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现代医学中的健康管理

20世纪中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迅速提升,长寿且患慢性病的人群比例也有了明显上升,造成这些国家的国民医疗费用大幅持续上升。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发达国家意识到必须将医疗行为作为一个防病、治病、康复的整体来考虑,从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上去投资,并通过医疗体制改革来改善社会医疗费用负担。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我国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长寿且患慢性病的人数迅速上升,现代健康管理概念也在本世纪初被引入我国。

一、何谓健康管理

从专业角度来说,“健康管理”就是对处于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的各类人群的健康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对管理对象的健康状态作出评估,提出健康指导建议与方案,并对方案执行进行监督,同时对管理对象的健康状态进行维护和控制的一种生命质量管理。

健康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健康管理涉及政府、社会、家庭及个人等多个层面,主要内容包括生活方式管理、健康需求管理、具体疾病管理、综合人群健康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与康复管理等等。而从狭义上来讲,健康管理是要将管理内容落实到每个具体的人,其内容涉及健康监测(资料收集与分析)、健康评估、健康干预(指导与监督)、健康管理能力培养等方面。

二、健康管理的程序

健康管理的对象涉及“健康”“亚健康”“患病”三类人群(即全人群)。健康管理的范围涉及健康资料收集与分析、健康评估、健康意识与行为指导、健康管理实施的监督,以及对健康状态的维护与控制等。

健康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质量管理,它同时又是一套程序。程序的第一步是对管理对象的健康状态进行观察、资料收集与分析;第二步是对收集到的健康资料进行评估;第三步是在全面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指导;第四步是在第三步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如随访、远程联络、社团监督等)对管理对象进行全过程监督,以保证管理对象在健康管理的认知及行为上具有持续性;第五步是要调动管理对象建立自我健康管理的主动性,使管理对象能够将健康管理的手段与意识贯穿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其能够通过对生活方式的调整,优化自身饮食、运动、睡眠及社交等,从而达到变被动应对健康问题为主动管理健康,并将这种主动健康管理保持终身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第三步中所说的“健康管理指导”不仅是指导管理对象掌握有益的健康行为,同时也要纠正其有损健康的错误认知。比如要指导一位对“抽烟有害健康”认知不足的老烟民戒烟,仅仅告诉他戒烟的方法与技巧是不够的,同时还要向其呈现抽烟构成健康危害的科学证据,并让其意识到抽烟对其自身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所造成的具体损害后果。

三、家庭健康管理的内容

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中,生活方式因素占60%。绝大多数慢性病,如原发性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生活方式密不可分。医学上将因衣、食、住、行、娱及社会、经济、精神、文化各方面的不良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疾病称为“生活方式病”,而生活方式又是完全可以通过干预来改变的行为。

人的生活方式的形成受家庭的影响最大,绝大部分生活方式又存在于家庭内部,因此,通常将家庭健康管理聚焦于干预家庭成员的饮食、运动、睡眠、社交等生活方式,以及环境的优化、家庭成员健康能力(健康知识、认知、技能等)培养等方面。 H4sK2DN/Sf84d57FTJGXmDa/zo/2crS8rpQayxhD16Yui3/Ryn4krnyNgUvxMVn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