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守护是最沉默的陪伴。

——耀一

1.母亲,在孩子十岁之前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 这本书中,详尽叙述了父母和孩子建立密切关系的关键阶段是截然不同的。

从出生到十岁,是母亲和孩子建立密切关系的最重要时期。婴儿有一种本能,一出生就能感知到母亲作为呵护者是否仁慈。母亲是否仁慈细心,是否是发自内心地在保护婴儿,都会影响婴儿的安全感。只要感觉不安全,婴儿就会因离开母体而产生极度的分离恐惧。

刚出生的孩子,还不能明确感受外部世界和他们之前所在的母亲子宫有多大区别。对于各种物体的存在、自己的存在,乃至世界的存在,都辨识不清。

婴儿需要温暖和食物,需要提供温暖和食物的母亲,此二者几乎是一体的。只要看到母亲,他们就会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随后,在生长发育中,他们开始有能力接受其他的事物并加以区分了,这其中就包括乳汁、母亲、各种物体的存在等。

再往后,他们也开始学习和母亲、家人、外人等不同的人打交道,感受各种情感。爱的体验随之而生:“我”被人爱,“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的,是如泉水一般自然涌出的,孩子甚至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只要有母爱,就会幸福,如果没有母爱,孩子就会感觉生活空虚。

这一阶段,如果母亲过于纵容孩子,任由孩子为所欲为,不适当设立限定和约束,也不教育孩子学会回报和关爱他人,极有可能导致孩子成为一个自私自利、为所欲为、不知感恩、不会爱别人的人。

对孩子来说,他们在八岁之后会有一种新的感受——和此前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相比,他们发现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去获得别人的爱,唤起别人的爱。比如送给父母一件小东西,如一封信、一首诗、一张画等等,让父母高兴愉快。

也因此,父母尤其是母亲在该阶段对孩子的引导特别重要,父母应在细腻、温和又清晰的教育中,让孩子从被动接受爱,转向主动创造爱和唤起爱,如此,将为孩子开启一个良好的人生初始。

2.父亲,在孩子十岁之后

十岁之后,是父亲和孩子建立密切关系的最重要阶段。

从此时起,孩子进入少年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最重要的是需要克服他们的自我中心感,逐渐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随着慢慢长大,他们将逐渐明白,他们必须重视别人的愿望和要求,别人的要求和他们的要求一样重要。要想获得真诚温暖的爱,他们必须有所付出,帮助别人,爱护别人,给别人温暖。

在这过程中,孩子才能慢慢走出婴儿时期那种原始的自恋,以及由自恋而引起的孤独。走出那个圈子之后,他们才能开始体验如何关心他人,和他人相互协作,在爱和温暖中强化自我的力量。为了赢得爱,他们会变得和以往显示自己的弱小不同,开始向外展示自己,以赢得“爱”。

从此时起,相对和母亲的关系而言,孩子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孩子同父亲的关系和同母亲的关系完全不同。母亲因为和孩子有天然的血脉相连,从孩子出生以后,孩子才和母亲分开来,因此,母亲仿佛是人的故乡、大地和海洋。

而父亲和孩子的血脉连接在表象上是看不见的,因此父亲与孩子的关系似乎不如母亲那么亲密。但是,父亲和孩子的关系,却代表人类的思想、法律、秩序和纪律等。父亲是孩子走向世界的训导师和领路人。

和母亲无条件的爱相比,父亲的爱是有条件的:孩子必须遵守父亲的教诲、指导、激励,向着父亲指定的目标奋进,成为父亲想让他成为的人。

如此一来,对孩子就产生两种影响:一方面,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否则就会失去父爱;另一面,孩子开始明白,自己可以通过拼搏奋斗去赢得父亲的深爱。也就是说,与赢得母爱有所不同,父爱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可控的情况下取得。

所以,父爱既要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如提出一定的要求),也要体现对孩子的宽容和耐心,父亲不可咄咄逼人和专横。父爱可以在引导和激发中,最大程度调动孩子自身的力量和能力,成就孩子的自信心,创造辉煌的成绩和自我。

一个成熟的人,可以达到这样的高度:他发展了父母双方的良知,既能保持和母亲的紧密关系,又能造就和父亲的紧密关系,进而成为母亲的最爱和父亲的骄傲。

3.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母爱是无条件的。渴望无条件的母爱,不仅是孩子,每个人都一样,它是人性深处最强烈的渴求。

父爱是有条件的。父亲对孩子提出职责要求,开启孩子的通向世界之路。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母亲对孩子一味娇惯,同时父亲性格懦弱或对孩子不管不问,那么这家的孩子就可能会一直牢牢地抓住和母亲的联系,过度依赖母亲。

这种孩子会感到孤立无援,软弱怯懦,处处感觉自己需要保护。在无法从父亲那里学到规矩、纪律、独立性和驾驭生活能力的情况下,他们一旦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就会企图在别人身上寻找“母亲”,释放自己的依赖性。

反之,在一个家庭里,如果母亲性情冷淡、麻木不仁,或者十分专制,让孩子很难靠近,孩子就会把这种母爱诉求转移到父亲身上,依赖父亲。这样的人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常常胆小怕事,处处服从他人,在面对法律、秩序、权威等时,显得苍白无力,没有能力获取真正的爱。

如果孩子长大成为一个病态的人,如歇斯底里、酗酒,不能面对现实生活或厌世,这往往是因母亲的性情冷淡、麻木不仁,或者十分专制所致。

需要充分认识到,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只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能力。成为父母的人,都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达到一种称职父母的心理和行为水平。

在爱孩子的时候,也应该谦恭、真诚和有约束,不可仅仅凭着父母的身份就随意妄为。爱孩子,和所有的爱一样,也是一门艺术。

爱我们的孩子,其实就是在体现我们的整体人格和爱的能力。陪伴孩子成长,让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永远印在孩子的生命里。 wA3wmsXt+q7FbEIGdGmAf6owI9pRGmr6F/NC7iy5htYYv0BOJOLKL8pnvIADxNj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