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周初人文精神对人性论的妊育及其极限

在上述的周初道德的人文精神觉醒之下,人开始对自己的行为有了真正的责任心,也即是开始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某程度的自主性。但他们行为的根源与保障,依然是传统宗教中的天命,而尚未达到在人的自身求得其根源与保障的程度;因此,此一历史黎明的阶段,为后来的人性论敞开了大门,但离真正人性论的出现,尚有一段很远的距离。所以,《召诰》上“节性,惟日其迈,王敬所作,不可不敬德”的“节性”,只是由“敬”而来的节制个人的欲望,没有后来性论上的意义。阮元对节性的解释是“性中有味色声臭安佚之欲,是以当节之”, 并不算错。他的错处,在于根本不了解同一“性”字,随时代及思想家的立场不同而演变,他根本没有历史的观念,以为一个名词成立以后,不仅会永远不变,而且应以最古者为标准;所以他接着说“古人但言节性,不言复性也”,这便非常可笑了。同时,《多方》有“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两句话,通常解释作“人的或圣或狂,只决定于自己一念之间”,而非常被后来的思想家们所重视。假定这种解释是对的,则这句话实际与《论语》上“我欲仁,斯仁至矣”的话,同其内容,因而有很深的人性论的意义;但就周初一般的思想大势看,是不可能出现此一思想的。所以此处的“念”,固然离不开心;但并不是在心的自身上转动,而系向外在的天命上转动。所谓“罔念”、“克念”,只是“不想到天命”,及“能想到天命”的意思;而这里的天命,已经是赏善罚恶的监察性的天命。下文接着说殷纣“罔可念听”,是指不念听天命而言,即可作此一解释的证明。

不过,人既是由天所生,人的一切,都是由天所命,而此时已有道德性的人文精神的自觉,则人的道德根源,当亦为天所命。所以《召诰》说:“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历年。”“命哲”,乃是天命的新内容,此一观念,为从道德上将人与天连在一起的萌芽,这是“人由天所生”的应有的涵义,尤其《召诰》认为天之命哲,命吉凶,命历年,并非预定而固定的,而是不可知的;所可知者,只看各人开始的努力如何(“知今我初服”)。 因此,便有“自贻哲命”的观念,这更和性善说很接近了。但此时“命哲”的天命,尚未进入到人的性里面。“自贻哲命”,不是从内转出,而只是向上的承当、实现。因此,这依然只能算是性善说的萌芽;和真正性善说的成立,还有一段相当远的距离的。但周初的忧患意识、敬、命哲等观念,实奠定中国精神文化之基型,给后来文化发展以深远之影响。 tKONfIikylWMMckpoBm1cDDN0bd0LY72mpbx0RcqEEa7A09Tlz5LW+81SObPzWD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