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非人的艺术与文学

原子物理学家欧本海默氏,特别注意到现代的艺术家,是处于很孤独的境地,而寄与以同情;因之,想使大学向这些艺术家开门,让大学作为沟通调和各种不同事物的园地。

这我在五月三十及三十一日的本报上,已约略介绍过了。但欧本海默氏,毕竟只是具有一副好心肠的物理学家;他看出了问题,并没真正了解到问题。其实,现时艺术家的孤独,乃是来自他们自己背弃了人,有意地走向非人的世界。在非人的世界中,只是一片荒寒、黑暗,连孤独的个人也难于存在的。

法国的物理学家彪封,于一七五三年的学士院入院的演说中,特别指出物理的研究,是属于客观世界;而文学、艺术,才是属于人的自身,所以他提出了“文体即是人”的一句有名的口号。一般地说,艺术、文学的世界,才是人类自身活动的世界。谁知在两百年后的今天,不仅在机器、货币、信用中,人失掉了自己的主体性,乃至消失了自己,即在艺术、文学中,也消失了自己,而将使这一世界,成为没有人的世界呢?

在当前艺术、文学的圈子里面,其派别之多,新陈代谢之快,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但若总其归趋,或者可以概括称之为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是离开自然,超现实是离开人生、社会。这种抽象与超现实主义,以二次世界大战为中心,在一九五〇年,达到了它发生以来的绝顶。它把以前一切艺术的观念与传统,完全加以解体、粉碎了。艺术已经不是美的,也不是生命,也不属于精神。它断绝了对全人类的责任或关系,而与之背驰、反抗;爆破了人类的良心及由良心而来的活动,以还原于原始的黑暗混沌之中。他们倡言“艺术是愚劣”,是“故意的疯狂化”。他们要由一切的混乱,由反自然的黑暗,以开辟出新的领域。艺术家与诗人,为了创作而必须集中其精神与生命,这乃属于过去之事。他们认为“艺术是各种零星事物的装配”,“鹦鹉、白痴、自然力,都能创造艺术”;“钉子、头发、车船票、瓦砾、木片,都是可以使艺术家得到满足的材料”。尼采曾经说过,“艺术是最后的虚无”;而今日则是由美的破坏,被破坏了的美,以求得某种解放的快感与陶醉。达里把这种破坏美学,定义为“由具体的非合理性而来的色彩的瞬间摄影”。最简单的例子,有人要求“把在厕所里的东西,作为喷泉而出品”。所谓具体的非合理性,究其极,乃是成为梦呓、疯狂的人们内心深处无意识层的解放。因为他们所要求的只是无意识层的解放,所以他们便大声疾呼:“决不考虑艺术,决不考虑构成。”于是所谓艺术活动,只是一种纯粹无意识的冲动。

写过《恶之华》的波特莱尔,曾经努力使诗非人化,使诗从人或感情分裂开,只是向下部作无限的发掘、堆砌,这是今日诗的超现实主义的基点。波特莱尔说:“非人化是我的课题。”又说:“不感动而集中自己的便是诗。”他要从感情的陶醉中逃脱出来,以发现目不能见、耳不能闻的深渊深谷。诗由此超出了现实的人生社会,这真正是今日诗人们所追求的方向。

真的,恰如西班牙的Orte.Gayga Sset所说“近代文学的特质,在于它的非人化”。非人化,即是超现实主义的具体说明。Garcia Lorca,他写了一首仅仅由叫声和椭圆形所形成的诗;他所表现的,不是任何人的叫声,而只是在那处有了叫声,有了椭圆形,这是人类以前的风景。并且“在椭圆形的长弦上,风正在战”。R.Alberti写的恋的悲哀,决“不是哭被葬于西风之中的某小姐,而是某小姐的头发在哭,化装工具在哭”。“太阳为电流所杀,月亮完全炭化”,这是他们所追求的境界。在今日诗人里面,只有物体化了的非感情的事实,而没有人的存在。

但是物体化了的物,并不是一般人所共见共闻的现实之物,而是要使现实之物归于凝固,想在凝固沉淀的自然之中,把握住寒冷而荒漠的生命。这是没有人性的生命。没有人性的生命,是不与其他生命相通相应,而成为非常孤苦零丁的生命。这种生命的本身即是一种孤独恐怖,所以绝对的孤独与恐怖,便成为现代诗的另一向往。

现代艺术、文学的上述倾向,对传统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彻底的革命。但是若稍加分析,即不难发现这是虚无世纪中反常的无穷苦闷的时代告白。其主要根源,乃对于现实的绝望与恐怖。在极端恐怖与破坏,及非人的疯狂的重压之中,人们追求疯狂的自由的缺口,恐怕只能通向毁灭,预先为毁灭准备一个广漠的墓地罢了。这大概就是现代艺术家们所要完成的时代使命。

一九六一年七月十七日《华侨日报》 XyBSdwblyZU1+LujCPun0hr9UARRYVp+OlEfGM5UY+aqqlyeVqmnrjtpTHgU75a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