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泛论形体美

希腊很早便以真、善、美,为人生所追求的三个理想目标。许多人认为希腊文化的精神是艺术;艺术的最大成就就是雕刻,雕刻的取材,是人体的形态美。不过,他们当时的社会,对女性是采取非常轻视和抑压的态度,所以雕刻多取材于男性而很少取材于女性。但毕竟代表形态美的是女性而不是男性。希腊男性雕刻的灵魂,依然是被隐藏着的女性而不是男性。

形态美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似乎没有希腊的幸运。就现在可以知道的古代三大形态美——妺喜、妲己、褒姒而论,因为她们在政治上与亡国的惨祸连带在一起,使古代的人引为大戒,于是以最大的力量,歌颂文王的后妃,说她的伟大乃在德而不在色。其实,有德而无色的女性,有如又苦又涩的营养品,对人生总是一种缺憾。而今日成为卫诗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对女性形态美的歌咏,正与希腊的石像,同其不朽。

现在,正是心理变态的时代。变态之极,艺术不再是美的升华而趋向为美的否定。毕加索只有把自己的太太画成三只眼睛的怪物,才能满足自己艺术创造的冲动。其实,在现实世界中,毕加索的内心,可能因自己未曾得到最后的形态美而会有时感到空虚、叛逆,但我相信他决不会要三只眼睛的女性做太太,即使有这种三只眼睛的女性。女性的形态美,将成为美的永恒的定石,将成为扭转当前艺术变态心理的强有力的契机,这是我相信的。

不过,形态美虽然可以通过雕刻、绘画、诗歌而使其长春不老,但形态美的自身,因生理的无可奈何的限制,却和英雄人物一样,永远是带着悲剧的命运,袁子才“美人有寿已无恩”,正说明了此一悲剧命运的性格。汉陈皇后奉黄金百斤,向司马长卿买赋;明末卞玉京,因自伤憔悴,而与吴梅村避面绝缘;这都说明此种悲剧命运的残酷。因此,形态美的自我完成,也常常和英雄的自我完成一样,只能诉之于悲剧,所以项羽宁以头颅赠故人而不肯渡过乌江,这便足使拿破仑大为减色。至昭君能琵琶出塞,杨太真得宛转马前,这是她两人真正美的完成;遂使青冢黄昏,马嵬片土,永远系人留恋。

从上述的观点说:最近玛丽莲·梦露的自杀,或许是她最聪明的选择,也许是美的自我完成的一个不太高贵的例子。我说她不太高贵,是说她被世人所认取的性感之美,在美的价值衡量中,恐怕只能居于最低级的地位。美之所以可贵,因为它是缥缈的,想象的,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太现实化了的东西,便是商品而不是美。但这不是玛丽莲·梦露之过,而是这一时代之过。这一时代的下流根性,只能把美变成商品而加以糟蹋。玛丽莲·梦露以裸体表现她的最后,这或许是她对此一下流时代所作的抗议。

“善”和“美”,与“真”有所不同。“真”可以自己加以表明,但“善”和“美”,只应由旁人认取,而本人却最好在追求之际,又能把它忘掉。一个自以为善的人,固然对于善是一种损害,一个经常自以为美的人,对于美恐怕也是一种损害。因为美不能离开形态,但美也同样不能离开纯静雅洁的心灵。美的无限价值,主要是使人通过形态去把握心灵所引起的想象。一种自以为美的人,便把自己束缚在自己形态之上,阻碍了心灵向其他方面的发展,于是没有动力与烘托的形态美,也便容易僵化。

更重要的是,美以悲剧而完成。但任何人都希望以幸福结束自己的人生,决不愿以悲剧结束自己的人生。而旁观的人,只可以欣赏、赞叹已经发生了的悲剧,决不应希望他人发生这种悲剧。由悲剧向幸福的转换,便要求美的自身,有种合理的转换。向学术与事业方面转换,当然是很理想的。但这并非任何人都能做到。所以对一般女性来说,应当由形态之美,转换为家庭生活之美。相夫教子,使一家人都过着和谐而上进的生活,丈夫认为是贤妻,儿女感觉到母爱,社会认为是一个美满家庭,这其中,酝有无限的温情,也即酝有另一形态的无限之美。这种美,因没有生理的限制,是永不会破灭,是永不会被遗弃的。每一女性,都可作这种转换;但有一个先决条件,便是,要在爱美之中,同时忘记自己的美,以免把自己的精神,拘限在自己的生理形态之上。从这一点说,当了国姐、世姐的女性,可能不一定是很幸福的女性。因为她自己的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常常不容许她作必需的转换。

一九六二年八月廿六日《华侨日报》 7BwcFJNwljd7fdvTabBHU0i1K0qtQqzNsOK97losgIUmrtHygDGGIbcBSb7s43Y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