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现代艺术的永恒性问题

现代艺术的精神背景,是由一群感触锐敏的人,感触到时代的绝望,个人的绝望,因而把自己与社会绝缘,与自然绝缘,只是闭锁在个人的“无意识”里面,或表出它的“欲动”(性欲冲动),或表出它的孤绝、幽暗,这才是现代艺术之所以成为现代艺术的最基本的特征。至于艺术自身的历史演变,新形式的追求等等,都是副次的因素,都是第二流以下的作家们所打出的口号。因此,我年来认为这是艺术中的一种过渡现象;在此种艺术的自身,可以作为历史创伤的表识,但并没有含着艺术的永恒性。假定在人类内心的深处,萌动了新的希望,个人与社会,得到了新的谐和,则艺术会从逸脱了的轨道中走回向正常的人性发掘、表现。不过,由绘画来看,现代艺术中的抽象主义,美国则出现了破布(有人译作普普,都是音译)主义;变是变了,但这到底是更进一层的堕落,抑是梦魇后的兴起,却很值得思考。

法国的新具象主义,我曾简单介绍过一位日本画家兼画论家福田新生氏的观点。这里,我想简单介绍日本另一位长期住在巴黎的画家今井俊满氏对破布艺术的批评。今井氏在十一月十、十一两日的《读卖新闻》上,发表了《世界美术的内幕》一文,他以抽象主义者的立场,在此文的前一部分,主要感慨于巴黎画坛画人的没落、穷苦;后一部分则主要是为了美国破布艺术得到了今年意大利伯勒奇国际美展的大奖而发出深切痛恨之声。

据今井氏说,美国刚满三十岁的破布画家罗西亨巴格之所以能得到今年国际美展的大奖,是来自美国政治的压力和策略的运用;这完全是由“美国画坛的国粹主义”及画商的商业资本所绵密计划的一种“远征的行动”;“想以此来夸示美国画坛的进步,成为对欧洲精神征服的十字军”。“审查委员会的强制的政治性”,引起了欧洲很大的反感。报纸上对此的报导,都标“伯勒奇的叛逆”、“欧洲的殖民地化”这一类的大标题。并因此而引起巴黎画坛的团结。

破布艺术的源泉,是来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中逃到瑞士去的几个逃兵所发动的达达主义,所以许多人称破布艺术为新达达主义。达达主义是彻底反对一切理性、一切秩序、一切价值的“无意识主义”。“达达”的名词没有任何含义;“破布”的名词,也没有任何含义。把旧纸条、旧布条、乱绳索,这类的破烂东西,贴在不知所云的画面上,这便是破布艺术。我称之为“破布”,有音译兼意译之妙。据今井氏说,这也可能是对美国社会的一种批判,但“这是无益的事,这是丑恶万岁”。“这种破烂物体的利用,是嘲笑人类,想将人类加以奴隶化的一种性欲变态主义(Masochism)。”

今井自认为他完全没有妨碍或反对他们这种工作的意识,也不是在艺术中强制某种规律性。但他认为“不可把艺术所要求的永恒性,及为了此种永恒性的某种价值的严肃探求,和这种‘没有明天的自由’,仅倚赖于无意识或偶然的怠惰的积累之上所作出的东西,作同一的看待”。他认定破布艺术“是完全没有美的意欲,也不是革命儿(原注:造形上没有走出立体主义的一步);更没有任何理论家,连人类尊严的初步艺术观念也没有”。所以今井氏认为破布艺术向伯勒奇进军的胜利,“可以说是对于保有数世纪以来的明确思考,及最纯粹、最宗教的欧洲文化的一种征服;是由他们的幼稚作品、方法,否定了一切的造形言语;是破坏绘画的野蛮主义(Barbarism)的威吓”。

从今井氏的文章中,可以看出美国的商人和花花公子们在人类文化尊严面前所玩弄的金元魔术,是如何引起了欧洲人的愤怒。由哈佛的费正清们所玩弄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魔术,其刻毒性比这还大得多。不过,我虽然完全同意今井氏对破布艺术的批评,但今井氏以抽象艺术为批评的立足点,却正合于孟子所说的“以五十步笑百步”。今井氏自己也说得很清楚,“四十年前巴黎的达达主义者们,在健康情况与讽刺之中,用胡闹的方法,切开了现代绘画的通道。没有达达意识,可以说现代艺术便不能成立”。所以抽象艺术,正是达达主义的支子。

抽象主义,较之达达主义,加入了某程度的思考性,多了若干艺术自身的意识;因之在性质上,不似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过分的狂暴。不过,抽象主义者,并没有真正从达达主义者的“无意识”基盘之上摆脱开,甚至他们也不想摆脱开,而甘心停留于无意识的假眠状态。所以他们的思考,是完全孤立的思考。他们的艺术意识,是彻底主观的艺术意识。我并不是主张一个艺术家,要以模仿自然为职志,一定要接受社会的各种教条;而只在强调指出,正常的人性,由正常的人性所发出的精神状态,自然而然地,会以某种程度、某种意味与方式,把客观的自然、社会,吸收进来,而与其发生亲和、交感的作用。所以有永恒性的艺术,都是成立于主观与客观相互之间的关系;由向主观与客观两极的距差不同,便产生各种不同的流派与作品;这是出于正常的人性之自然,也正是艺术的永恒性得以成立的根据之所在。而其对科学的抽象而言,它的具象的表现形式,也是正常的美的观照所自然而然地所要求的形式。纯主观的抽象艺术,乃是出自变态的,因而是闭锁的人性、心理状态。他们根本失掉了人性最基本作用之一的美的观照的作用。

同样的变态心理状态,在欧洲则是来自“饥寒起盗心”,因而表现为横决;在美国则是来自“饱暖思淫欲”,因而表现为轻狂;在落后地区则是来自对欧美的盲目崇拜,因而表现为鹦鹉学语。鹦鹉只能学到两种简单的语言——恭维和谩骂。好不容易作为一个抽象主义画家的今井氏,肯提出艺术的永恒性的问题。但我可以承认发生于一九五八年的破布艺术,大概它的寿命,我同意“会以刚得意大利的国际美展大奖而告终结”的今井氏的观点。可是,今井氏把抽象艺术和艺术的永恒性连结起来,恐怕是今井氏的纯主观的自我陶醉吧!永恒性不能成立于变态的人性之上。奥林格(W.Worringer)在《抽象与感情移入》一书中所说的东方为了要求永恒而走向抽象,实际乃是指明东方文化的落后性;最低限度,这是中国人所不能承受的。(原载《华侨日报》)

一九六五年一月一日《民主评论》第十六卷第一期 bVMnmyXpKGJEGZwxjch5OjM6l+H9Vb1uKmF8DGRCbHNXj0mTgDEMaltfb0vyQgA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