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4《高卢战记》

Commentaries on the Gallic War

恺撒广场遗迹

位于罗曼努姆广场附近,是罗马帝国广场群的组成部分。

“恺撒将苏埃西翁人的一些重要人物 收为人质,其中包括盖尔巴国王的两 个儿子,还收缴了城内所有武器,这 才接受了苏埃西翁人的投降。”

作者生平
恺撒
前100—前44

尤利乌斯·恺撒,公元前100年出生于罗马。他历任各种军政要职后,出任山北高卢总督,把罗马帝国的疆域拓展到莱茵河畔。公元前55年,他首次登陆不列颠,接下来几年镇压了维辛格托里克斯和高卢其他领袖的叛乱。公元前49年爆发的内战,导致庞培兵败身亡,恺撒很快成为罗马帝国独裁官。公元前44年,恺撒死在一群密谋分子手里。

Julius Caesar

恺撒的大理石半身像

总高度为52厘米(脸部有26厘米高),可追溯至奥古斯都时代,收藏于梵蒂冈博物馆。

内容提要

全书以第三人称叙事的方式记述了恺撒征服高卢人、日耳曼人和不列颠人的历次作战的详细经过,是关于高卢战争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古代高卢和日耳曼地区最古老的历史文献。本书文辞精炼、清晰,常被拉丁语学习者作为第一部用于精读的原典。有学者认为这部作品很好地塑造了一个伟大统治者的形象,实事求是的语气和简单易读的文字使人们更容易接受恺撒离奇的说法。

Julius Caesar

恺撒大理石雕像

位于巴黎杜伊勒里宫花园,安布罗焦·帕里西(Ambrogio Parisi,1676?—1719)制作。

摘录

(高卢战争期间,公元前54年,恺撒第二次入侵不列颠。)

恺撒亲自率领5个军团和剩下的2000名骑兵,日落时拔锚起航。起初有平和的西南风送了他们一程,但午夜前后风停了,潮流导致舰只偏离航向,天明时刻,他们才发现不列颠岛已在左舷后方很远处。待潮水转向,士兵奋力划桨,直奔去年发现的最佳登陆点而去。在这期间,士兵的表现极其出色,一刻不停地全力划桨,满负荷的运输船,速度竟然与战舰不相上下。所有舰船正午时刻抵达不列颠,可岸上没有一个敌人。恺撒事后从俘虏口中获悉,敌人原本集结了大批军队,但一看到我军舰队如此庞大,立即撤离海岸,躲到高处去了。

恺撒命令军队弃船登岸,选择合适的地点安营扎寨。他从俘虏处获悉敌军驻扎的地点后,就在海边留下10个步兵大队和300名骑兵守卫舰只,午夜过后,亲自率领军队迅速朝敌人的方向而去。舰船停靠在一片松软而又开阔的沙滩边,所以无须担心,这些舰船和守卫部队由昆图斯·阿特里乌斯指挥。恺撒率领军队彻夜赶路,跋涉12英里后,终于发现了敌军。敌人把战车和骑兵开到河边,企图从高地阻截我军。

我军骑兵击退敌人,对方躲入树林不见了踪影,原来他们早就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构建了一处坚实要塞。毫无疑问,这是在以往的蛮族内战期间修筑的,因为要塞所有入口都以砍倒后紧密排列的树木堵住。小股敌军不时冲出树林,企图阻止罗马人突破他们的防御。第七军团的士兵头顶盾牌,在敌军工事外积土筑墙,一举攻下这里,以几人负伤的代价把敌军赶出树林。但恺撒不许部下追得太远,因为他们不熟悉当地地形,并因为天色渐晚,他打算加强营寨的防御工事。

次日清晨,恺撒把步兵和骑兵分为三路,继续追赶四散逃窜之敌。他们追击一段距离后,看到敌人就在前方不远处。这时,阿特里乌斯派来的骑兵传令兵向恺撒报告,昨晚遭遇特大风暴,几乎所有舰船统统损毁,要么就是被冲上海岸;风浪实在太大,超出船锚和缆绳的受力极限,水手和船长束手无策,结果船只彼此碰撞,损失很大。

某个1469年版本的扉页

施温海姆和潘纳茨于罗马印刷。

1482年在威尼斯印刷的版本

维辛格托里克斯在恺撒脚下放下武器

利昂内尔-诺埃尔·鲁瓦耶(Lionel-Noel Royer,1852—1926)绘于1899年。

摘录

获悉此事,恺撒立即命令军团和骑兵停止追击,收兵返回。他回到海滩,亲眼看见了传令兵描述的灾难情形,大约40艘舰船彻底损毁,其余的即便能修复也要大费周折。因此,他从军中抽调能工巧匠,又命令从欧洲大陆召集更多工匠增援,还写信给拉比努斯,让他率领麾下部队尽量多造船只。另外,虽然耗时耗力,但他还是决定,把所有船只拖上岸来,修筑防御工事围拢这些船只和营寨。士兵日夜赶工,但这项工作还是用了10天左右才完成。

待舰船拖上岸来,营寨得到强化后,恺撒留下原先值守舰队的队伍,自己赶回先前折返的地点。他刚回去就发现不列颠人集结了更多人马,正从四面赶来,首领是卡西维拉努斯,蛮族一致同意由他统领所有部队。卡西维拉努斯的领地,距离海边75英里左右,与沿海各部落以泰晤士河隔开。先前他一直与其他部落交战,但我军的到来把不列颠人吓坏了,于是他们推选卡西维拉努斯担任最高统帅……

我军骑兵在行进中与不列颠骑兵和战车展开激烈的遭遇战,我军处处占据上风,把敌人赶入树林和山岗。由于我军追击过猛,虽说杀死许多敌人,但自己也有些损失。战事稍歇,趁我方士兵忙于加强营寨,防备稍有松懈之际,敌人突然冲出树林,袭击营寨前方的执勤前哨,双方再次激烈交锋。恺撒立即派两个步兵大队赶去支援,他们是两个军团的前卫,但两个大队采用了头尾相连的闭合阵形,我方士兵一时间还不适应新战术,敌人就从两队间的缝隙大胆突围,毫发无损地逃脱了。当天,军事保民官昆塔斯·拉贝里乌斯·杜鲁斯阵亡。恺撒又增派几个步兵大队,终于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捉对厮杀的罗马人与高卢人

埃瓦里斯特-维塔尔·卢米奈斯(Evariste-Vital L u m i n a i s,1 821—

1896)绘于1876年,收藏于卡尔卡松美术馆。

双方在营寨前展开激战,很明显,我方步兵盔甲沉重,与这样的敌人作战多有不便,对方撤退时无法奋起直追,也不敢轻易离开各自的战旗。我军骑兵同样如此,他们发现与对方的战车作战非常危险,因为不列颠人经常佯装撤退,把我军骑兵从军团引开后,跳下战车改为步战,往往能占据上风。与对方的骑兵交战,我方也没有优势。他们的骑兵战术导致我军无论进退都很危险。另外,敌人从不采用密集阵形,而是分成多支小股部队分头作战,部队间距很大,各处还有预先安排的预备力量,这样一来,他们的作战部队相互掩护,新锐预备队可以迅速接替疲惫的部队。

次日,敌人占据了距离我方营寨不远的几座山头,他们又分成多支小股力量出现,不时扰乱我方骑兵,只是不及前一天那般气势汹汹。但当日中午,恺撒派3个军团和所有骑兵,在副将盖乌斯·特雷博尼乌斯率领下外出征粮,敌人突然从四面八方扑向这支征粮部队,进逼到我方军团战旗下。我军发起强有力的反冲击,击退敌人,并迅速展开追击,骑兵仰仗身后有军团支援,也奋起直追,打得敌人狼狈逃窜,死伤惨重,余部既无法集中,也无法站稳脚跟,甚至来不及跃下战车。

经历了这场惨败,各部落聚集在卡西维拉努斯麾下的队伍迅速土崩瓦解,此后,不列颠人再也不敢以全部兵力与我军正面作战。

[以米拉的译本(《高卢战记》,中信出版社,2013年)为基础,作了修改] jmmpkC9yPw4BgvsfcXE/1hlqDKAXkEnBQOFy+ATTmKXfd60yeNbPjFPMloprV/w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