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春秋时代的五行观念

现在再看五行方面的情形。《史记·历书》谓“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这是以五行起于黄帝,当然是附会的,不足置论。传统上认文献中出现“五行”一辞最早的是《尚书》中的《甘誓》,其次是《洪范》。这留到后面,另作研究。《尚书》中的《周书》中,无五行的名词、观念。整个《诗经》中,同样的没有。在《左传》、《国语》中,才有五行的名词、观念。一般所说的五行,是构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原素,有同于印度佛教之所谓“四大”。但对五行观念的运用,却主要是放在由这五种元素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生相胜的相互关系上面,以说明政治、社会、人生、自然各方面现象的变化。以下,看《左传》、《国语》中的五行,是否与上述的观念相应。再推上去考查《甘誓》、《洪范》中的五行观念。

《左传·文公七年》:“晋郤缺言于赵宣子曰……子为正卿,以主诸侯,而不务德,将若之何?《夏书》曰(杜《注》:逸书也),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以上《夏书》之文,下乃郤缺之解释)。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六府三事,谓之九功;火水木金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按上引《夏书》之文,见今伪古文《虞书·大禹谟》,而杜《注》则以为系逸书,则郤缺之所谓《夏书》,当然与伪古文《尚书》之《大禹谟》无涉。谷为生活之重要资材,此处之水火金木土与谷并列而为六府,其并为民生所不可或缺之生活资材可知,正因为如此,故与正德利用厚生,同为政治设施上之重大目标,故合称为“九功”。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子罕曰……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孰能去兵”,古人因手指为五,所以好以五为事物之定数,而六府中之谷,实为土所产生,因此,六府亦去谷而称为“五材”。就其为人所蓄聚而言,故称为“府”;就五者之功能而言,故称为“材”。五材为生活所通用而不可缺,故又称为“五行”。《论语》“子张问行”,“行”乃通行无阻之意,五行者,乃五种通行应用之资材,所以别于一般的资材,以见其特别重要。由五行亦可称为五材之事观之,其原始为五种实用资材,盖毫无疑义。

《左传·昭公十一年》晋叔向答韩宣子“楚能否克蔡”之问,有谓“且譬之如天,其有五材,而将用之,力尽而敝之”。杜《注》:“金木水火土,五者为物用,久则必有敝尽。”据此,则此处之五材,其为人所用之实用资材,亦无疑义,否则不会有“力尽而敝之”的情形。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子太叔答赵简子问礼:“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按“生其六气”,是就“天之明”来说的;“用其五行”,是就“地之性”来说的。此处,分明以五味、五色、五声为六气所出,而未尝以其为五行所出;因五行为地所生之五种实用的资材,故人得而“用”之。不过,因为这是五种最重要、最基本的资材,所以便把它作为地生万物的代表。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晋蔡墨答魏献子“虫莫知于龙”之问中有“……官宿(安)其业,其物乃至……故有五行之官,是为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勾芒(杜《注》:‘正,官长也。’竹添光鸿《左氏会笺》‘此文以五正言之,则为古之官名,非神名也’,甚是),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献子曰,社稷五祀,谁氏之五官也?对曰,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勾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世不失职,遂济穷桑,此其三祀也。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此其二祀也。后土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按依蔡墨所说的原文,社稷五祀,分明是对于主管木、火、金、水、土、稷的几个成绩特别好、有功德于民的几位好官员,死后加以祭祀,这种死后的祭祀,与生前的“列受氏姓,封为上公”,同样是崇德报功的意思,与天神地祇毫无关系。而此处的五行,都是民生不可缺少的实物,与“稷”是民生不可缺少的实物,完全是一样。这和后来的五行观念,全不相干,所以才说“实能金木及水”,即是能把金木及水的资材培植管理得很好,等于柱和弃能把“稷”培植管理得很好一样。把五行当作五种天神,这到秦以后才渐渐形成的。但过去的注释家不了解这一点,所以此处的杜《注》说“五官之君长,能修其业者,死皆配食于五行之神”,这真与原文离得太远了。后来环绕“五祀”所发生的论争,都是因没有历史发展观念而来的盲人摸象的争论。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赵简子问于史墨曰,季氏出其君而民顺焉……对曰,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陪贰。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体有左右,各有妃耦。王有公,诸侯有贰也……”按史墨即《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魏献子所问之蔡墨。五行若作为生物元素的气,即不应仅属于地。所以董仲舒便说“天有五行”(《春秋繁露·五行对》三十八),和此处之与天相对之“地有五行”,恰可作一明显的对照。前引《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子罕所说的“天生五材”的天,乃兼天地而言。

在《左传》中,有用水火的观念来解释天象,并因以论断吉凶的,如前所引之“水,火之牡也”之类。但后来五行观念中之水火,必与金木土三者排列在一起,以发生相生相胜的相互作用,而始能构成其意义。故《左传》中凡仅言水火的,皆与后来之五行说无关。借地上明显之事物,以言天象,古代都是如此。水火乃作用不同,但又相须为用之两物,故天文上借此两物以言其相类之天象,恐起源甚早。《诗经·豳风》“七月流火”,火是大火星,此即以火言天象。《淮南子·天文训》前段以水火言日月,此乃古代天文说法之遗,亦与其后面所言之五行,毫无关系。

《国语·周语下》“天六地五,数之常也”,韦《注》:“天有六气,谓阴阳风雨晦明也。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也。”这与前引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子太叔的话完全相合。《郑语》“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若此处所说的土金木水火五行,即后来五行的性质,则五行之自身,有其自动自主的运行法式,无待先王的运用。而先王也只能顺应五行的法式,不能主动地去运用它。由此可以断言这里的五行,指的是民生实用的五种资材。

总结地说,通过《左传》、《国语》,来看春秋时代的所谓五行,皆指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五种实用资材而言,决无后来所说的五行的意义。

不过,在上述的材料以外,尚应注意两个特殊例子:(一)《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十二月晋史墨答赵简子辛亥日食之问谓“六年及此月也,吴其入郢乎,入郢必以庚辰,日月在辰尾。庚午之日,日始有谪,火胜金,故弗克”,则是已以干支配五行而言生克,但《正义》谓“……日在辰尾,自谓在辰星(辰尾乃星之名)。庚辰入郢,乃谓日是辰日(庚辰是日之干支)。二辰不同,而以日在辰尾配庚为庚辰者,二辰实虽不同,而同名曰辰,故取以为占。此则史墨能知,非是人情所测”;又谓“虽食在辛亥之日,而更以庚午为占;按两者相去四十一日,舍近而取远,自是史墨所见,其意不可知也”。准此,则是此一纪录,并不能以后来干支配五行之说,作顺理成章的解释,只有采存疑的态度。(二)哀公九年“晋赵鞅卜救郑,遇水适火……史墨曰,盈(赵鞅之姓),水名也。子(宋姓),水位也。名位敌,不可干也。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水胜火,伐姜则可”。按《正义》引服虔以龟兆分土、木、金、火、水释“遇水适火”,果尔,则《洪范》言五行,而其七卜中,何以无五行一字?《春秋》之记卜者甚多,何以五行仅见于此一处?此说之不可信,甚为明白。又炎帝为火名官,详见于《左传·昭公十七年》,这里的“火”,是与云、水、龙、鸟连在一起,则此“火”与五行无关,尤为明白。而杜《注》赵鞅姓盈,宋姓子,何以为水名水位,皆不可解。水之胜火,乃显而易见的。可能此一现象,早为人所发现、应用,及五行新说逐渐成立,乃将此水胜之现象,推及于五行的全般关系,以成立五行相胜之说。这在发展上是非常可能的。《荀子·天论》谓“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故以水火作各种重要事物的象征,如前所述,其起源当甚早,不必与五行有关。尤其重要的是,五行演变而为五种元素以后,发生相胜相生的作用,此作用决非由抽象化之五元素所推论而得,乃系在使用金木水火土五种实物的经验中,始能找出其相胜相生的构造。《白虎通·五行》篇对五行相胜之理皆有解释,如“众胜寡,故水胜火也”,此当谓水多可以灭火;“精胜坚,故火胜金”,此当谓火可以烁金;“刚胜柔,故金胜木”,此当谓金器可以伐木;“专胜散,故木胜土”,此当谓木能冒土而出;“实胜虚,故土胜水也”,此当谓土可以壅水。可见一直到东汉,还是出于具体实物的构想。但土可以胜水,水又何尝不可以胜土?这已经没有什么道理可说。至于由《春秋繁露·五行之义》篇所说的相生,则“木生火”,这是由钻燧取火而来,这说法是可以成立的。“火生土”,当由火焚物成灰而来,这说法已经很幼稚。“土生金”,因金藏于土,故误以为金由土所生。“金生水”,当由金可融成液而来,水来于地下者曰泉,水来自天上者为“云行雨施”之雨,这是中国很早便有的常识,“金生水”的说法,简直是不通的说法。“水生木”,是因木须水的浇溉,但若说“土生木”岂不更为合理吗?由此可以了解,五行的相胜相生,实际是很幼稚乃至不合理的说法。若五行说之出现,一开始即是为了解释自然现象,则这种解释,与春秋、战国时代一般知识分子对自然现象所了解的程度,实有很大的距离。从一般的文化背景说,是说不通的。因此,在情理上,也只能假定五行原指的是人生日用的五种资材,后经社会逐渐傅会演变,扩大而为解释自然现象,及人事现象变迁的法式。在这种扩大中,不能不受原有实物的限制,虽然如后所说,它已因与阴阳观念的傅合而使其成为五种气(元素),但还脱不了这种幼稚而不合理的构造。历史资料正证明了这一点。 dUbXwF7DLsfgGbF5q1GpMad6o+RI//of8EO+VCcpyr1duuSzkjlJHqzBREPtMWV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