存下了一颗颗小小的种子,也为民族的复兴带来了希望。

时代远去,我们无能为力;大师远去,我们却可以把他们留下的精神和文化财富以文字的形式永久留存。这既是大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应该一直继承下去的文化宝藏。

为此,编者特别策划了这套丛书,从“文学课”“哲学课”“国史课”三个方面来为读者展现西南联大的教育精神和大师风貌,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思想特点。

本书讲“国史课”。因各位先生教学和写作风格有差异,故本书中不同先生的文章,其侧重点和表述方式也有差异。这一点,不仅体现了先生们各自强烈的写作特点,更体现了西南联大学术上的“自由”,以及教学上的“百花齐放”。

在整理文章时,编者秉持既忠实于西南联大课堂,又不拘泥于课堂的原则。有课堂讲义留存的,悉心收录;未留存有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的讲义,而先生们在某一方面的研究卓有成就的亦予以收录;还有一部分文章是先生们在西南联大教授过的课程,只是内容不一定为在西南联大期间所写,如本书收录陈寅恪先生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篇)是在香港完成。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原著为繁体竖排。为使全书体例一致,也为了让更多青年读者了解陈寅恪先生的著作,因此将《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的上篇收入本书,分为四个小节,并为每个小节拟定了新的标题。同时遵照权威底本和多方编校意见,采用简体横排的形式,对底本的标点做了调整与补充,尤其增添书名号,方便读者阅读。

在选篇上,编者为了展现张荫麟、陈寅恪、吴晗、雷海宗四位在西南联大任教过的大师不同的学术风采,所选内容均为每位先生最擅长的领域,如张荫麟先生的先秦两汉史,陈寅恪先生的隋唐研究,吴晗先生的明朝史,雷海宗先生的通史讲义。同时按照先生们所授课程涉及的年代从古至今进行排序,以便读者更方便地了解中国历史。

因时代不同,某些字词的使用与现今有所不同。同时,每个人的写作习惯以及每篇文章的体例、格式等亦有不同,为保证内容的可读性、连续性以及文字使用的规范性,我们在尊重并保持原著风格与面貌的基础上,进行了仔细编校,纠正讹误,统一体例,仅保留少数异体字。部分内文中地理史实尚有争论,如崇国,一说在今河南嵩县北,一说在今陕西西安市鄠邑区,凡类似情况,均从原著。出于对整体阅读体验的考虑,对张荫麟部分作品重拟了标题,如“楚汉之际”,改为了“楚汉之争始末”。具体如下:

1. 原文中作者自注均统一为随文注,以小字号进行区分;文中脚注均为编者所加,并以“编者注”区分。

2. 因篇幅限制,部分文章只能节选,对这些节选的内容,编者皆在标题下以“(节选)”加以说明。

3. 文中数字,皆在遵守数字用法规范的前提下,照顾了局部体例的统一。

4. 部分原著正文存在“公元前×××年”与“前×××年”两种纪年写法,为尊重作者原文,在不影响阅读的情况下编者未动,仅对随文注的公元纪年体例进行了统一,皆以“公元前×××年”或“前×××—前×××”表示。

5. 因时代语言习惯不同造成的差异,编者对引文外的文字做了统一,如“惟”字,编者均改为现今通用的“唯”字,“想像”“叫做”“摹仿”“人材”“纨袴”等词皆改为现今通用的“想象”“叫作”“模仿”“人才”“纨绔”等词。另外,编者按现今语法规范,修订了“的”“地”“得”的用法。

6. 为保障现代读者的阅读体验,本书根据2012年开始实施的《标点符号用法》,对部分原文标点符号略作改动,以统一体例,如“《诗》、《书》”,改为“《诗》《书》”。

7. 原文中难以辨认之处以“□”表示。

希望本书有助于读者们了解中国历史和几位先生在历史领域的学术风采;同时,更希望本书能够唤起读者对西南联大的兴趣,更多地去了解这所在民族危亡之际仍然坚守教育、传播优秀文化思想的大学,将西南联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持与希望传承下去。 IrsL0my8Y3QwFhT8QcBhxPi3OsaPQW6Od6KH8XYxMOfPsPn+j648hcNxXMCQUM3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