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观念与形制

若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重要、最宏伟的建筑,皇家宫殿当为典范。以木构为特点的中国古代宫殿,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贯穿特有的宫殿建筑观念和大一统帝国形成后呈现出来的具体形制。

皇家宫殿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凝聚。咸阳宫象征秦朝,大明宫象征唐朝,北京紫禁城象征明朝和清朝。古代各朝代建设都城宫殿,都要考证和依照前朝历代修造皇宫的制度和做法。中国古代由政府颁布执行的建筑规范,留下的有《考工记》《营造法式》《工程做法则例》。

皇家宫殿是整座皇城的中心建筑,最为高大宏伟,处在皇城建筑群的中心位置。在皇宫建筑群中,一定是以皇帝上朝的殿堂为中心,其他建筑围绕在周边。

皇家宫殿总体处在主轴线上。历朝历代,确定了皇城主轴线,也就确定了宫殿的基本位置。或许在不同的朝代,皇宫在轴线上的位置有所不同,但基本都处在中轴线上。例如,唐长安皇宫处在中轴线北端,元大都(北京)皇宫在中轴线南端,明清北京皇宫处在中轴线中央。明清北京紫禁城的中轴线布局,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皇家宫殿“前朝后寝”。即把宫殿分为前后两个区域,前面的区域称为“朝”,是皇帝朝会群臣处理政务的场所;后面的区域即“后宫”,称为“寝”,是皇室及宫女太监等宫中人员居住生活的场所。一般情况下,皇后是不能去前朝的。特殊情况下要“垂帘听政”,女性统治者也要象征性地挂一道帘幕,表示没有直接到前朝去。

皇家宫殿“三朝五门”。古代宫殿制度规定皇宫前面要有连续五座门,《礼记·明堂位》曰:“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即分别为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皇帝的朝堂要有三座,分别为外朝、治朝、燕朝。比如,在北京故宫,相应的五门就是前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三朝即故宫中的三大殿——太和殿(相当于“外朝”,皇帝朝会文武百官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中和殿(相当于“治朝”,皇帝举行重大典礼之前临时休息的地方)、保和殿(相当于“燕朝”,皇帝会见个别朝臣、处理日常朝政的场所)。

皇家宫殿“左祖右社”。皇宫的左边,是祭祀祖宗的祖庙,把祭祖宗的祖庙建在皇宫旁边最重要的地方。皇宫的右边,是祭祀社稷的社稷坛,“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在古代农耕社会,皇帝必须在专置的坛上隆重祭祀社神和稷神。

皇家宫殿平面布局。中国宫殿建筑注重平面布局,强调社会性即共性,罕见多、高层建筑。这与西方建筑注重单体建筑立面造型(如柱子、墙面、屋顶的雕刻装饰等)、强调个性,迥然不同。

皇家宫殿群体组合。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几栋建筑围合成一个庭院,若干个庭院组成一个建筑群。中国宫殿除了宫苑有一些孤立的亭台楼阁作为风景点缀以外,其他的建筑基本上没有一栋是独立的,均为庭院组合的建筑群。宫殿按照建筑的文化要求和使用功能组合建筑,布置庭院前的大庭院,处理宫殿的宽阔空间和庄严宏大的仪式场面。 I2KisVY5RXBLVI9Sl/6EJrp+GiPEH50i2gte7OTUjLz0eA+/mwL6xPUzysNDDKz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