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乙集自序

继《学术与政治之间》的甲集后,又选印出这部乙集,完全是由于中央书局的朋友们的好意。在乙集里,学术性的讨论超过了政治性的讨论,这只说明我个人生活的环境与心情正在天天地演变。倘由此而能演变到将我的余年完全埋葬在书房里面,那将是人类对我所作的最大恩赐。我希望能得到这种恩赐。

在乙集里面也收有若干在情调上与全书并不十分谐和的文章,这纯是留作个人生命历程中的纪念,希望读者与以原谅。

对于无涯的知识,每个人都是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对于无穷的人生境界,每个人都可以当下自足,但同时也会感到仰之弥高。自己所没有研究到的知识,应谦虚地予以保留;自己所没有达到的人生境界,应虔诚地加以尊敬。我觉得这是作为一个学人所必须具备的良心,也是“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思想自由的基础。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便要独断地加以打倒;自己所未达到的人生境界,便要武断地加以踏平;每个人觉得自己就是知识世界的全体,自己就是人格世界的全体。像这种精神中的各个极权王国,若不设法把它敞开,则人类的文化、个人的生命都将感受到窒息,而失掉谈文化、讲思想的真正意义。

许多精神的极权王国之所以形成,我怀疑它和今日的政治问题有种共同的心理因素,即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过分的自卑感。在现实政治中本找不出圣贤,便不能希望搞现实政治的人能放弃个人的权力欲望。但有的人,在民主政治体制之下,一样可以得到光荣的权力;可是他们宁愿面对社会、面对世界,说出许多自损尊严的虚辞诳语,以求达到欲盖弥彰的反民主自由的目的。在他们的各种说法中,决找不出可以作为反民主自由的任何根据。然则原因到底何在?恐怕只是由于在各个人念虑的几微之际,有一种“满身污秽”的自卑感觉,因而只想躲在薄暗的殿堂里面,不愿照见民主自由的太阳。此种自卑心理的未能解除,结果造成了国家和政治中各个人自身的不幸,是非常显而易见的。

在今日,既有人以满身污秽的自卑心理来面对政治问题,也有人以“满面羞惭”的自卑心理来面对文化问题。在此种人的心目中,觉得只有咒骂侮辱自己的历史文化,才能减轻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罪孽感。这恰和共产党里面许多人为了“丢掉历史包袱”所作的坦白心情,一般无二。政治上反自由民主者口头上的理由,是说中国不合于自由民主,亦即是承当不起自由民主;把个人承当不起的自卑心理,投射在整个的国家身上。文化上反历史文化者的口头理由,是说不打倒自己的历史文化,西方的文化便走不进来;把这一代人的阴鄙堕退,一笔写在自己的历史文化身上。其实,人类文化都是由堂堂正正的人所创造出来,都要由堂堂正正的人所传承下去。只有由平实正常的心理所形成的堂堂正正的态度,才能把古今中外的文化平铺在自己面前,一任自己理性良心的评判、选择、吸收、消化。满面羞惭的自卑心理使一个人在精神上抬不起头来,这固然不能正视自己的历史文化,同样也不能正视西方的历史文化。在此种情形下,纵然有少数人能认真做一部分西方文化的研究工作,但其内心深处好像旧社会里不敢抬头的男女恋爱,很不易为国家得到结婚生子的结果。何况抱着此种心理的人,多半是东张西望地混过一生,最后还是对文化交白卷。

因此,人格尊严的自觉是解决中国政治问题的起点,也是解决中国文化问题的起点。一个人,一旦能自觉到其本身所固有的尊严,则对于其同胞、对于其先民、对于由其先民所积累下来的文化,当然也会感到同是一种尊严的存在。站在人类共有的人格尊严的地平线上,中西文化才可以彼此互相正视、互相了解。在互相正视、互相了解中吸收西方文化,这有如一个像样的民族资本家和外国工商业者作经济来往一般,倒真能做点有规模、有计划的以有易无的两利生意。我不认为在买办式的精神状态下,甚至是在乞丐式的精神状态下,能有效地吸收世界文化以发展自己的文化。同时,西方人要靠这种买办式的东方人来了解东方文化,也同样是非常可悲的事。

年来在学术上我和时贤所发生的争论,决非出于个人僭妄之心,想用我的学问去压倒时贤的学问。我很坦白地承认自己并没有学问。只是从时贤谈学问的态度中引发我上述的感触,因而不能抑制自己,写出了这种感触。把政治上的感触写出来容易,但把文化上的感触写出来却相当地困难,因为这要冒着社会风气的大不韪。现实政治上的压力,在形式上很重,而在精神上却很轻。社会风气的压力,在形式上似乎很轻,而在精神上却很重。一个人的生命,若非不幸而完全沉浸在这种时代感触之中无法自拔,谁又肯冒双重的压力,以自甘孤立于寂天寞地之中,而可不惧、不悔、不闷?假定我所感触的毕竟无法与此一时代的心灵相感相通,则我恳切地希望我的感触只不过是个人无病呻吟的谬见,以让我们的时代能背弃我的感触而向前迈进。至于我在讨论中常常不免对人用上过当的辞气,这完全暴露我作人的修养还无法克制在执笔时的心情。我把这种辞气照原地保留下来,借此表示我内心的愧疚。

当我忙于授课的时候,省立农学院的高希均同学肯自动为我细心校正印稿,因此使我得节省不少的时间精力,这和中央书局愿出力印行此集的朋友,是同样值得感念的。

一九五七年双十节徐复观志于东海大学宿舍 mNvq/owEj5f28THGgli0kOgiDkbjeHcj1T55BI/QNLNHpMgUaA3X0mOOm7af/XT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