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习和工作中为什么常常事与愿违

过分强调学习,潜意识是不想让孩子学好

父母的情感隔离会破坏孩子的学习。父母意识层面越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或者说在孩子学习上投入的关注度越多,表情越严肃,越把学习当回事,就越有可能表示父母想破坏孩子的学习,让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这就是所谓的“事与愿违”。

有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但是往往孩子的成绩就是一塌糊涂。比如,父母非常注意孩子的数学,但是恰好孩子的数学成绩不好。这可能是因为父母的潜意识里传递的信息是这样的:你不要学好。

而父母之所以过度地强调学习,可能是因为要掩饰“我希望你学习成绩不好,因为你学习成绩好了,就会抛弃我”的真实想法。生活中事与愿违的事情实在太多,而精神分析这门学问,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会事与愿违。

在跟孩子谈论学习的时候,为什么有的父母会如此情感隔离?

一般来说,作为父母,总是通过强调学习来情感隔离,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不希望孩子学得太好从而离开父母。如果父母的情感不隔离,让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有很多情感支持,孩子就可能学得很好,孩子就会远走高飞。这会让父母体会到被抛弃的感觉。

第二,父母因为自己的人格发展得不太好,自我边界不清晰,可能在潜意识层面已经跟孩子有融合性的关系,也就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父母为了防御跟孩子的过度亲密,而故意在自己和孩子之间摆上学习这件事情,让自己站在权威的位置,不跟孩子有平等的连接,以便保护自己,不吞噬孩子,或者被孩子吞噬。

父母如果本身就和学习的关系不够好,比如小时候压制了自己玩的乐趣,憋着劲学习,那么他们可能成绩的确很好,但是他们和学习的关系却不好,他们内心是仇恨学习的。在以后跟孩子的关系中,他们仇恨学习的部分就会投射给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会用一生展示父母对学习的仇恨。

我们看到的现象往往是,父母学习很好,也很有成就,但是孩子越来越堕落,越来越无奈。可以说,孩子跟学习的关系不好,很有可能是因为父母跟学习的关系从来就没好过。孩子成绩不好,展现的可能是父母对学习的仇视。

终于找到职业倦怠的原因了

在孩子的学习或职业选择上,有些父母想为孩子做主,帮助孩子决定他以后学什么或从事什么工作。我遇到过一些极端的例子,比如有好几个人告诉我,他们高考的志愿是爸爸妈妈填的,在拿到通知书之前,他们都不知道填报的是什么专业。

这是高度的情感隔离,因为父母根本就不愿意了解,孩子学什么专业会快乐,以后从事什么工作会快乐。他们隔离了孩子的情感体验,而只是想“我觉得孩子以后学什么比较好”。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职业不是他们选择的,他们用对自己职业的仇恨来保持自己人格的完整性。也就是说,我如果从事一份别人给我选择的职业,我就不是我了,所以我会产生职业倦怠,用这种感觉来保持跟这份职业的距离。

从关系的角度来说,孩子是用这种方式保持与父母的距离,因为不跟他们保持距离的话,孩子就会被吞噬,孩子就不是孩子了。

如果一个人十八九岁的时候,还需要依赖父母为自己的专业做出选择,表示他选择的能力被削弱了。十八九岁的时候,我们是可以恋爱的;二十几岁的时候,法律规定就可以结婚。我们既然都可以选择恋爱的对象,为什么不可以选择终身从事的职业?不能自己做选择,就说明我们的人格在被削弱。 0MPbVSJkhguIRMbVY0s5+DAZ6XH16YiFpy4CqxthJHoiTmRqKDeG0gqc+q5s+jw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