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 纵刑徒夜入草莽泽

刘邦热衷于“常徭咸阳”,乐此不疲,好友萧何不止一次地在心中思索,担心万一有什么闪失。他了解刘邦,终归还是未加劝止,总是支持他带队前往。但最后这一次,却与以往有所不同:这次由他带领的不是服徭役的农家子弟,而是身带刑具的刑徒;服役的地点和所从事的苦役,不是在咸阳城东南建造阿房宫,而是在骊山(今陕西临潼县东南)脚下修秦始皇陵。至于时间呢?已是始皇帝病死沙丘的前夕。帝国所面临的形势,已不是天下太平,而是“群盗满山”,普天之下,“亡逃山林”者已是数不胜数了。

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下,县令点名命刘邦带领刑徒去骊山修墓。出发前,刘邦便预感到气氛与往常有所不同。然而他多年来自告奋勇地“常徭咸阳”,人们又无不赞扬他带队有方,他此次怎好意思借故推辞,心中确实有难言之处。

果然不出刘邦所料,刚刚离开沛县县城不远,队伍中便有不少人逃亡。刑徒逃亡的原因,当然是不甘心受罪,担心难以活着回来,不如现在逃亡,也许会有一条生路。况且,当时的破产农民,还有在骊山修墓的刑徒如黥布之流,“亡逃山林”者大有人在,有不少人选择了这条道路。因而刘邦所带领的刑徒一离开县城便有多人逃亡,是不足为怪的。

面对着刑徒出发后的逃亡,刘邦大伤脑筋。他估计,照此下去,不待到达骊山,刑徒岂不是要逃光了么?当队伍行至丰邑西面的泽中亭(因亭在沼泽地中,故名泽中亭)时,刘邦已从刑徒的逃亡中受到启发,找到了自己不容选择的唯一一条生路。刘邦知道,按照秦法,他所带领刑徒到达骊山时如果逃亡大半,是要依法问斩的。与其到骊山伏法就刑,莫如现在就逃亡山林,也许还能活下去。想到这里,刘邦主意已定。

在泽中亭,刘邦下令就地休息。他拿出自己的旅费,派人到附近买来酒肉,请大家开怀痛饮。以往带队西行,刘邦也曾同带领的民夫们于途中饮酒,但作为队长他总是节制自己,因为前面还有路程。这次不同了,他前面的路程,不是西行入关,而是从此去他也不知道的去处,自己也从此不再是什么带队的队长,还节制什么?在酒肉面前,刘邦第一次如此地与他所带领的刑徒们开怀痛饮。从表面上看,刘邦是那样高兴地大口饮酒,大声呼喊;其实,在场的人,谁也没有像刘邦的心情是那样的复杂和痛楚。

痛饮之中,刘邦思绪万千。自父母生下自己以来,已有四十余载。如今,父母健在,家有娇妻爱子,自己也曾多次带队去咸阳风光过,不止一次地做过当皇帝的美梦,而今日却落得个有国难报、有家难投,上不能孝敬父母、下不能抚养妻子儿女的悲惨地步。此时此刻,他想的不是什么理想王国、皇帝美梦,而是必须正视的冷酷现实:逃亡山林。在这种心情下饮酒,怎能不醉?待到夜幕降临后,刑徒中有不少人也都喝得大醉了。以刘邦的酒量,他虽然今日饮得大醉,但头脑尚且清醒,尚能出言不乱。刘邦见天色已黑,便起身向刑徒们高声说道:

“诸位父老乡亲们,你们就此各奔他乡去吧!我也要从此离开这里,远走他方了。”

刑徒们明白刘邦这番话的意思,是当场释放他们,各谋生路。刑徒们趁着酒兴,纷纷相互砸坏刑具,霎时间便亡匿不见了。有十几名青壮年被刘邦释放刑徒的行为所感动,觉得逃往他处也死生难料,甘愿随从刘邦同行。 Ola9ijOTpwndknc/kl+1NjGFbAos3xoFJn3L3p2a5K6OF2odrDBi23MGYhHNitc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