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生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请到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的阎石主任,让他来跟我们聊一聊肺部结节及肺癌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保险公司在核保的时候,一旦发现投保人有肺部结节,就很难为其承保,因为医生和核保人都无法确定肺部结节未来会不会发生恶变。正因如此,肺部结节一直让大家感到很苦恼。
那么,肺部结节到底意味着什么?它未来会有哪些发展的可能性?我们普通人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阎主任,请您就这些问题,跟大家系统讲一下。
阎石 关于肺部结节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人体的解剖结构说起。大家通过日常经验可以知道,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是无菌的,而是充满了各种病菌,我们通常称为“脏东西”。这些“脏东西”会通过口腔或鼻腔进入我们的体内。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端,而口腔和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开端,也就是说,那些病菌可以通过口腔或鼻腔进入我们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有什么特点呢?它有头有尾,也就是病菌“有地方进,有地方出”。这应该比较容易理解。比如,当我们吃了变质食物,可能就会引发消化系统的反应,进而腹泻。腹泻其实就是人体排出病菌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一些消化道黏膜也会被排出。总之,通过腹泻,病菌被排出体外,我们的身体就会恢复正常。
那呼吸系统有什么特点呢?呼吸系统的特点是有头无尾,它是一个盲端。所以,像粉尘这样的颗粒物就特别容易沉积在我们的肺里,比如一些长期采矿的人特别容易患上尘肺职业病。
我们的肺特别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只要检测仪器足够精密,任何一个人都可能被查出肺部结节。从我们的开胸经验来看,没有人的肺是没有黑点的,区别只是有的人肺粉嫩一点,有的人肺特别黑,比如抽烟的人的肺就特别黑。其实,没有任何一个成年人的肺像新生儿的肺那样粉嫩。
丁云生 我以前做心脏外科医生的时候,有时会看到小孩子的肺特别粉嫩,像肝一样。那时候我就觉得,我们成年人的肺真的没法跟小孩子的肺相比啊。
阎石 严格来说,我们所有人都是“患者”。但这样说肯定不妥,因为我们医生的责任,一方面是给患者诊断出疾病;另一方面是甄选出健康人,让他们免受心理上的折磨和经济上的压力。
就肺部结节来说,我认为目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检查的准确率还不够,结果造成一部分患者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很多人在做检查的时候,经常会嘱咐医生查仔细一些,以免漏诊。
另一个问题是,检查的假阳性率比较高。所谓“假阳性”,通俗来说就是某个结节实际上不是肺癌,但因为检查结果是阳性,最后被当作肺癌来治。有些患者最后确诊不是肺癌,很高兴,觉得自己特别幸运,但如果有很多人没患肺癌却被当作患了肺癌来治,那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医疗资源的占用,而且那些治疗是有创伤的,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看到一个问题,任何国家的医疗资源都是有限的,无法满足所有人同时发病所需。所以,当过多肺部良性结节被诊断为肺癌的时候,就会发生医疗资源挤兑,这种情况是比较可怕的。
一个良性结节被误诊为肺癌的患者,他的症状肯定比真正的肺癌患者要轻。由于我们目前的医患关系,医生肯定更愿意治疗症状比较轻的患者。毕竟在治疗那些症状比较重的患者时,医生是有很大压力的,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当轻症患者占用了医疗资源的时候,重症患者的就诊就会被延后,这对重症患者病情的诊断和预后效果会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提高医生的鉴别能力,鉴别出哪些人是轻症患者,哪些人是重症患者,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一方面要靠科技的进步,另一方面也要靠医生提高认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社会对医生要有包容心。一个肺部结节,在医生不能明确它是良性还是恶性的时候,如果社会对医生比较包容,医生就可以大胆地说出他的观点;如果社会对医生很苛责,不允许医生出现漏诊,就会有一部分良性结节被当作肺癌来治,假阳性率也会升高,最后造成医疗资源和个人体验“双输”的结果。
就我个人来讲,如果我判定结节是良性的,就会大胆地告诉患者,但很多医生在判定结节是良性结节后,却不敢告诉患者,因为万一不是良性结节,医生可能会有很大的麻烦。我觉得医生还是应该告诉患者,因为患者不是医务人员,他缺少医学知识。如果医生说得模棱两可,患者会很焦虑,会花大量精力和财力不断地去检查。
有个科普医学家说过,我们人类没有谁经得起特别精细的机器检查,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有问题的。所以当患者不断去检查时,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病被查出来,那他就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他的生活状态也可能会被完全改变。
总之,我觉得我们医生还是要有担当。如果你觉得很有把握,就说出你的观点;如果你没有把握,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一些方式给患者一个比较肯定的说法;如果你觉得自己说不准,或者还有疑惑,也要诚实地告诉患者,并嘱咐患者去做检查、复查,最后达到一个医患双方互相理解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