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2004年,内尔·哈比森准备更换他的英国护照,但是他提供的照片却出了问题。英国护照署规定,护照照片“不可包含申请人之外的其他人或物”“不可戴帽子,不可含奶嘴,不可戴有色眼镜”。

但是没有任何一项规定提及天线。

尽管如此,英国政府仍然要求哈比森摘掉他头上的“配件”,重新提交换证申请。哈比森解释,他头上的天线不是配件,而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是他大脑的延伸。而且,天线也摘不掉,因为天线已经通过手术被植入他的颅骨。最终,英国政府给哈比森签发了护照。

哈比森也因此成为世界上首位被正式承认的电子人。

哈比森则称自己为“跨物种”人。在科技的帮助下,他进化成了不一样的人,不同于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已经超出了自然的范畴。

哈比森现在有了超感官认知能力,他可以通过头上的天线“听到”颜色。哈比森患有罕见的先天性全色盲症,他看不见颜色,眼中的世界全部笼罩在灰色的阴影下。21岁时,这位艺术生同一名音乐家和几名程序员一起策划开发了一款电子设备,这款设备能够将色彩转化为音符与和弦,从而让他感知色彩。苦寻之下,在2004年,哈比森终于找到一位愿意帮助他将设备植入体内的匿名医生。

哈比森头上有一根可弯曲的黑色天线。天线从他后脑的头发下伸出,向上绕过头顶,垂到额头前。哈比森把头发剪成锅盖形,看起来就好像一个头盔罩在头上。这样的造型进一步模糊了生物人和人造人之间的界限。天线的前端有一只电子眼,可以识别哈比森周围物体的颜色。这些颜色的光波频率会通过天线传送到哈比森头骨中的芯片中。这个芯片可以将传来的光波频率转换成相应的声音频率,帮助哈比森通过头骨“听到”世界的颜色。

植入芯片和天线后,颜色信息如洪水般涌入哈比森的大脑。一开始,他非常不适应。他要十分费力地弄懂这些颜色信息,分辨出哪种声音对应哪种颜色。但是,15年过去了,现如今的他生活在“色彩丰富”的交响乐中,甚至连梦境都是彩色的了。哈比森脑内的电子传感器已与他的大脑完美结合,他可以把各种声音当成颜色来体验。后来,哈比森开始尝试将人们的声音和音乐作品绘制成画,从莫扎特的古典音乐到Lady Gaga(美国歌手)的流行音乐都有涉猎。接着,他开始将自己的感知扩展到人类感知范围之外。现在,哈比森能够感知到紫外线、红外线,所以他可以“看见”暗处的东西,欣赏到那些正常人看不到的图案,甚至还能感知到残留在树干上的动物尿液中的紫外线荧光。哈比森还升级了芯片,使芯片可以接入互联网,因此他可以同卫星相连,通过外部设备感知色彩。哈比森说,这个芯片就是一个可以不断进化的器官。

2018年,哈比森将指南针组件嵌入膝盖中,这使他能够感知地球磁场。他的下一个植入物是他设计的一个冠状装置,他将这个装置称为“时间器官”。这个装置会覆盖他的整个大脑,创造出一个24小时围绕头骨不停旋转的热点,使他能够感知时间。换言之,感知地球自转。在他的大脑能够接受并融合这个新器官之后,哈比森希望能够通过改变热点运动的速度来拓展或加强他对时间的感知。比如说,如果想要拉长某个瞬间,他可以降低热点的旋转速度。通过这种方式,他甚至可以改变自己对衰老的感觉,操纵自己对时间的相对体验,活到170岁。他解释道:“我们有视觉器官,所以可以制造视错觉,我认为如果我们有一个感知时间的器官,我们同样也可以制造时间错觉。”

“电子人”这个说法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 ,由美国科学家曼弗雷德·克莱因斯和内森·克莱恩提出。他们当时描述了一种设想,即增强的人类可以在外星环境中生存。现在,这种设想在哈比森的身上得以实现,在数以亿计的依靠隐形眼镜、人工耳蜗、人工心瓣膜以及其他仿生设备增强身体能力的人的身上得以实现。不管这些工具或者设备是否同人的身体融为一体,它们都帮助人们获得了额外的能力。比如,我们不用翅膀就能飞行,不用鱼鳃就能潜水,甚至还能“死而复生”,或者登陆月球。简单说,这些工具可以是增强牙齿咬碎能力和指甲撕碎食物能力的刀片,也可以是带底的鞋子,让我们在碎石路上跑得更快。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电子人”,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科技发明。

但是,如果只把人类当成拥有高级工具的聪明猩猩,就不会明白人类因何而伟大,也无法理解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方式。人类发明了纷繁复杂的工具,同时也拥有语言文化、艺术作品、社会群体、基因遗传、风光景致、信仰体系等诸多工具以外的事物。我们创造出的是一个完整的人类社会,一个社会操作系统。没有它,哈比森的天线根本制造不出来,即便制造出来了,也毫无意义。正是人类赋予了科技存在的意义,推动着创新的发展。我们绝不仅仅是进化的电子人。

我猜你不是光着身子坐在刚果的丛林中的一棵树上读这本书的,而是像我一样穿着衣服。我们衣服的原材料是来自千里之外的植物。这些植物先通过机器被纺成纱线,然后被织成布,之后被染色,再按照某地某人的设计被剪裁,由多人缝制成衣服。之后衣服会被运到别处,经由他人定价和营销,通过商店等各种渠道,最终成为我们身上的衣服,将我们的皮肤完美地保护起来,就如同动物的皮毛对动物的保护一样。或许你正坐在一把塑料椅子上,其原材料是沉积的海洋生物残骸。这些原材料由钢制工具开采矿石而得,历经爆破、精炼、组装等步骤。在造型方面,更有许多设计师团队独立设计,千年来在不断变换。

无论你身在何处,你的脑海中都在浮现出我写的这些话,就像我在你身边对你讲述一样。这一刻,我们的思想直接相连,哪怕我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甚至是用不同的语言写下这一切,哪怕我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

即便聪明如你,孤单一人时,也会无以存续。可以说我们的生存完全依赖于身边无数的陌生人。正是有了这些人的辛勤工作和共同努力,才有了我们吃的午餐,穿的衣服,用的家具,住的房屋,走的道路,居住的城市、国家和更广阔的世界。而这些相互协调合作的陌生人也依赖着成千上万的其他人,无论是活着的人还是已经死去的人。但是,生活在地球上的70亿人之间并没有合同,也没有计划,甚至也没有共同的目标。

几十亿人辛勤忙碌,过着看似独立实则互相依赖的生活,而这一切居然是在没有任何计划的情况下发生的。千万不要认为这太不可思议,因为还有更不可思议的事情,那就是我们的身体——从眼睛到脚指甲,再到有意识的大脑,所有这些东西都源于一个小小的细胞,并且在几周内就可以长成。当受精卵开始生长和分裂,它可以形成大量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可分化成身体中任何类型的细胞,而分化的结果取决于细胞落脚的地点。如果一个细胞偶然到了囊胚的外胚层,那它有可能会成为脊髓中的神经细胞,而另一个细胞则可能会因为落到了其他位置,而成为一个心脏细胞。进化创造了一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一个简单的细胞就可以构建起一个由相互协作的细胞和器官组成的功能系统,这个系统就是人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动机和欲望,然而人们的自主性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幻觉。人类进化是一项没有方向和目标的社会工程,却创造出了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种。

今天的人类寿命更长,生活质量更高,而且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大型动物。而我们现存的近亲,也就是如今濒临灭绝的黑猩猩,仍然保持着数百万年不变的生活。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但又与其他动物有着相同的进化过程。人类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让我着迷,我开始着手了解人类到底为何与众不同,开始探索到底是什么样的自然力量让地球发生了改变,将猿转变成人。

下面这个神奇的进化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故事的背景就是基因进化、环境进化和文化进化间的特殊关系,我将其称为人类进化的三位一体。它们互相强化,使人类与众不同——既能在不断变化的宇宙中生存,又能推动自身的变化。人类已经脱离了其他动物的进化轨迹,变得更加伟大、更加非凡。其实当我们改变了创造人类的环境时,我们就开始了最伟大的自我超越。

让我来解释一下。

人类是地球的产物,由地球孕育,在地球上出生。地球对人类的塑造作用经常被忽视。但不得不说,是地球使我们进化成今天的样子。为了适应地球环境,我们开始直立行走,讲有声调的语言,对流感病毒产生免疫力,并形成了文化。所以,我的故事就从“创世纪”的地理起源讲起。所有的生命都由宇宙中的物质构成,人类就是广袤宇宙的一个缩影。沿海岸线分布的石灰石悬崖里的钙,也存在于人类骨骼中,来自恒星。起源于彗星的水,在地球上形成了奔涌的河流,以及流淌在人类身体里的血液。

人类同其他生命形式一样,都经过了生物进化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流逝,随机发生的遗传差异在族群中世世代代积累,最终带来物种演化。如果某些生命体携有更适合生存的基因,那么它们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基因传给后代。生物通过这种方式来适应环境的压力,也推动物种不断进化,开拓地球上每一处栖息地。

我们的祖先聪慧机敏,社交能力强,适应了他们早期生活的热带雨林。而文化就是他们适应环境的方法之一。“文化”有很多含义,我在本书中所说的文化是指我们使用的工具、技术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通过学习得来的信息。人类的文化依赖于向他人学习,并把学到的东西表达出来。人类并非唯一进化出文化的物种,但人类文化比其他物种的文化要灵活许多,因为它会不断累积、不断进化。人类不断累积的文化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能更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累积的文化进化改变了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方式。人类的进化不再仅仅是因为环境和基因的变化,文化也成为影响因素。文化进化与生物进化有很多共通之处。基因进化依赖于变异、传递和生存差异,这三点也与文化进化有关。不过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生物进化主要发生在个体层面,而对文化进化来说,群体选择要比个体选择更重要。同样,人类智慧更多地来源于集体智慧,而非个体智慧。

我们并不是唯一一个沿着这条进化之路走下去的人类物种——后文还会谈到我们的表亲,但我们是唯一幸存下来的人种。几十万年前,人类在文化的帮助下,开始摆脱原始的生活环境,突破了物理和生物上的限制——正是这两个限制让其他物种无缘创造力。人类这种非比寻常的进化,由4个关键因素驱动,即火、语言、美和时间,我将在后面的章节中一一介绍。

“火”部分描述我们如何为自身的能量消耗找到外部资源,突破生物极限,拓展身体能力。“语言”部分研究信息在人类成功进化中扮演的角色:语言帮助人们准确地传递并存储复杂的文化知识,进行思想交流。语言是一种社会黏合剂,用共通的故事将人类连接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未来,让我们依据社会声誉分辨出谁更值得信任。“美”部分则重点讲述人类活动的重要意义,即让我们通过共同的信仰和身份凝聚在一起。艺术表达不仅促进了文化物种形成,推动了社会之间和社会内部部落文化的形成,而且促进了资源、基因和思想之间的联结。这些联结在阻止遗传物种形成的过程中,让社会变得更加强大、联系更加紧密、技术更加先进。最后,“时间”部分讲述时间是人类客观、合理解释自然演化过程的基础。知识和好奇心的碰撞让人类比其他所有动物走得更远:我们利用科学来规范世界秩序和自己的位置,让人类遍布全球却又紧密相连。

正是火、语言、美和时间4个因素的相互交织造就了人类的与众不同,解释了人类的各种行为:为什么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更有创造力?为什么有宗教信仰的人不那么焦虑?为什么菲律宾说书人有更多的性生活?为什么移民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更高?为什么欧美人和东亚人看脸的方式不同?这与人类进化相关的三种因素——基因、环境和文化相互影响。比如,你的任意两个朋友彼此可能也是朋友,这就是所谓的社交网传递性,它会影响你个人的命运和群体的表现。 [1] 但是这种传递性会受环境的影响,比如与世隔绝的村庄具有更强的传递性,因为大家互相认识。更重要的是,你朋友的数量会受到你的基因的影响。 [2] 这大部分归结于机缘巧合:你是谁、你出生的地点和时间可能比你将来做出的任何选择都重要。

人类如何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物种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而现在正是探讨这个问题的好时机。我们在群体遗传学、考古学、古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生态学和社会学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这些进展使我们对人类历史有了新见解,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人类物种进化过程的理解。例如,之前有人认为,通过某种认知或基因革命,所谓的行为学意义上的现代人首次出现于2万(或4万)年前,但现在这一观点面临着挑战。2007年,人类首个个体基因组排序完成。从那之后,成千上万的人解开了自己独特的基因编码。这样一来,我们能更加理解我们的集体历史,理解我们之间是如何联系的,以及我们与最亲密的人类近亲是如何联系的。考古学家使用新的年代测定技术,在最古老的艺术品和古老的技术上有了惊人的发现;古生物学家也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进化绝非教科书上描述的那样简单。

我们正迈入一个新型合作时代:许多来自保护主义研究领域的人首次开始交流,推翻了既定的教条,公开了大量的数据、见解和经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个核心悖论,即为什么我们在生物学上如此相似,在行为上却如此不同。我们以全新的眼光审视自己,认识到我们的生物、文化和环境之间存在的深层联系。

我们会发现,文化进化让我们能解决许多与基因进化相同的适应性问题,而且解决的速度更快,不涉及物种形成。人类反复经历基因进化、环境进化和文化进化的三位一体,正在成长为一个能够决定自身命运的非凡物种。正是这一点让我们可以扩大人口规模和地理范围,从而加速我们的文化进化,使其更复杂。而文化进化又会让人类进一步扩大人口规模和地理范围。这是一个相互强化、循环往复的过程。

今天,人类人口规模和连通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与此同时,人类也使地球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将创造我们的这个星球推入了全新的地质时代,即人类世。单单是物质变化的累积重量,包括道路、建筑和农田,目前就约有30万亿吨,这让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与人的联系无限紧密的地球上。地球人口或将达到90亿甚至100亿。 看看周围:人类是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景象的智慧的设计师。地球上没有一块地方是不受我们影响的,我们甚至开始往太空里扔垃圾。

我将带你们踏上一段旅程,向你们展示人类独特的属性是如何改变人类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属性是如何重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

现在,所有人都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临界点上。文化、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正在高度合作的人类群体中创造一种新生物——人类正在成为一个超有机体。我们姑且称之为全能智人,简称全能人。

这就是人类自我超越的故事。

[1] Christakis, N., and Fowler, J. Friendship and natural sele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1, 10796–10801 (2014).

[2] Boardman, J., Domingue, B., and Fletcher , J. How social and genetic factors predict friendship network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9, 17377–17381 (2012). 4rIVSHoCCnmskZxtQqjMZ02o6F6Y3J09asPiBQ8ck43ODRUlnaKwcUzlv3Rm+yV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