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真正优秀的人,都懂得反思

我遇到过一个做什么事情都失败的人,有一天他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句话:你是怎么做到工作、爱情两都误的?其实他远不止这么惨,我认识他的时候是三年前,这些年他尝试过很多行业,从早年的英语教育,到后来的知识付费,再到今天的新媒体运营,都没做好。我给他点了个赞,他忽然就私信我,跟我吐了一顿苦水。

当然,我也没有解决方案,跟他聊完我忽然意识到,一个人如果每件事情都很失败其实是很难的。因为你做一件事失败也就算了,如果件件事都失败,那背后一定有原因,要么是目标太大,要么是方法不对。但无论如何,他都缺乏一种思维方式——反思。

人们总是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粗心、大环境不好等理由,而不是去彻底反思和总结,到头来只会一次又一次陷入同样的麻烦和失败。彻底反思的这种思维模式叫“黑匣子思维”。

马修·萨伊德毕业于牛津大学,他是《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写过一本书叫《黑匣子思维》。“黑匣子”是飞机上的一种记录设备,它可以准确地记录飞机上所有电子系统的指令和驾驶舱内的任何声音和细节,面面俱到。如果飞机不幸发生了事故,那就可以通过查找黑匣子里的数据,准确分析出事故原因。

20世纪90年代,韩国的航空公司事故率非常高,人们一直不知道为什么,直到人们拿出黑匣子复盘,才找到原因。

比如,有一次事故是飞机在关岛降落的时候正好赶上了暴雨天气。一般降落中飞行员要先寻找机场,但是这回因为天气恶劣,能见度非常低,机长以为他看见了机场,实际上他看错了。

其实这次事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当时驾驶舱里还有副机长和随行的工程师,他们已经注意到了问题,而且还提醒了机长。但是他们提醒的方式不对,模棱两可,最后酿成大祸。亚洲人说话很谦逊,韩国人说话更讲究等级,开口闭口就“前辈”,得用敬语。话也不敢说太满。所以当副机长想说现在天气不好,能见度那么低,我们应该考虑不一样的降落方案时,却不敢说得这么直白。所以副机长说的是:“您有没有觉得雨下得更大了?”

工程师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工程师也采取了暗示的策略,也没有说得太满,他说的是:“这个气象雷达挺有用的。”谁能想到机长当时精神头儿也不太好,完全不理解他俩的暗示,结果机毁人亡。

如果没有黑匣子,谁也不会知道这番对话,也不知道为什么韩国那段时间飞机的事故率那么高。好在,有了黑匣子,人们从记录中得到了反思。韩国人后来干脆出了个规定,要求在飞机驾驶舱里只能说英语。因为英语不是他们的母语,大家说得都不太好,就谈不上使用敬语了,这样,说话就可以更直截了当一点。如此一来,他们的事故率降低了。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细节:航空公司一般不会隐瞒实情,而是会将它公布于众,帮助航空业的其他从业人员反思和学习。就是因为这种彻底性的反思,才让这种从错误中学习的方法在航空业应用了几十年,帮助航空业成为世界上安全系数最高的行业之一。

其实纵观全球任何行业,都可以使用这种思维。在个人的学习和成长中,如果具备这样的思维,也一定能让人每天都进步,走到更高的地方。

但不巧的是,根据《黑匣子思维》这本书的记录,很少有人真的做到了这些,尤其是医疗行业。据报道,全世界每年都有数万名患者是因可预防的医疗差错而丧生。

当然,这些错误的发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疾病本身的复杂性、资源的限制、药物和医疗技术的局限,等等。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许多观念太落后、许多思考太局限,人们没有树立起直面失败的观念,一旦遇到失败,大家第一反应还是躲避。其实,除了医疗行业外,还有很多行业里的人仍以传统的态度和思维模式对待失败:以失败为耻,刻意地去隐藏和躲避失败,这必然导致人们没有办法在错误中学习。

而航空业不一样,每次失败他们都在反思,运用黑匣子积累的数据,从失败中汲取经验,这种思维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其实这么多年,人类对待错误的态度都非常扭曲:不愿意接受错误,各种类型的错误都会被认为是愚蠢的,动辄上升到道德甚至人格层面。

这种情况在电影中格外常见。一个十全十美的大英雄,只要犯了一个小错,就容易被黑化。人们对错误的容忍度很低,这种想法至今一直存在。正是因为这种错误观念的压制作用,孩子不敢在课堂上举手,医生会刻意掩盖错误,政治家会拒绝对政策进行严格的测试,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也不愿为自己的错误言论道歉。这种面对错误选择遮掩的思维,阻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公元2世纪,西方医学很推崇放血疗法。一个人病了,不管什么症状,先在身上切道口子放点血出来,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延续了很久。最著名的案例要数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1799年12月14日,华盛顿生病了,发烧伴随着呼吸困难,他的管家跟医生在一天之内先后4次给他放血,总共放掉了3.5升血,这大约是华盛顿体内血液总量的60%,当天晚上,华盛顿就死于失血性休克。后来有人研究华盛顿当时所患的病,大概是普通的咽喉感染,要不是放血过多,是不会送命的。可是,这样愚蠢的方法为什么能够流行呢?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从一开始就没有人质疑过这种方法,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如果病人因为放血康复了,那肯定就归功于这个治疗手段;如果病人没有治好,也可以解释为他病得太重了,连放血疗法都救不了他。所有的情况都被合理化了,反正不管是谁的错,肯定不是医生的错。这又回到了科学性思维,那个时候人们主观的想法起了主导作用,没有通过实验去证明其客观性。

很多不法分子也是这样蛊惑人心的,比如,帮人请神求子,求得了就是灵验,求不得就是不够虔诚。

这就是典型的伪科学思维,直到后来,医学领域才发明了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所谓“双盲对照实验”就是随机通过大量的对照组来比对,看看治疗方法和药品到底有没有作用。比如,法国医生皮埃尔·路易斯,花了7年时间对2000名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放血疗法非但没有效果,反而十几倍地升高了死亡率。从那以后,像放血疗法这种不靠谱的治疗方法才从医学上被剔除掉。自从开始采用科学的临床实验,医学界在短短的200年里就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人们为什么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因为人们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犯错等于无能。当自己一直相信的东西受到事实挑战的时候,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就会选择通过寻找借口、忽略证据等方式去替自己辩解。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里讲过,一个爸爸坚定地以为某一天是世界末日,可是那一天到来后世界并没有毁灭,明明被打脸,但第二天他依旧相信他原来相信的教义,没有理由地相信。

回到航空领域,我们再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尽善尽美地反思的。20世纪40年代,波音公司著名的B-17轰炸机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生跑道事故。他们没有加大对飞行员的惩罚力度,也没有追究到个人,而是经过专门的研究,发现是驾驶舱的设计有问题,控制飞机副翼的开关和着陆装置的开关一模一样,而且还挨在一起,飞行员一紧张就会按错。所以,他们解决的办法很简单,不是责备任何人或惩罚任何团队,而是把两个装置分开,于是,类似的事故彻底消失了。

如果你是个管理者,请一定记住,如果团队员工犯错了,先反思,没必要上升到人格问题;如果你是个老师,请一定记得,学生犯错了,告诉他怎么改正就好,不要骂他笨;如果你是家长,请一定要明白,孩子没考好,帮助他找到原因,不要上来就指责。因为如果你没这么做,人们就会倾向于隐藏错误。

作为个人,请一定记住,自己犯了错,要充分反思,不要过分自责,过分自责并不能帮你成长,而反思可以。

对事情苛刻,别对人苛刻。用制度和法规限制人性,用反思和思考改正错误。这是我能告诉你的最好的思维模式。

《黑匣子思维》这本书给了我们以下三条干货建议。

一、不要被过强的自尊心干扰

一个人如果常年有着过强的自尊心,就很容易陷入麻烦,不进步、不反思。因为他太在乎自尊心,一点小失败,就容易长挫不起。

比如,牛津大学有些学生有一种奇怪的行为,就是会在关键时刻突然毁掉自己以前所有的努力,要知道他们可是牛津大学——世界顶级名校的学生,竟然也会如此。他们每个学期末都有一场重要的考试,一般就算平时没有学好,学生们也会在考前阶段临时抱佛脚,抓紧时间复习一下,努力一把,万一最后考试过了呢。但是有一些学生很反常,平时表现很优秀,到了最后关头却选择用非常消极、被动的方式对待考试。他们会在考试的前一晚把自己灌得烂醉,或者干脆跑到很远的地方去玩,直接缺考。

为什么他们要用这种自我毁灭的方式对待自己呢?其实这种行为很常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妨碍”:因为他们太害怕失败了,所以只要最后的成绩和他们的预期有差距,他们就会给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而这样会深深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知道他们可是牛津大学的高才生,平时无比优秀。所以为了防止这种伤害发生,他们会拼命保护自己,而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蓄意毁掉机会,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把一切都归因于外界。

要是自己喝得烂醉,或者没有参加考试,那失败的原因就是外界的,跟自己无关。但是,如果自己认真准备,考试却失败了,那就是自己的原因了。

越是好学校、好公司里的人,这种想法越普遍,为了维持这种虚假的良好形象,他们通常会被迫放弃很多机会。他们保护自己自尊心的欲望太强了,以至于错过了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我经常觉得,自尊心太强不是什么好事。在学习面前,每一个人都应该是谦虚的。一个人自尊心强不一定会被人尊重,一个人被人尊重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他值得被人尊重。

所以,在犯错的时候请认识到,错误并不会伤害到一个人的价值,和一个人的能力也没有必然关系,和一个人的人格和品行更没什么关系,错误和失败都是让自己成长和进步的契机。

二、设立机制

当一个人犯错时,减少对他错误行为的谴责,无论是班级、学校,还是公司、集体,都要去创造允许失败的文化氛围。除此之外,要相信机制和制度的力量。比如,在做事之前设置清晰的目标、列清单,在做事之后反思得越细越好。因为很多失败都是从细节开始的。

就像有一则笑话里面提到的:一个打马掌的士兵没打好一个马掌,结果马跑的时候就让士兵摔了一跤,士兵摔了一跤就导致打了一场败仗,打了一场败仗就导致国王失去一个国家。也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三、用以失败为基础的方式提前做预演

《黑匣子思维》中提到了一种方法叫“死前验尸法”,这是一种以失败为基础的、验证项目可行性的方式,是一种顶级的快速试错、从失败中汲取经验的方法。

“死前验尸法”是在一个项目开始之前就告诉所有人,这个项目已经失败了,现在,团队的所有人一起来做一个思想实验,推演出这个项目失败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都可以畅所欲言,让自己找到的理由尽可能看起来合理化。通过这种把失败提前具象化预演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找到新项目的盲区,让本来被掩盖的问题浮出水面,让团队更好地获得成功。

这种方法成本很低,但是可以反思得很彻底。成功的原因多种多样,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找到它们,然后提前采取行动补救。

当然,对于个体的提高,我还有几条建议:

第一,写日记,每天记录自己做得不好的事情,写得越详细越好,第二天改正。

第二,请教牛人和过来人,他们懂的比你多,能更好地帮你复盘。

第三,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反思。这样,你不容易孤单。

第四,把复盘和反思当成生活的常态和习惯,每天晚上睡觉前、每天清晨起床时都可以闭眼回顾一下。

第五,光想不够,一定要持续地做点什么。

事实上,我们每个年龄段都需要反思,当你对每一段人生都进行总结反思,对每一个看起来自然而然却又难以理解的现象进行分解、剖析的时候,都能得出很多新的、有价值的东西。特别是当你翻看你过去的照片和信件,发现过去的自己很幼稚、过去的想法很可笑时,恭喜你,你进步了。

每一次总结和反思,只要足够深刻,足够深入骨髓,乃至触及灵魂和价值观,都是一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这就是佛教里说的“悟”,也是思维的最高境界。当然,在真正的“悟”之前,一定要经历很多阶段的准备与努力,需要经历大量的学习和行动。接着,你会发现思想上忽然有了大的突破,突然融会贯通、豁然开朗了。

这种大突破带来的,一定是格局的提升和生活的豁然。具备了这种思维还不够,还需要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就是清单。 xBM/Wz7rbZ6d1gzlBONbNNPHusSanHrXer205sCo4WLOAft0czO7WglY0DDWZWd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