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皇宫特色

宫殿建筑是传统礼制的象征和标志。与一般建筑相比,宫殿建筑的特色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森严的等级观念,贯穿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对宗法理念的信仰。

前朝后寝。前朝,是帝王上朝理政、举行大典的地方,因位于整个建筑群的前部,故称“前朝”。后寝是帝王、妃子及其子女生活起居的地方,因位于建筑群的后部,故称“后寝”。从历代皇宫建筑群可以看到,帝王处理朝政的殿堂总是建在宫殿的前面,生活起居以及娱乐部分总是建在后面,合乎实际功能的需要。

三朝五门。在宫室的大门前面有宫阙,是观察防御、揭示政令、纳取臣子建议的地方,其后有五重宫门,再后有大朝、内朝和外朝三朝,自古就确立了三种朝事活动的殿堂,根据帝王朝事活动内容的不同,分别在不同规模的殿堂内举行,即所谓“三朝制”。“五门制”,是在举行大型朝事活动的宫殿庭院前,沿中轴线以五道门及辅助建筑构成四座庭院,作为大朝宫殿前的前导空间,这五道门由内向外依次为朝门、宫门、宫城前导门、皇城门、皇城前导门。

中轴对称。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中轴线纵长深远,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重要建筑从南至北依次排开,布局严谨,秩序井然。明清紫禁城的前朝三大殿、后三宫以及重要宫门均分布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位于两侧。

明清故宫的宫殿

左祖右社。宗庙的空间位置应当在整个王城的东或东南部,社稷坛的空间位置则在西或西南部。所谓“左祖”,是指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故称太庙;所谓“右社”,是指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皇权至上。宫殿除了具有最基本的皇家居住、办公、游乐功能之外,还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这种撷取、融合各国宫殿样式的做法,体现的正是“大一统”的文化气象。汉承秦制,主要建筑沿袭秦的“宏大”,更讲究“壮丽”的“大美”。汉初建未央宫时,汉高祖刘邦“见宫阙壮甚”,而责问负责建造的丞相萧何,萧何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秦汉时建筑的高台、楼阁和庭院,其建筑空间形态以高大为主要特征。在高台建筑之间修筑“复道”“甫道”,以畅通建筑组群之间的联系,通过空间的连续性以实现建筑空间的整体性,最终形成宏阔巨大的空间形态。

等级鲜明。宫殿建筑装饰,反映了鲜明的等级观念。明清紫禁城屋脊上的琉璃小兽装饰,最高等级的用9个。紫禁城前三殿中的太和殿和保和殿屋顶上用的是9个,后三宫中的乾清宫、坤宁宫用的也是9个;交泰殿、中和殿地位稍低,用的是7个,太和门地位比较重要,用的也是7个;地位再稍低的乾清门用的是5个;御花园的亭阁上只用3个。明代规定,皇宫建筑的大门用红门金钉,官吏根据级别大小分别用绿门、黑门,用铜钉、铁钉。

阴阳五行。中国古代阴阳五行说,对宫殿的规划布局和建造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外朝为阳、内寝为阴的原则,形成了“前朝后寝”的布局。明清紫禁城宫殿营造所坚守的中轴线,是“天人合一,象天设都”理念的表达方式,过景运门、乾清门、隆宗门的一条东西中轴线,将宫城分为前后阴阳两区,外朝为阳,内廷为阴。外朝前三殿为阳区,内廷宫寝为阴区。紫禁城宫墙、柱等属喜庆之物用红色,在五行体系中,红属火,属光明正大。屋顶用黄色,黄色属土,皇帝必居中。皇宫东部屋顶用绿色,属东方木绿。天安门至端门不栽树,意为南方属火,不宜加木。 i31Wgdh2KlZ92ZPVw/E3pHO6bvOLKE7WDdQang8nNtOLsNqAKhkXF3jzvS73UEr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