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与祖母、父母双亲、长兄及大妹二妹合影(约在1900年)。

1905年至1906年上半年,联合几家亲戚的儿童在家里读书,请一位刘讷先生(奉天人)任老师。立于老师身右者为著者。时年约12岁。

1911年于顺天中学高等学堂毕业,特借长兄方留日归来所带回日本大学生的服装鞋帽留影纪念。

1916年著者任南北统一政府司法部机要秘书时与同僚合影,自右至左为著者、沈钧儒、何基鸿、柴春霖。

1918年北大文科哲学门师生合影留念,前排右二为著者,右三为陈独秀,右四为蔡元培,二排左四为冯友兰。

1918年旧历十月初十,著者生父梁巨川先生因愤于时势,投积水潭而死。巨川先生挚友彭翼仲作铭立碑于积水潭畔南岸普济禅林寺山门外土坡之上。此碑被毁于1966年“文革”中。彭翼仲先生立于碑右(左一),著者立于碑左(左二)。

1919年于北京中山公园与张申府(右一)、李大钊(左二)、雷国能(左一)合影。张、雷二君为顺天中学时之同学;著者与李大钊先生则早相识在入北大时。

1921年8月山东学界同人欢迎黄任之等人士,聚会合影于济南大明湖之历下亭。适此时著者应邀至济南,做暑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演讲,同来者有任笔录之罗莘田(常培)君。二人遂也应邀参加了此欢迎活动。

1921年夏著者济南做“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演讲后回京,经伍庸伯先生介绍与黄靖贤女士订婚。适此时伍先生将归广东故里,友人欢送他于万牲园(今动物园)内豳风堂餐厅。伍先生邀著者同去参加此会,遂有此合影。时在1921年9月25日。

1921年12月于山西法政专门学校演讲后留影。

1922年夏应邀赴曹州(今山东菏泽)讲学后留影。

1927年著者(左四)应李济深等之邀南下广州,途经杭州时与马一浮(左二)、熊十力(左三)先生会面,留影于灵隐寺。

1928年著者全家与伍庸伯先生(后排中)家人等留影于广州。

1929年著者(左五)与长兄凯铭(左四)、大嫂(左三)、大妹新铭(左七)、夫人靖贤(右二),以及儿孙辈等合影于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前。

1929年考察山西村政时留影,居中者为著者。

1933年7月14—16日,第一次“乡村工作讨论会”在山东邹平召开,与会者60余人,来自党政机关、大学、科研单位、报社等部门。此合影中15人为各地直接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负责人,同时是会议的发起人与组织者。前排自右至左为著者、章元善、魏朗斋、严敬斋、陈筑山、高践四、晏阳初、于树德,后排自右至左为许仕廉、杨开道、梁仲华、李景汉、孙廉泉、瞿菊农、张鸿钧。

1936年1月26日与参观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之丹麦国际民众学院院长马尼克(Peter Manniche)等合影。前排自左至右为著者、马尼克、卡尔森(齐鲁大学教授)、孙廉泉(副院长)、张勖仁(译员),后排自左至右为董渭川(教育家)、卢广绵、徐树人(邹平县县长)。

1936年暑期与长子培宽(右)、次子培恕(左)留影于济南。

1937年6月应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之邀请至四川,曾在重庆、成都作“我们如何抗敌”等讲演。后因驻华北日军调动频频,局势忽紧,月底匆匆出川,返回北平。此为在川期间留影。

1938年1月访问延安,与毛泽东主席畅谈。1939年赴山东敌后游击区巡视,返回至洛阳时留影。前排右三为著者,右二为黄艮庸(秘书),右四为王靖波(参谋)。

1942年10月18日重阳,著者五十岁生日时留影于桂林。

1946年初中国民主同盟同仁留影,前排自左至右为著者、沈钧儒、张澜、史良,后排右一为叶笃义,左一为辛志超。

1948年在重庆北碚撰写《中国文化要义》时留影。

1948年正月著者夫妇与勉仁文学院教师等留影于重庆北碚北温泉。

1948年正月初一于重庆北碚北温泉与亲友合影。

1949年于重庆北碚迎接解放军进城。

1950年春山东视察时留影于青岛汇泉中山公园。左一为著者长子梁培宽,右二为李渊庭。

1951年雪后留影于颐和园排云殿侧。左一为黄艮庸,右二为李渊庭。

1959年国庆节于北京万寿山,与陈亚三(前排左一)、李渊庭(前排右一)、黄艮庸(后排左一)等合影。

1961年在北京十三陵合影,左一为李渊庭,右一为陈亚三。

1962年著者70寿辰日,与在京亲友聚餐于西苑餐厅并合影。后又往颐和园同舟共游昆明湖。

1973年与政协同仁参观韶山冲毛泽东故居后留影,自左至右为甘祠森、钱昌照、著者、王克俊、程思远。

1975年致香港友人周植曾信,表明独立思考、表里如一,拒不批孔的立场。

1978年10月10日重阳节,著者八十五岁生日,游北京香山卧佛寺留影。自右至左为田镐、王星贤、著者、刘公纯。

1982年政协学习小组同仁留影,前排居中者为著者。

1985年留影于木樨地寓所,时年九十二岁。

1985年10月15日留影于木樨地寓所。(日本留学生坂元弘子摄赠)

1987年1月留影于家中。(电影学院青年教师邓伟摄)

1987年5月23日留影于家中。(《人民画报》记者过桔新摄赠)

梁漱溟部分日记本

一部劫后余生的精神秘档,80万字的梁漱溟日记(1932—1988)全本首次公开单行;首次公开数十张梁漱溟珍贵私家历史照片;“最后的儒家”50年实录与独白,新旧中国半世纪国运缩影。 RbeXmDXYn37xVR/Ockmgud7VFy8K+iCX1PE5HDJighe7cDosZ3/fWlnW8zfjaF/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