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讲
使证据变得立体

要为自身的主张找到证据,仅有一个是不够的,有多个证据支撑会提高说服力。然而,不是随意地增加,而是要从“横向的延伸”和“纵向的延伸”这两个维度去使证据立体地延展。那么,所谓立体地延展应该如何理解呢?

关于新年度开始启动的项目,上司询问你“谁可以担纲推进”。你只是直观地感觉A应该会在新项目中大有作为,因为没有切实的证据,所以就缺乏说服力。

首先想到的是,A有业务实绩。确实,如果有业务实绩的话,似乎可以成为证据。但另一方面,为了说明大有作为,就要证明A能够将其业务实绩的经验活用到本次项目中。

例如,如果证明此前经验所处的环境与现在的环境相似,那么过往的经验则很可能可以应用到本次项目中。反之,如果本次处于跟以往完全不同的环境,那么其经验可活用的范围就会受限。

除此以外,假设偶然想到“因为A有能力,所以会大有作为”这个证据。能力确实是重要的要素,这或许也可以成为证据,但只有这一个证据就够了吗?似乎还需要有其他的要素,通常与能力配套考虑的是态度。如果不是专心致志做事的话,有可能发挥不出十足的能力。

如上所述,证据不只要有一个,请务必考虑多个证据。这里的要点有一个:

要点: 以偶然想法为起点,谨慎地问问自己那样是否充分。

我们以刚才的例子继续进行说明。

首先对第一点“有业务实绩”进行重新考量。要谨慎地问问自己那样是否充分,我们尝试问问“只看实绩是否足够”。然而,如果直接问“只看实绩是否足够”,除实绩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要素,我们很可能会去考虑实绩以外的东西。

在这里,我们想想,如果“实绩经验能够活用”,那么尝试问问“其前提是什么”。难得想到业务实绩这个要素,如果说把延伸方向改到与其完全无关的要素上,那就太可惜了。如果要把“实绩经验本身可以活用”这点作为证据的话,我们要从“需要什么前提”这个角度去考虑。

从这一点来看,实绩经验可以活用的前提是,能够说明过往经验所处的状况与本次状况相似度高、目前的环境与当时的环境相近,说服力则可以提高。

第二点“因为有能力”也是同理,尝试问自己,有能力的话,其前提是什么。能够发挥能力的前提是必须有态度和干劲作为根基。

练习题

关于A会大有作为,你还想到了其他的理由,就是“因为项目组成员的技能水平高,所以A会大有作为”,这似乎也能成为证据。那么,项目组成员的技能水平高到哪种程度,就可以判断A能大有作为呢?请思考一下前提是什么。

解答

项目组成员的技能水平即便再高,如果技能偏向单一方向,或者各不相同、没有关联性,也出不了成果。另一方面,如果项目组成员的技能可以弥补A的技能不足之处的话,作为一个团队,取得成果的可能性就能增加。项目组成员之间技能互补、取得平衡,这可以作为前提。

STEP UP!

到目前为止,我们以偶然想到的证据为起点,谨慎地思考,成功地使证据横向延伸。接下来,让我们把刚刚想好的证据,再提升一个台阶,在纵向上进行延伸。

请大家想想,有业务实绩、与经验环境相似,有能力、有干劲,项目组成员技能水平高、能互相取长补短,分别意味着什么?

有业务实绩、与经验环境相似,意味着经验很有可能活用到本次项目中。同样地,有能力、有干劲,再往高一个层次总结,就是其本人的状态较佳;项目组成员技能水平高、能互相取长补短,说明团队的状态佳。

这样去想的话,A能大有作为的证据,就比刚才更具深意。A会大有作为,因为其经验很有可能活用,本人状态佳,团队状态也佳,这也可以作为证据的支撑点。

最后我们再想想,这些证据是否需要进一步延展,也就是要思考下图箭头所指的“经验很有可能活用”“本人状态佳”“团队状态佳”这些证据是否足够。关于经验的说法,换言之就是状况良好,再加上本人和团队都有好状态,应该可以理解为必须考虑的要素都已大致把握了。

像这样,要思考是否还有应该考虑的要素,就要在一定程度上立体地勾勒出事件的全貌之后再进行。如果不形成全貌,只是站在末端的层面上思考的话,就会有以下的难点:

· 不得不在抽象程度不一的情况下去思考问题

· 可能会太过细枝末节,出现很多要素

· 由于太过细节,所以不清楚应该把握的要点是否都考虑到了

以偶然想到的证据为出发点,谨慎地发问,引出更多证据,使证据横向延伸。另外,考虑证据的深层次含义,进行纵向延伸,这样就能形成有立体感的证据。

小结

横向延伸,是指对偶然想到的证据,谨慎地进行发问,让证据更加丰满

谨慎地发问,是指尝试去问问其证据成立的前提是什么

纵向延伸,是指进一步提升抽象程度

横向、纵向延伸之后,可以得到立体的证据

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全貌之后,再去思考是否需要考虑其他要素 jGr6zd89dviUu7sH25UdARV0xLIou3+EXzdWoxgSJqOCgAPiT1eYQ/yoz3vzCOh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