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临江仙

过眼韶华何处也,萧萧又是秋声。极天衰草暮云平。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

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红墙隔雾未分明。依依残照,独拥最高层。

过眼韶华:谓在眼前经过但很快就消失了的春光。宋晁补之《梁州令叠韵》词:“好景难常占。过眼韶华如箭。”

萧萧:风雨声或草木摇落声。

秋声:秋时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曰秋声。宋欧阳修有《秋声赋》。

极天衰草:直到天边的枯草。

漏处:指光线透出的地方。

枕:临,靠近。《汉书·严助传》:“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

荒寒:荒凉寒冷。南宋王沂孙《水龙吟》词:“太液荒寒,海山依约。”

谁语:没有人可以交谈。

蓦(mò):突然。

峥嵘:高峻貌。宋欧阳修《鹎鵊(bēi jiá)词》:“龙楼凤阙郁峥嵘。”

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残照:落日余晖。唐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词像一幅画,画得气象开阔,色彩对比鲜明。词中虽有“宫阙”“红墙”等语,但其所写之地却不似北京。理由有二:第一,“孤城”这个词,不适宜用于指代作为国都的北京城。第二,这首词属《甲稿》,发表于1906年4月,而王国维此时初到北京,不会写出秋天的景色;另外,这首词在《甲稿》中排在第三首,似当是王国维的早期之作。对词中所写之地,有人认为是南通,有人认为是苏州。不过也许在什么地方所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通过暮秋荒寒的景色所要写出的那种既开阔又悲凉的感觉。

这虽然是一首以写景为主的词,但开头两句却是意味深长的慨叹。“韶华”和“秋声”有一个鲜明的对比:“韶华”是“过眼”的韶华,而且是“何处也”;“秋声”是“萧萧”的秋声,而且是“又是”的再一次到来。“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春去秋来本是自然的规律,但春天为什么总是那么虚幻那么短暂,而秋天为什么总是那么现实那么难以逃避?这两句,以极简洁的笔法拉开了“悲秋”的序幕。

“极天衰草暮云平”和王维《观猎》的“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有些相似,一样是诗中有画。我们可以想象:那画面的下部是枯黄色的无边衰草,上部是暗红色的一天乱云,夕阳染红了地平线上的云彩,从云层缝隙中洒出的霞光给那“一塔”和“孤城”的剪影勾出金色的光圈。这是一幅很有气势的横幅画面。“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那“漏”的金光云气、“枕”的居高临下、“一塔”和“孤城”的肃静沉寂,在秋的荒寒和暮的昏暗衬托之下,透出了一种庄严肃穆之美。

天地的寥廓,愈发衬托出人的渺小;天地的永恒,愈发衬托出人的无常。面对着开阔苍茫的宇宙,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慨,这感慨一定是与性格有关的。有的人悲从中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有的人志在进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有的人雄心勃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而王国维则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孤独寂寞——“独立荒寒谁语”。这一句在这首以写景为主的词中,是意味深长的。“谁语”,是“向谁诉说”。显然作者有许多要说的话,但实际上却一句也没说。因为这里并没有一个理解他和倾听他的对象。他只是回过头来继续写眼前景色,于是这些景色突然之间就似乎有了一种“造境”的迷离恍惚之致。

“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两句,在格律上有些问题。按照格律,此一体的《临江仙》下片重头,也应是前边七个字后边六个字,如鹿虔扆(yǐ)《临江仙》上片开头曰,“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下片开头曰,“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平仄格式完全相同。而王国维这首词上片开头是“过眼韶华何处也,萧萧又是秋声”,下片开头却是“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这是不合格律的。在《人间词》中,不合格律的地方并非仅此一处。其他如《西河》中的“千帆过尽,只伊人不随书至”,“西风吹断,伴灯花摇摇欲坠”,按格律都应该是七、四停顿的句子,却都用了四、七的停顿。又如《贺新郎》一调,《词律》中特别指出“至于两结三字,用仄平仄,是此调定格”,而王国维《贺新郎》上片结尾的“天地窄”却是“平仄仄”。这说明,王国维很在意词的内容和境界,对格律却不是像南宋词人那样精益求精的,至少在早期是如此。

“蓦”字强调一种突然产生的感觉。“宫阙峥嵘”,是指“孤城”中的“宫阙”。它虽然在红墙和烟雾的笼罩之中,似乎有些虚无缥缈,却仍然显得高峻伟岸。而且,夕阳的那最后一点光线始终在宫阙“最高层”徘徊不去,似有依依难舍之意。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都是远望,都写到斜阳下的景色,但比较而言,上片的写景是比较客观的,而下片的写景则比较容易令人产生言外之意的联想。像“宫阙”“红墙”“高层”这些词语都容易使人联想到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而那“红墙隔雾未分明”,一方面是说红墙和红墙中的宫阙看不清楚,一方面也可以说红墙中的某些事情外边的人看不清楚。比如,未来的当权者将是谁?穷途末路的大清王朝还有没有转机?中国的未来向何处去?这一切,当时都在未知之数,所以是“未分明”。至于那“最高层”的宫阙,它可以象征皇帝,可以象征清王朝,但也可以象征作者的某种理想或他对民族复兴的愿望。可是倘若作者说:我这首词根本就没有那些意思,我只是把我所看到的景色描写下来而已。——那我们什么办法也没有,因为我们不能够把读者自己的联想强指为作者的本意。

辑评

周策纵 “极天衰草暮云平,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词中有画。

蒋英豪 “极天衰草暮云平,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很明显是从秦少游《满庭芳》“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化出。其实《人间词》中写到遗世独立和孤寂之情的例子很多。《临江仙》“过眼韶华”一首全是写遗世独立的寂寞。

萧艾 在南通时作。南通师范在千佛寺,其南则为狼山支云塔,已见《诗笺》。此词沈本有按语曰:“按静安此词前起一七一六,后起一六一七,似无此体。恐系排错。应前后起句相同,俱作一七一六。后起句疑是‘独立荒寒谁与语,回头宫阙峥嵘’之误。但手边既无确定本子可以校勘,姑志于此存疑。”据《钦定词谱》:《临江仙》词共十一体,以和凝所作为正体。一阕四句,上下阕同。一、三、四句每句七字,二句六字。然宋元人无照此填者。填《临江仙》调最多者为上下阕各五句,一、三句为七字,二句为六字,四、五句为五字,属对。静安此词,基本上系照此体填。但下阕一句六字,二句七字(中间作顿),确无此体。沈氏疑系排误,固有道理。然“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又不似有误排疵(cī)病。《人间词》最早发表在《教育世界》之《甲稿》,固如是也。鄙意此乃静安有意变动旧腔,学前人自度之类。未知是否?敢以质之高明。

陈永正 诗人眼中所见的南国水乡苏州竟是如此荒寒,“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静安当有同样的感受吧。以苍凉的景色来渲染人物孤独的情绪,换头一语尤为沉劲。作于1904年秋。(《校注》)

陈鸿祥 萧萧秋声,韶华过眼。夕阳残照,虎丘登高。此首当作于王国维任教苏州时。岁月峥嵘,奋发好学。“独立荒寒”,实开一代伟人“独立寒秋”(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之境,系王国维《人间词》最显意气风发的豪壮之篇。(《注评》)

佛雏 属《甲稿》,疑为本年(1904)秋在苏州时作。词中有“萧萧又是秋声”句;又“一塔枕孤城”,或指虎丘塔,“宫阙”或指吴宫。

马华 等 王国维向以清遗老自居,他对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是不满的,是痛苦的。因此,这首词所写是他于京城秋季登高远眺清皇宫时的切身感受。“依依残照,独拥最高层”。依旧是这一独特心态的抒写。就思想而言,今日可斥之为“反动”,但就情感而言,却是内心深处充满矛盾痛苦的真实流露。

钱剑平 (系于1904年)

祖保泉 这首词的下片头两句,在句式上小有更动,因而有人说:“疑是‘独立荒寒谁与语,回首宫阙峥嵘’之误。”我以为这疑问可以成立,但未识破王氏故意更动句式的用心。用心何在?在于强调自己的孤高,强调“蓦回首”对“宫阙峥嵘”的感慨与寄托。这七字句正是全篇抒情的核心所在,作者故意如此造句,引起人注意。就句式说,偶有一字属上读或属下读,这无伤大雅……我以为这首词在王氏词中是意境浑融的佳作,是典型的“苕华词”。(《解说》) wTL0E1Uqb1YgSrwhnirfb7/VNw9Ed4+qjzKbh0XXA3m50qhiYl09u5+h6QyC90k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