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宅兹中国

南宋马和之《周颂清庙之什图》

宫殿,帝王朝会和居住之所。中国古代建筑中,宫殿是最高级、最豪华的一种类型,大都气势恢宏,形象壮丽,格局严谨,彰显皇家气派。

宫殿是国家、阶级、贵族、王权出现以后的产物,是皇权、国都的象征,是王朝都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王朝的国家和都城,可以没有城堡,但不可能没有宫殿。

建筑是文明成果的凝聚,是历史长路的里程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立体展示。西方古代,最辉煌、最伟大的建筑是宗教建筑。中国古代,皇权体制延续数千年,轻于宗教、重视礼制,这让宫殿成为古代中国最突出的建筑和十分重要的文明、文化载体。

从建筑的角度来看,在世界六大古老文明中,古埃及、古印度、爱琴海、中美洲是石构建筑的文明,西亚是土石建筑的文明,唯独中国是以木构建筑为主的文明。并且,这种建筑文明由中国影响到整个东亚、东南亚,包括朝鲜半岛、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均以木构建筑为特色。因此,在人类文明史上,以中国为代表的木构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古代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东方建筑文明的代表。 中国宫殿,也是以木构建筑为主的建筑文化。

每一个时代的建筑布局与形制技术设计,都强烈地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建筑的兴衰,始终和社会的兴衰保持高度一致性。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的集中体现,在许多方面都几乎代表了当时传统建筑艺术与技术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们都不惜动用举国的劳力、钱财与物资,在都城用数年到数十年时间来建造规模宏大、金碧辉煌、巍峨壮丽的宫殿,以此突出皇权至上和严密的等级观念,满足帝王统治的政治要求和皇族生活的物质享受,放射统治阶级威严、崇高、尊贵的精神光焰。

1925年,日本著名建筑史学家伊东忠太出版《东洋建筑之研究》(上卷),其中第一篇“中国建筑史”,是建筑史上第一部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国建筑历史的著作。在此书“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节中,伊东忠太论述了中国建筑七个最显著的特征,其中第一个就是“宫室本位”:“考证各国建筑发生、发展的顺序,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宗教建筑首先发达进而影响整个建筑界。……然而在中国,首先重视的对象是宫室住宅建筑,宗教建筑方面几乎未见经营”,“外国建筑中最壮观最美丽的是宗教建筑。……然而在中国,现在最大最雄伟的是北京宫城里的太和殿”。

宫殿的产生,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于倬云先生认为,《易·系辞》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由此看来,最早出现的宫室,并非专指帝王的宫室,而是从袋穴发展为复穴与浅穴而形成的“吕”字形双穴。其上罩草顶,初具前堂后室的雏形,从而使居住条件又提高一步,故根据其平面形状和屋盖情况,做出“宫”字的象形文字。而“殿”字用在宫中的年代较晚,据《史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秦始皇要把大朝的场所从庭院中改在大殿中,以避免风雨的干扰。“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前殿阿房这座大殿的出现,是宫殿建筑史上的转折点,开古代大型建筑——殿的先河。 “殿”即“臀”,处于人体下部,所以有居尾之意,同时又有坐镇的意思。高大的房子一般地基都较高,如同坐在上面,所以也叫“殿”。

1963年,在陕西省宝鸡县贾村出土了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即一名何姓贵族的祭器,该尊长颈,腹微鼓,高圈足,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千克,圆口棱方体,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

何尊

何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记述了西周第二位君主周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之事,铭曰:

唯王初壅,宅于成周。复禀(逢)王礼福,自(躬亲)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铭文大意,为周成王在洛邑成周营建新都,对其父周武王举行丰福之祭。四月丙戌这一天,成王在京室对宗小子进行训诫,其内容讲的是,宗小子的先父公氏跟随文王,文王受到了上天所授予的统治天下的大命。武王在消灭大邑商之后,则告祭于天说:我要建此都城宫殿为天下四方的中心——“中国”,来统治人民。

何尊铭文

2019年10月26日,笔者来到清华园中的清华艺术博物馆,参观“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著名的何尊也是此次展览的展品。驻足何尊之前,青铜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笔者注意到,何尊铭文“宅兹中国”几个字中那个金文“宅”字,是房屋的象形,俨然一个活脱脱的二里头宫殿复原图简化版。何尊说明,到西周时期,中国宫殿已从原始社会的集首领居住、聚会、祭祀多功能为一体,发展到与祭祀功能分化,专用于君王后妃朝会与居住。

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意味着“中国”字样首次出现。“中国”,意为洛邑居天下四方的中心,说明周公受武王之命,居九鼎,营洛邑,把洛邑成周作为统治天下四方的政治中心,也说明早在西周,洛邑就修筑有宫殿。

宫殿也称宫室。著录于《汉书·艺文志》的《尔雅·释宫》载:“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宫和室是同义词。秦汉以来,宫殿之名成为统治者的专属称号,普通的建筑物不能使用这个名称。“宫室”也成了宫城与宫殿的复合词。

宫殿常是一国之中最宏大、最豪华的建筑群,也称为宫城,宫城内包括礼仪行政部分和皇帝居住部分,称前朝后寝或外朝内廷,此外还有仓库和生活服务设施。

别宫,正式寝宫以外的宫室称呼。

离宫,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皇帝一般都要在固定的时间去居住,也称为行宫,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

宫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的一种园林。

古代宫室中宽大的“室”亦称“堂”,或“大堂”。1977年出土的西汉初期阜阳竹简《苍颉篇》,称“大堂”为“殿”。

宫殿一般指代表王权、皇权统治者的建筑物,但一些反映神权的礼仪、祭祀或宗教性建筑也有以“宫”或“殿”命名的。 比如,建于雍正七年(1729)的山东曲阜孔庙的主殿大成殿,也是一座宫殿,采用前朝后殿形式,重檐歇山,面阔九间,用黄色琉璃瓦,殿前檐柱用十龙柱十根,高浮雕盘龙及行云缠柱。

中国传统宫殿的形式、结构,显示皇家的尊严和富丽堂皇的气派,从而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建筑。几千年来,中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修建象征皇权威仪的皇宫,形成了完整的宫殿建筑体系。

宫殿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晶,无疑浓缩、积淀了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科技、艺术方面的精华。梁思成先生指出:“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IvAxMI5woFNUhXVAigEppWJKCmveCAukDIwzD57MRHHJCKMnPfPfB1vORIt8ts/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