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精神分析的治疗机理

我们的治疗机理是,让来访者有健康的人格。

来访者跟咨询师(或者说治疗师,因为心理咨询具有治疗、疗愈的作用,很多时候“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之间、“咨询师”和“治疗师”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太严格,所以这些概念我们有时候会交替地使用)的关系,不会完全是成年人的关系,来访者会将早年形成的关系模式带到现在的关系中。而来访者给咨询师付钱,来访者准时到咨询师这儿来咨询,一个星期多少次,都是作为成年的他在坚持。

但是,在跟咨询师的具体关系中,可能有个两岁的他在跟我们打交道,甚至一岁的他在跟我们打交道。在来访者跟咨询师有良好的成年人关系的基础上,他会不断演变得更加成熟,也就是说,他的关系跟我们越单向,他的健康程度就越高。

退行是一切心理治疗的基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需要把来访者带回童年。比如我们给他建立一种安全的、有利于他退行的气氛,他自然而然就会退行到早年期间。没有退行,就没有精神分析,甚至没有一切心理治疗。这是一个自动的过程。

为什么咨询师要保持人本主义的关怀、共情的状态?实际上就是促进来访者的有限退行,而过度退行可能很危险。退行,是给一切心理治疗创造基础。

增强来访者的自我功能

咨询师可以在来访者退行的情况下,增强他的自我功能。

我们的超我和本我永远都在冲突,但是它们中间有个劝架的,叫作自我。不管一个人的超我跟本我的冲突如何厉害,都不是这个人发病的原因。真正的发病原因是,自我没有能力协调超我和本我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自我处在一种被超我和本我夹击的状态中。如果自我足够强大,就既能够应对它们之间的冲突,又能够应对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理治疗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增强来访者的自我功能,让他能够搞定该搞定的事情。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心理治疗就是让来访者租借咨询师的自我功能。作为咨询师,我们把自我功能借出去,这样来访者的自我功能增强了,我们的自我功能却并没有减弱。当来访者可以用咨询师的自我功能来搞定他周围的那些事情时,他就被疗愈了。

回到童年,在走错的路口找到正确的路

简单地说,遇到同样具有攻击性质的事件时,有的人发病,有的人不发病,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人格基础。

比如,我在早年形成人格的关系中存在问题,然后一直没表现出来,但在高考的时候我患了抑郁症。于是,我来找咨询师做精神分析方向的治疗。在我与咨询师的关系中,我不可避免地会把我早年跟父母的关系转移到与咨询师的关系中来。这就是移情。咨询师的任务就是,在我退行的状态下,跟我回到童年,在童年走错的那个路口陪我找到正确的路,让我重新过一次童年,我的状态就好了。

换一种说法就是,早年的时候,在我跟父母的关系中,父母内化成我的一部分,成为我的一种内在客体。内在客体有两种简单的分类:

·内在的帮助者,就是我遇到什么麻烦的时候,他帮助我、支持我、赞美我。

·内在的迫害者,他不断地跟我过不去,使我产生很多内心冲突。

非常不幸,很多人在与父母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的内在客体都是内在的迫害者。咨询师的任务就是,在长年累月跟这样的来访者的工作中,把他们内在的迫害者变成内在的帮助者。这样,他们以后就不再是冲突的人格状态了。

当然,咨询师陪伴来访者重新走一次,把伤害他的人变成对他有帮助的人,并不能称作重新解释这样一个经历。这不是一种解释,这是自然发生的事情。

现在,很多向高校里的老师咨询的学生虽然和家、父母隔着千山万水,但是老师们在跟这些孩子打交道的时候,还是能够感觉到他们好像是驮着父母来上学的。

我们并不需要让这些孩子跟父母重构亲子关系。在咨询中,主要是重构来访者已经内化的父母,松动其人格成长中的固态,才好在建构时有问题的地方下手,重建好的关系。

我们甚至不需要调整这些孩子现实层面跟父母的关系,现实层面与父母当下的关系暂时保持不变是没问题的。我们需要调整的是他们内心跟父母——那个对他们人格有决定性影响的爸爸或妈妈的关系。其实,一旦解决了他们内心跟父母之间的与人格有关系的冲突,他们在现实层面跟父母的关系就会得到改善。

当下恰当地对待,即是治疗早年

有些咨询师会做这样的事情,就是让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来咨询室,然后强行要他们相互说“我爱你”,甚至让他们相互拥抱。这实际是非常糟糕的一种做法。如果我们仅仅从表面的关系入手,实际上是在掩盖他们内心真正的冲突。我们不主张这样做,我们主张先由内到外,而不是由外到内。

人格是在跟父母的关系,尤其是跟妈妈的关系中形成的,如果父母的人格没有问题,孩子的人格往往不会有问题。这涉及人本主义的一个基本信念: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干扰,孩子一定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是马斯洛及其他人本主义者都坚信的一点。

如果我们总觉得孩子在没有父母管教或教育的情况下会发展成罪犯或病人,是反人本主义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这点上和人本主义是一致的。从治疗的角度来讲,两者也是一致的。

我们可以用新的客体关系,来替代来访者旧的客体关系。来访者找咨询师来改善他的人格,实际上就是寻求一个可以恰当对待他的人,而他早年是没有被恰当对待的。如果咨询师能够恰当地对待来访者,这本身就是一种最高级别的治疗。来访者当下被恰当地对待,可以解决其早年被不恰当对待造成的问题。因为当下的关系是过去关系的重现,特别是在来访者退行的情况下。

有时候,自然的力量超过人为的力量

具有不同人格特征的人,在面对地震、海啸等重大创伤性事件的时候表现是不一样的。一个早年有创伤性经历或者人格有缺陷的人,这样的创伤性事件对他来说就是毁灭性的。而人格健康的人,尽管他们在面对重大的创伤性事件时会有哀伤,但是他们会在一个自然的时间段里慢慢恢复,重新活下去,并且是好好地活下去。

有人问,有着健康人格的人,受到重大的临时性创伤时要不要治疗?不需要。有研究显示,在这种大面积的集体创伤性事件之后,被心理治疗过的那些人反而恢复得慢一些。因为任何人为的力量都不如一个人的自然恢复进程有力量。

将潜意识意识化

精神分析治疗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让我们的潜意识意识化,也就是让潜意识给我们提供动力。

有个小男孩老是打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向妈妈求助,妈妈让她告诉小男孩,“你打我,是因为你喜欢我”。之后,小男孩再也不打小女孩了,因为他没有动力打小女孩了。

那么问题来了,当潜意识越来越多地被意识化之后,我们的能量或动力是不是就越来越小了?

这个小男孩潜意识中的动力已经是“变态”的,他把喜欢变成了恨,所以会打这个小女孩。我们把他的潜意识意识化,把潜意识层面的喜欢变成意识层面的喜欢后,爱的能量和恨的能量就是一样的。

这个小男孩长大后,看到喜欢的女孩他会直接说“我爱你”,而不是用打她一巴掌的方式来表现。这是一种整合的动力,也就是内外没有区别,潜意识和意识没有冲突。

有人问,精神分析是否在乎年龄?当然。如果一个人成年了,爱一个人还是通过打的方式来表现,那很有可能是人格障碍级别的问题。比如一个 20 多岁的男孩喜欢一个女孩,还是通过打女孩,特别是在公共场合打女孩来表现的话,基本上可以诊断,他是前俄狄浦斯期的问题,有人格障碍的嫌疑。

小结

· 咨询师的任务是把来访者内在的迫害者变成内在的帮助者。

· 咨询师需要重构的是来访者已经内化在人格中与父母的关系。

· 咨询师能够恰当地对待来访者,就可以解决来访者早年被不恰当对待带来的问题。

· 心理治疗就是使来访者在和咨询师的关系中,能够租借咨询师的自我功能。 IEXrhyqksLGPhjW0LZV62zUPhwzLqAqumAUTe0VZj2MhbycJdgrFfBcAm/ZZNZo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