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什么是反向形成

反向形成,意思就是一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是相反的。

比如,我明明喜欢一个人,但我害怕自己知道“我喜欢他”,于是就采取攻击他的方式,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中尤其明显。一个处在青春期的男孩,明明喜欢一个女孩,但是他表现出来的不是对这个女孩说“我爱你”,而是通过攻击这个女孩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对这个女孩爱的情感。

心理动力学对这种行为的解释是:男孩心里的确喜欢这个女孩,但是他不敢承认自己喜欢她,所以他就用攻击——这种看似是仇恨的方式,表达与他内心的体验完全相反的情感体验。

反向形成的原因

反向形成是因为一个人没办法感受到自己的情感,或者即使感受到了自己的情感,却没办法正确表达,表达的是完全相反的状态。

所以,针对使用反向形成的人,治疗师会不断地面质或者解释被他掩饰的情感,或者说被他扭转的原来的那些情感。

反向形成的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

反向形成可以分成意识层面的和潜意识层面的。

有意地口是心非,然后获得一些现实利益,欺骗一下别人,这种情况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我们关注的主要是,自己都不知道的口是心非。也就是说,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的是潜意识层面的反向形成,即一个人内心有一种真实的感受,但不敢面对它或者说不愿意面对它,他表现出来的是跟内心的感受完全相反的。

比如,一个男人有意识地对妻子好,就不属于潜意识层面的反向形成。而一个男人不自觉地这样做,说明潜意识支配他这样做。如果一个男人回家后会不自觉地对妻子好,有可能是他在外面做了对不起妻子的事情,或者他有事相求。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说过,越是被禁忌的东西,越可能是被需要的。我们有意地压制某些东西,有可能就是反向形成。而我们有意地提倡某些东西,可能恰好证明人性中有相反的东西存在。比如,我们提倡大公无私,而人内心却有很多私欲。

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大环境中,使用反向形成防御机制的“伪君子”会比较少?

一个社会的价值观越多元化,越能够允许不同的声音或者行为存在(当然要以遵守法律为前提),那么我们就越不需要装模作样,不需要过多地掩饰内心的想法。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观点或者感情的不接纳有相当一部分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的。

在不同的文化中,能被接纳的情感表达或者行为准则是不一样的。而一个更有利于个体生存的社会,它的接纳度应该是更高的。 QmqiMv471RhaqwLMER6eB1p2jkP/VmjxmZd9tQxtw81/WkstByxLLxrtvjFYFI1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