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相关概念

(一)什么是文化

据考证,“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长期以来,“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使用时有很大差异。故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

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这“共业”包含众多领域,诸如:

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

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

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

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

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

也就是说,广义上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与广义“文化”相对的,是狭义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是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

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及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

小结: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文化——即大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

狭义的文化——即小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

归纳性地说,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

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二)文化语用学

1. 基本概念

文化语用学(cultural pragmatics)是从跨文化语用学中派生出来的一个新的分支,其核心概念是文化行为。根据逻辑语义学理论和文化语用学理论对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的语言使用原则、实施策略、语用失误问题等进行研究,进而从社会文化、认知语用学、模糊语言理论的角度讨论中外语言社会中的使用语言的理据。该课题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和学者的兴趣,并从文化学、语用学、语义学、修辞学、认知科学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

2.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定时代产生的新兴学科。它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当代社会科学学科综合研究的结果,学科背景主要涉及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的界定是: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它包含以下四个要点:

(1)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的差异主要指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异,从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情形来看,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交际失误,容易引起冲突的主要是中国和欧美国家的人际交往。中国同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的人际交往,因为同属东方文化圈,彼此之间在文化取向和交际规范方面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2)交际双方使用同一种语言交际。

假如一方使用一种语言,而另一方使用另外一种不同的语言,交际是无法进行的。比如一个中国人与一个美国人交谈,他们可以选择使用汉语,也可以选择使用英语,这样他们就可以用同一种语言直接交际,而不需要通过翻译这个中间环节。

(3)交际双方进行实时的口语交际。

跨文化交际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是语言符号的交际,也可以是非语言符号的交际,如商品、画报、实物、影像、演出及其他物化形式符号的交际;可以是现场的双向交际,也可以是通过媒介的单向交际,如电视、广播、报刊、广告等传播方式的交际;可以是口语交际,也可以是书面交际,如信函、公文等的来往。

(4)交际双方进行直接的言语交际。

所谓交际,是用语言进行表达的一种行为,然而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存在许多沟通不畅的问题。因为前者更注重说话人语言表达能力的好与不好,并不关心语言沟通中听话人是否理解了说话人的真正意图。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属于语用学范畴,倾向于“跨文化沟通”。

文化语言学凸显“文化”的侧面,社会语言学凸显“社会”的侧面,而言语交际学凸显“交际”的侧面,这三个不同的侧面都围绕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语用”这个核心。

(三)语用学课题简述

1. 言外之意

人的脸有圆的、长的、方的、尖的、椭圆的、鸭蛋形的,各种各样,形形色色。就像人的脸型一样,每个人内心的想法也各有不一。即使是同样的言语表达,理解领会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日常生活中,同样的语言表达却被用于不同意思的事例有很多。仔细考虑下面的例句,在()填入什么词语比较合适呢?

例文1.

解析: 严格地讲,言语行为的意味,都会因为当时说话的语境发生变化。同一种言语表达,如果说话的人不同,场合、时间有异的话,语言的环境也会千变万化。所以说,言语行为在说话的情境中,第一次带上了现实的意味。

再来看一个例句。

例文2.

子: お母さん、野球しに行ってもいい?

妈妈,我可以去打棒球吗?

母: 学校の宿題があるでしょう。

还有学校的作业吧?

解析 乍一看,二者的会话没有逻辑关系,但是作为一个话轮却显得十分自然。

小结: 总之,从一个语言表达中,可以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从一个句子中可以推理出各种各样的意思,即言外之意。它与发话的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我们有必要把意义和语境结合起来,做进一步的考察。

2. 关于语用学

(1)来源:语用学这一术语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哲学家莫里斯(Morris)在他的著作《符号理论基础》(1937)中首先使用了“语用学”这个术语。莫里斯认为符号学由符号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三个分支组成。

句法学——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

语义学——研究“符号与符号所指对象的关系”。

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

莫里斯的观点得到了一部分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的认可,尤其是得到另一位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卡纳普(Carnap)的支持。卡纳普认为,“如果一项研究明确地涉及语言使用者,我们就把它归入语用学的领域”。在两位学者的基础上,巴尔·希勒尔(Bar-Hillel)1954年提出把“指示语”作为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因为指示语的确切意义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能弄清楚。他比较了以下三个句子。

例文3. 冰浮于水。

例文4. 下着雨。

例文5. 我肚子饿。

质疑: 例文3的状态发生的地点是哪里?是局部?全球?

例文4是现在下雨?或是其他什么时候发生的?

例文5的“我”是谁?“肚子饿”的程度标准是什么?

(2)历史:语用学源于哲学和逻辑学,语用学所涉及的内容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受到了学者们的注意。在那个时候的学术著作中,语用学的有关课题曾在雄辩术的名义下得到论述。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1977年荷兰正式出版发行《语用学杂志》,自此,语用学才正式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的学科。

(3)界定:直到今天,人们对什么是语用学、如何研究语用学等基本问题,都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只是有一点比较一致:语用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而且是语言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处理语义学、句法学上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杂物箱。

例文6. 外语学院很郊区。

例文7. 张艺谋很农民。

解析: 从句法上、逻辑上来看,两个例句都有问题,而用语用学就能简单地将他们的色彩表现出来。即,前者表示其位置“很偏僻”,后者表示“很朴实”,是对张艺谋导演纯朴性格及其长相的一种赞扬,或者是蔑视。

例文8. 我炒了老板。

解析: 语法上没有错误,逻辑上不对,“炒”的只能是“菜”“豆子”“饭”“蛋”等食物,不能是“人物”。语用学的解释则是“我与公司Bye bye!了”“我主动放弃了工作”等意思。

3. 指示语

指示语(deixis)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话语和语境之间的关系正是通过指示语而得以在语言结构上反映出来。“deixis”一词来自希腊语,意为指点或标示。话语中的典型指示信息是一些指称信息,包括空间、时间、移动等概念,也指话语进程、会话双方相互识别及相互关系。这些指示信息依靠一系列与语境有直接联系的词语,通过它们的语法特征和意义表达出来。

话语中的指示信息是理解和表达意思的关键。指示信息不清楚的话语往往很费解,甚至会导致误会。比如,有时候,我们经过医科大学的教室,会听到教授在说:“这里是大脑、这里是双肺、这里是心脏、这里是大肠、而这里是小肠……”,作为听者往往不知所云,怎么主语都是“这里”呢?可当你走进教室,跟随着教授的教鞭在人体模型上所指的部位,“这里”的指示位置在发生着变化,分别指代“脑部”“肺部”“心脏”“大肠”“小肠”等不同的内容。

指示语中另一个有意义的内容是“语言宇宙中的原点”的探寻,我们先要弄清楚人称体系、空间体系、时间体系的中心分别是什么,就能对其前后左右相关指示词语的使用做出正确选择。语用指示的具体研究对象涉及“我、你、他、今天、现在、这里”等表示人称、地点、时间、空间、趋向等的词汇。

4. 预设

如果有必要给素不相识的山田先生家里打电话,或许电话那一端会出现以下回答:

例文9.

男: もしもし、山田さんのお宅ですか。山田さんは、ご在宅でしょうか。

喂,是山田家吗?山田先生在家吗?

女: 主人は、ただいま犬を連れて、散歩に出ています。

我老公现在带着狗去散步了。

解析: 我们根据这个回答,可以推测下面几个信息。

①山田先生已经结婚了。(因为接电话的是他的太太)

②山田先生养了狗。(因为他遛狗去了)

③山田先生现在不在家。(因为他和狗出门散步去了)

这些含意都是从刚才提供的话语中提炼出来的,不是从富含暗示性的话语同话语进行时的状况的对应关系中推测出来的。如果说暗示是言外之意的话,那么上述以给定的话语内容为素材的含意就是言内之意了,但又同话语本身的内容不同。此处就有必要对言内之意进行细细的划分了。

例文10.

南北戦争の後、アメリカでは、黒人奴隷が解放された。

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的黑人奴隶获得了解放。

解析: 从例文10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两个历史事实。

①在美国,发生过一场“南北战争”。

②以前,美国存在黑人奴隶现象。

这样一来,我们能够从被给予的句子中汲取某个含意,即预设。

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弗雷格(Frege)1892年曾说过:“在做任何主张时,通常都有一定的明确预设。即用于该主张中的单一或复合的固有名词构成一定的指示。”

5. 语用含意

例文11.

夫: いま何時かな?

现在几点了?

妻: そうね、いま先、新聞配達が来たわよ。

嗯,刚才送报纸的来了。

言外之意: 妻子:(准确的时间我不清楚,但是)刚才送报纸的来了。(所以,可以推算出大致的时间。)

例文12.

女は女です

女人是女人。

解析: 从好的方面来推意,女人是:细心的、爱美的、心灵手巧、富有同情心、善于交际。从坏的方面来推意,女人是:心胸狭窄、争风吃醋、爱逛街购物、比较柔弱、善变的。

例文13.

やはり子供は子供だ。

孩子就是孩子。

解析: やはり子供は子供だ ”这类语句的表达,从逻辑上来说,谓语表达出来的内容毫无意义。也就是说,不能给予听话人任何新的信息。但是,根据语用学的推论,可以带来各种各样的意思。

6. 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它旨在回答语言是怎样用之于“行”,而不是用之于“指”这样一个问题,体现了“言”则“行”这样的语言观。以下几种句式可以表现出“言之必行”的意义所在。

陈述句:

我爱你。(对方有做出“明示”回应的义务——“是吗?”“没有弄错吧?”)

今天星期六。(妻子希望丈夫陪她上街、做家务、带孩子游玩)

疑问句:

你爱我吗?(要求对方做出应答——“怎么说呢?”“我喜欢你”)

命令句:

去把房间扫一扫!(对方即使不愿意,也得遵旨行动)

言语行为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哲学家首先提出,在此后的二三十年间,在语言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这一理论本身的合理性、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语言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在语言学界一度出现了“言”必称“行为”的局面,语言学的研究得到了深入和拓展,语言学文献大为丰富。这一理论无疑为我们对语言本质的理解和解释提供了新的视角。

当然,这个理论的出现也曾经引起过很多争论,如今,相关争议已渐渐平息,言语行为理论在语言研究中的地位已经确立,这一理论已深入人心,在各种语言研究中“行为”这一概念常被用作研究的基点。了解这一理论的源起和基本内容对语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塞尔(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

只要对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稍加观察便可以发现,语言具有间接性,也就是说人们常常不是坦直地去说自己想说的话,而是通过某种方式间接地表达自己。这种语言使用中的“拐弯抹角”的现象就是语言的间接性。间接地使用语言是人类语言交际的一个普遍现象,在任何语言中我们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这方面的例子。

例文14.

这儿很热啊。〈陈述句→请求句〉

例文15.

这里有XO吗?〈疑问句→请求句〉

解析: 字面意义和话语意义之间存在差别,解释间接语言的切入点在于听话人要善于推断说话人的话语意义,这也是语用学研究的课题。即塞尔提出的:实施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

7. 面子和礼貌

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

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肯定、喜爱。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盛情的邀请,或者公司召开的某个会议上进行的讨论。

例文16.

你今晚一定要来吃饭哟!

例文17.

你的意见有一定的道理,但有成本上的问题。

解析: 例文16实际上是在损害被邀请人的消极面子,因为你怎么知道别人一定愿意吃你这顿饭呢?而例文17中的提案者本希望自己的提案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却被参会者指出成本方面的问题,这明显损害了提案者的积极面子。

另外,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或许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天,某个女同学在你面前晃过来晃过去,她要做什么呢?有一种可能性:她今天穿了一套新衣服在显摆呢,想得到别人的赞美。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例文18.

A:今年的潮流不是这个颜色哟!

B:我看样式还可以,花了100多元吧?

C:哟,很漂亮!(很贵吧?)(在哪里买的?我也去看看!)

解析: 从以上的三个评价来分析,A是直接否定了女同学的服装,不客气地打击了对方的消极面子;B虽然肯定了衣服的样式,却降低了衣服的价格,因为衣服原来的价格是600多元,故仍可视为是一种损害消极面子的行为;而C的评价让人听起来很舒服,为什么呢?因为C维护了别人积极的面子,对衣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美。

8. 笑话的语用分析

笑话的研究历史十分悠久,对其引起发笑的原因的考察,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

亚里士多德的见解体现在《诗论》中:喜剧是丑陋的,滑稽的,也是一种失态表现,但是,它并不给人带来痛苦,或者危害,只能让人感觉好笑。

突然看到美女而笑出声来的正常人大概没有吧?除非是花痴!日本有代表性的“能剧”看过吗?其中的“小面”表现的是“端庄的美女”,带有一种威严。看到米罗的维纳斯,没有人会因为她没有胳膊感觉滑稽好笑吧?人们往往被维纳斯崇高的气质所折服!

笑话的例句很多,参加语用学课程的学生都喜欢与笑话相关的语用研究。

例文19.

〈胸〉男の人は熱心に求愛して、女の人に。

男人对女人热心地告白。

男: ぼくは、あなたに この胸の内 を見せたい。

我想让你看看我的胸怀。

女: まあ、 素敵なワイシャツ ですこと

哇,的确是很漂亮的白衬衣。

解析: 男人想让女人看到自己对她充满爱慕的内心,在实施一种热烈的表白。但是,女人似乎不想接受男人的感情,又不想伤害对方,所以,采用一种委婉的转移话题的方式,拒绝了男人的示爱。弗洛伊德称这种思考方式为语用学上的“转移”。

9. 语用修辞

(1)明喻和暗喻

二者可以用有否带有“好像”“仿佛”一类标识来区别。

我们来看看以理查德一世为主体的比喻类的具体例句。

例文20.

リチャードは獅子のように勇敢である。 〈直喩〉

理查德像狮子一样勇敢。〈明喻〉

リチャードは獅子のようだ。 〈直喩〉~〈隠喩〉

理查德像狮子一样。〈明喻〉~〈暗喻〉

リチャードは獅子だ。 〈隠喩〉

理查德是狮子。〈暗喻〉

例文21.

思い知らせてやろう、君の白鳥がただの鳥であることを。

你要知道,你的白天鹅只是一只鸟。

解析: 例文21中,可以将暗喻“天鹅”换成明喻的形式“像天鹅一样品格高尚、美丽的女孩子”,而“鸟”的比喻说法,可以解释为“像鸟一样品格低下、丑陋的女孩子”,展现出下面的变化过程,由明喻逐渐转变为暗喻。

(2)讥讽

例文22.

A: 日本の土地が狭ければ、富士山を削って琵琶湖を埋め立てばいい。

假如日本国土狭窄的话,削平富士山来填平琵琶湖不就行了。

B: 君は、本当に天才だよ。

你可真是个天才呀!

解析: 提到天才,人们依据认知想到的是“超凡的人”“优秀的人”“聪明睿智的人”“大思想家”等。而这里的“天才”却似乎等同于“傻瓜”的意思,整个句子表达的是:“你真是个傻瓜!这种怪念头都会有!你不知道富士山、琵琶湖是日本的象征吗?!”将该话补充完整,即:

你可真是个天才(所以才会有这种荒诞的想法)

这样的理由句,在常识上是不可能成立的。于是,将“你是个天才”置换成意思相反的“你是个傻瓜”的话,就变成下面的理由句:

你可真是个傻瓜(所以才会有这种荒诞的想法)。

若变成这样的句子,逻辑上会让人接受和理解。于是,通过这种逆转表现出的语句的意思,能抓住说话人的真实意图。所谓讽刺的手法,都是违背这种会话质量原则的说话。

10. 语用失误

能指出下面几个例句有什么毛病吗?

例文23. 广州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例文24. 请勿吐痰。

例文25. 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到吸烟区吸烟。

解析 例文23中的“大家”包括号召人自己了吗?例文24的句子不完整,吐痰这种生理行为是不应该被无理禁止的,若添加“随地”二字,就符合常识了。例文25在逻辑上是不合适的,如果是为了健康,就不应该吸烟,所以例句中去掉“您和”两个字比较合适。

(1)句法上的不妥

A. 杨忠汉 很苏州 ,他比谁都 苏州

B. 放下 昨天的 辉煌 迎接 明天的 精彩

(2)语言的变异

英语中的“OK”在中国似乎被泛滥地使用,该词汇本身并无“夸奖”的意思,但是,我们看看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广告:

黄金店:本店的黄金确实是OK!

熊猫基地:我国繁殖大熊猫,OK了24胎!

某商人:我的生意OK了!

酒楼OK!住房OK!

11. 相关课题

在外语教学中,遇到比较多且实用的还有翻译的语用观、文化的影响所造成的语用差异。

(1)翻译的语用观

包括怎样处理作者叙述语言中的隐含意图;如何处理三个对话意图的干涉;如何把握翻译的创造三个方面。

(2)文化的亏损

主要体现在笔头和口头的翻译方面。因为文化共核对翻译的显示调节作用,文化含量重的发源语在向不可译靠近。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文化的差异

例文26. 林姑娘—— Miss Lin

例文27. 曾经拥有—— ありました

第二,三重解释学的偏离(阅读——翻译——阅读)

第三,换码的亏损现象

·客观世界进入语言世界后被打了折扣。

·语言符号有限,不能与极为丰富多彩的世界逐一对应,所以会出现“词不达意”“千言万语说不尽”“难以用语言表达”等表达,说明语言符号不如现实世界丰富。

·语言总是落后于现实,客观世界出现很多新生事物,语言中与之相对应的表达却不能及时跟上。

·人类情感世界进入语言世界时,受到更多的亏损。 +WCjIFPo+dPDZZukg2SH3xVdpSCPYAPhXE/A9Wn1zt8GnuQVof1nkDkHWr/t3nU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