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东方文明和二十一世纪和平

我是1910年出生的,现在已86岁,有生以来过去的岁月都在20世纪之内,可以称得上是一个20世纪的见证人。在这个世纪中,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有了很大进步,可是从大多数人的生活来看,并不能说是一个很愉快的世纪。

20世纪是西方文明继续大发展的世纪,带来了对人类进步的伟大贡献,同时也带来了多次巨大的灾难。说到进步和贡献,首先是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使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来开发自然资源的力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世纪。但是这个力量像是一把有正反两刃的剑:既可以用来为人类服务,转化成生产力来提高人们的生活和文化,建立人类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但也有可能变成这个世界的消极和破坏因素,被人类中的一部分人用来掠夺另一部分人,压迫另一部分人,造成人类的灾难。最突出的就是到20世纪后半期才逐步衰亡的殖民主义。我这一生贯穿了整个20世纪,既看到了科技力量转化成生产力所带来世界的巨大进步,造成了现在这个被称为现代化的世界,又看到殖民主义所带来的灾害和至今未消的余毒,以致这个现代化的世界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人带来美好的生活,我看到并身受到不少痛苦和悲惨的经历。

以我这个出生在中国的东方人来说,从小就碰上列强侵略,军阀内战,战争不断,一生两次逢到世界大战,出外逃难,安定的生活都谈不上,其他更不用说了。比我更贫困的农民受到的不幸那就更多了。我的家乡江苏吴江在中国历来是个富庶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产地,但在20世纪初年,传统制丝技术竞争不过先进的现代技术,农村里的家庭手工业被淘汰,农民陷入贫困。我姐姐用学会了的养蚕缫丝的现代技术知识,在家乡农村里促进丝业改革,帮助农民建立乡村工业,很有成效,农民生活也有了改进。可是不久发生了日本的侵略战争,家乡沦陷,桑园荒芜,民不聊生,丝厂也被毁坏了。我切身的经验使我明白不接受现代科技又没有和平的环境,各地人民是不可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

从全世界来看,我个人的经历也正是20世纪世界上多数人的普遍经历。进入20世纪后刚刚十几年,列强为了争夺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开始了。33个国家参战,打了四年多的仗,有15亿人被卷了进去。停战后不到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发生了,规模更大,战争里受害的人更多,20亿以上的人和六十多个国家与地区深受这次战争带来的灾难,直到最后动用了原子弹,打上20世纪最黑暗的印记。这段历史明明白白告诉人们,本来应该用来为人类造福的科技力量,变成了大规模的杀人武器。这是20世纪前一半的事情。这个世纪的后半叶,虽然到今天为止并没有再打世界大战,局部地区的炮火却是接连不断,再加上持续了长期的“冷战”,意识形态的斗争更加激烈,大多数人安居乐业的和平局面还是没有出现。

20世纪开始时,西方文明进入东方已经有几个世纪,改变着东方的面貌。东西方文明碰头,应当使人类能创造一个比过去更优越的新时期。我在30年代所写的《江村经济》中提到过当时自己的一点看法:“在上半个世纪中,中国人民已经进入了世界的共同体之中。西方的货物和思想已经到达了非常边远的村庄。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压力是目前中国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当然,把范围扩大一点,也可以说西方文明是促使东方各国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个变迁过程里,东西双方都存在着文化发展、社会进步的契机,但由于压在东方大多数人民头上的殖民主义却为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贫困和不幸。

殖民主义列强以其物质上的优势向弱小民族进行剥削和掠夺,阻碍了全世界人民共同开创和平繁荣的局面,以致在整个20世纪世界经济中出现了各民族和各地区之间极大的反差。少数地方发展得快,多数地方发展得慢;少数地方受益多,富了起来,多数人受到压迫和剥削,日益穷困;少数人占用了大量财富,消耗大量资源,多数人的生活水平长期停顿在甚至下降到衣食不足的水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成了20世纪特征南穷北富的“南北问题”。

现在,20世纪很快要结束了,这个“南北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也没有出现缓解的迹象,而且还在继续恶化。全世界的贫困人口现在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加。联合国把1996年确定为“国际消除贫困年”,这个事情本身就说明全世界各地人民已开始看到了贫困问题的严重性了。严重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举一个最近的实例来做一点说明。

1996年1月17日,联合国北大厅里边启动了一座“贫困钟”,来表示世界上贫困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按照设计,世界上每增加一个贫困者,“贫困钟”就上跳一个数字。现在,据说这座钟每分钟要跳47个数字。照这个速度推算,全世界每天的贫困人数大约增加67680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当前世界惊人的悖论:一方面,人类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超过了过去任何年代;另一方面,却是每一天都在大量增加贫困人口。以这种悖论来总结20世纪的特征,是无法令人心安的。

“南北问题”是不是要被带到下一个世纪呢?“下一个世纪”这样一个跨世纪的时间概念,大家直觉上似乎会感到是个遥远的未来。因此到现在为止,对于人类在21世纪应当建立起什么样的秩序,对一般人来说好像还是个可以从容地慢慢斟酌的事情。事实上我们只有四年就要进入这“下一个世纪”了,而我们对应当建立的世界秩序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共同的、正确的认识,更没有一个具体的行动纲领。这真是个值得人们忧虑的局面。

我认为我们不应当在21世纪的门口带着忧虑的心情迟疑徘徊,而应当充满希望地迎接这个历史给我们人类又一个宝贵的时机,有信心地去总结过去的经验,充分利用前代留下的丰厚遗产,改正我们过去的失误,创造一条康庄大道来实现人类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共同愿望。

我认为过去这几个世纪给人类所创造下的科技知识,应当说是17世纪以来西方文明给人类的巨大贡献,在现有的基础上,在今后的岁月里,还要西方带头普及科技知识并不断丰富和提高以增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条件。同时在过去这段时间里,我们也应当指出,西方各强国采取了殖民主义向世界各地扩张,造成了不少种族绝灭、自相残杀和贫困失业的人间悲剧,把20世纪的伟大成就抹黑了。这段历史教训也明白地显示了我们必须在21世纪将这个历史性的失误从根本上加以纠正。人类必须在不断加强他们利用资源的同时,创造一个和平和均富的社会条件。

在这里值得我们这些东方文明所培育出来的人反身自问,我们东方文明的传统里有什么可以用来纠正20世纪的失误,用以补足西方文明的不足?东西双方能否共同努力为21世纪创造一个全人类可以享受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美好世界?简单一些说,是否可以开创一条通过东西互补合作来消除南北差距的道路?

我们传统的中国文化,固然糟粕不少但也不缺乏精华。在这样悠久的历史中,这样众多的人口能长期地共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必然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面的经验,大可总结出不少值得后人借鉴的教训。其中有一条很切合当前换纪时刻的情况,我认为值得提出来作为人们共同思索的参考。那就是人对人和群体对群体的关系中有霸道和王道的区别。中国的历史经验教训说“以力服人者霸,以德服人者王”。人与人协力合作坚固的韧带不是“力”而是“德”。要集合普天下的人和平共处,人与人之间需要凝合成的群体必须在个人和个人、群体和群体之间建立起价值观念上的认同。以德服人就是用仁爱之心来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心中有我,也有别人;在人际关系中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共同的生活里边,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容忍、互相有利的合作关系,实现共同的发展,达到幸福生活的目标。所以可以说所谓“德”,就是心中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凝聚成的群体是牢固的,所以说“以德服人者王”。相反是霸道,就是用强力来压迫别人或别的群体服从自己。用力来维持的社会关系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我们的古训主张王道而反对霸道,这是历史的经验总结。上面关于20世纪西方强权国家推行的殖民主义就是典型的以力服人的霸道。当前殖民主义名义上是消灭了,但其余毒霸权主义还在流行,霸权主义就是以力服人之道。

东方文明的一个基点就是崇尚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强调包容性,使不同群体能和平共处,在和平共处中不断扩大合作面,小的矛盾不影响大的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大家的共同理想。我想,这是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东方文明的这种经验教训可以为世界形成新的和平秩序提供的一条值得思考的启示。

6年前在日本东京参加若干朋友为庆祝我80岁生日而举行的座谈上,我在答词中关于人类发展的过程,依据上述的东方精神,说了四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可以为上述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张做一点诠释。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里边的不同阶段上,都会出现和当时的生态秩序相适应的心态秩序。进入现代社会之前,世界上各个群体大多是处在封闭状态之中,自给自足,自我发展,互不关联,这就是“各美其美”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各个群体各自有各自的传统价值标准,而且都认为只有自己的标准是美的,排斥别人的价值标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群体相互间隔绝的状态渐渐地被打破了。群体间不断发生接触、交流乃至融合。自从进入现代社会,尤其是跨进20世纪以来,全世界各个地方的人群,越来越紧密地被交通、通讯等联系了起来,被捆成了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在这个阶段上,如果还只抱着“各美其美”的心态就不相适应了。整个世界格局要求人们不应再唯我独美,不应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标准行事,不然就会引起群体间的矛盾和纠纷。当前我们就身逢这种处境。在这种处境下,必须从“各美其美”上升到“美人之美”,就是要容忍不同价值观点的并存,并做到别人觉得美的自己也觉得美。力求摆脱本位中心主义,不要求别人“从我之美”。至少要承认多元并存,求同存异,相互理解,日趋靠拢。这样才在心理上能接受不同群体的平等相待和平共处。“美人之美”是和多元社会相适应的心态。

有了“美人之美”为基础,我们还应当更进一步,通过加强群体之间的接触、交流和融合,在实践中筛选出一系列能为各群体自愿接受的共同价值标准,实现“美美与共”。就是说已经被捆在一体中的人们能有一套大家共认的价值标准,人人心甘自愿地按这些标准主动地行事。这样的社会也就是我们中国前人遗留给我们的理想,即所谓“天下大同”的美好世界。

在跨入21世纪的前夕,我相信当前的世界已进入应当力求实行“美人之美”的阶段了。经过几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的人类确已具有绰绰有余的能力为全人类提供丰衣足食的物质条件。现在所缺的就是和这物质条件相适应的精神条件,包括普遍接受的道义感,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平等相待、和平共处的协作态度,就是我在上面所说的“美人之美”的心态基础。

在这种心态上建立起来的世界就不会容许霸权主义的横行,大小各种群体才能建立起和平互利的经济和政治关系。在经济上不设置障碍,而是真心平等互利,不采取单方面的短期利益的保护主义,坚持开放和竞争。在政治上,不以力服人,强迫别人接受不平等条约,不干涉别的主权国家的内政,用平等协商来处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矛盾,用对话代替对抗。

上述这种和平互利的经济和政治关系正是当前大多数人们跨越20世纪这个时刻心里渴望的世界格局。这是实现可行的群众要求,而且也正是人类进入我们祖祖辈辈所瞩望的“天下大同”,即人类共同的美好世界,必然要经过的一个阶段。

我是充分肯定历史是向着天下大同的目标不断前进的。首先要感激西方文明在过去大约三个世纪里凭借科技的发达,打下了今后前进的物质条件,现在正是我们要进一步考虑怎样利用这巨大的物质力量来为全世界人类实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大同世界。我相信20世纪的缺点正在它没有建立起一个人们可以和平共处的社会秩序,而对人与人道德秩序的重视正是东方文明历史的特点。我相信加强东西文明的互补,加强价值观点的共识一定能解决20世纪遗留下的南北反差问题。人类一定要在新的21世纪里,至少要在今后新的1000年中,能够促使我们中国人祖祖辈辈所追求的大同天下的实现。

1996年2月7日 EbrG1S7ZTFyjKEJ90T1m1qlXo/c+yN982t64qmtJUFL8foT6TXcXO/Lg83ZwF8N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