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蒙俄经济走廊与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及展望

金美花 [1]

摘要: 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东北亚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动力,也是调整东北亚价值链的重要平台,中蒙俄经济走廊需要大力推动与东北亚区域内日本、韩国及朝鲜等国家开展战略对接及经济合作,并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延伸至中亚及欧洲,最终形成欧亚经济一体化。

关键词: 中蒙俄经济走廊;东北亚;区域价值链

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框架下东北亚地区的第一个多边合作机制,也是推动东北亚开放型经济合作及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支撑。2019年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十二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发来贺信,指出:“东北亚是全球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共建‘一带一路’为拓展和深化地区合作持续注入新动能”,并强调“当前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有利条件不断累积”。贺信高度肯定了东北亚地区的发展活力,并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与东北亚地区的合作现状

2016年6月,中蒙俄三国首脑共同签署《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并确定32项有关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项目,其范围涵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通关便利化、能源合作、环境生态保护合作、科技及教育合作等不同领域。截至目前,中蒙俄经济走廊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对接欧亚经济联盟、落实《纲要》项目等方面均已取得丰硕成果,也为其与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引领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的构建

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六大走廊之一,是联通东北亚地区与中亚地区、欧洲地区的重要通道。2015年5月,中俄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在此基础上,2016年6月,中蒙俄三国首脑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同签署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中蒙俄经济走廊成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主要平台,为东北亚各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经济合作提供重要平台,也极大地吸引了区域内的发达国家日本与韩国,大幅提高日韩两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

随着“逆全球化”与全球价值链重组趋势的显现,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区域内的出口导向型国家面临日益缩小的海外市场,亟须在欧美市场之外寻求新的出口市场及经济增长动力。而东北亚地区不断扩大的开放合作趋势,尤其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及中亚地区蕴含的巨大的市场潜力,促使日本、韩国增强了区域内合作的积极性。2017年,韩国文在寅政府提出“新北方政策”,并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的对接;2018年,中日两国签署《关于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备忘录》;同年10月,中日两国首脑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期间就“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达成重要共识,为日本参与“一带一路”开辟新路径。日本与蒙古国早在2015年已正式签署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韩国也在积极推动与蒙古国EPA的签署。

(二)中蒙俄经济走廊为东北亚贸易合作提供新动力

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贸易畅通是走廊建设的主要任务及目标。自2000年以来,中蒙俄三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到2016年,三国贸易总额达50959.14亿美元,较2000年的4410.19亿美元增长了10倍以上。 [2] 在“逆全球化”兴起的背景下,2019年,中蒙俄三国的贸易规模仍达到52081.57亿美元,约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13.8%, [3] 其中俄罗斯在2019年和2020年第一季度的进口规模同比增长2.8%和33.5%,蒙古国在2019年的进口规模也同比增长18.7%,呈乐观发展态势。(参见表1)

表1 2019-2020年第一季度中蒙俄三国贸易规模情况表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数据

(三)中蒙俄经济走廊与区域内国家间的贸易关系不断扩大

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中蒙俄经济走廊与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间的贸易合作也呈现积极发展态势。以韩国为例,2019年,中蒙俄经济走廊与韩国的贸易合作实现2660.9亿美元,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25.4%。其中韩国对中蒙俄三国的出口额为1442.6亿美元,占韩国出口总额的26.6%;进口额为1218.2亿美元,占韩国进口总额的24.1%。到2020年1-6月,韩国对中蒙俄三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217.9亿美元,基本维持2019年同一时期的水平,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5.8%,与上一年基本持平。这意味着中蒙俄经济走廊与韩国有着较为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受中美关系、新冠肺炎疫情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少。(参见表2)

表2 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韩国对东北亚各国贸易情况表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数据

二、中蒙俄经济走廊与东北亚地区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与东北亚国家政府间的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多边合作机制,随着东北亚各国对“一带一路”参与度的提高,日本、韩国等国家分别制定和出台对接战略,积极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国家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尤其是日本,随着东北亚地区战略意义的提高,2019年4月,日本内阁会议上发布了2019年度《外交蓝皮书》,新版蓝皮书认为“与中国构建稳定的关系非常重要”。然而,日韩两国与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合作仍以双边合作机制为主,还未形成以中蒙俄经济走廊为整体的合作机制,日韩两国与中日韩三国更多是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多边合作框架内进行交流与合作。

(二)互信缺失

随着“一带一路”在东北亚的推进,中国与东北亚五国的合作领域越来越广泛,但因历史纠葛,在民众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感,成为政策沟通进一步深化的无形障碍。

(三)贸易谈判久拖未果

在东北业各国的合作过程中,许多贸易谈判已经进行了好多年,至今未达成共同目标。如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从2002年启动,至今已进行了十二轮谈判,尚未达成协定。中俄间也有许多合作项目,交涉了好多年,然而进展缓慢。

(四)政策对接中复合型人才缺乏

在“一带一路”的政策对接中,涉及经济、法律、语言、文化甚至技术层面的交流与沟通,而“一带一路”建设刚刚起步,在政策对接中还缺乏复合型的人才作为沟通的桥梁,这是目前政策对接的一个短板。

三、中蒙俄经济走廊与东北亚地区合作的未来展望

自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与贸易保护主义叠加使“逆全球化”倾向凸显,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受阻,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发生变化。例如美国、日本等国家试图缩短产业链的长度,将促使投资于海外的制造业回归其国内。2020年伊始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在加速推进全球价值链的调整,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区域价值链替代全球价值链的势头。“逆全球化”使世界市场的份额不断被压缩,导致东北亚区域内日本、韩国等出口导向型国家面临严峻挑战,也促使中日韩三国产业分工体系和产业链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东北亚各国需要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着眼长远、抢抓机遇,积极开展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建设开放型区域经济。中蒙俄经济走廊位处东北亚连接中亚及欧洲的核心位置,是日本、韩国等区域内发达国家融入“一带一路”、构建东北亚区域价值链的重要平台。

(一)朝韩铁路与中蒙俄大通道联通,共建东北亚铁路网

2017年,文在寅提出了“新北方政策”,意在与我国“一带一路”对接。新北方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九桥战略规划”。其内容主要包括为实现天然气进口多元化而追加引进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管道,构筑连接韩、朝、俄的输气管道;利用西伯利亚大铁路与朝鲜半岛铁路网相连接,以期节约物流成本;对远东港口开展现代化建设;构建中、韩、俄、日、蒙五国共享电力的广域电网;利用北极航线拓展新的物流运输通道;打造韩朝俄共同参与的滨海工业园区等九项内容。

2018年,文在寅提出“东北亚铁路共同体”的概念,意图整合东北亚六国的铁路资源,以促进韩国在内的共同体国家经济发展。同年12月26日,韩朝铁路公路对接项目开工仪式在朝鲜开城板门站举行。朝韩铁路对接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希望与中蒙俄大通道相连接,届时不仅朝韩两国可以通过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来增强政治互信、缓和半岛局势,而且还可以连通中国、俄罗斯和蒙古国的铁路大动脉,使日本货物可经海运到达韩国釜山港再通过铁路运往亚欧大陆各处,俄罗斯与蒙古国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也能被通畅地运输到东北亚地区的各个角落,这将产生难以估量的经济价值。韩国开发研究院曾分析,“东北亚铁路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东北亚经济共同体”,东北亚地区将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圈。

(二)中蒙俄旅游合作推动东北亚地区的跨境旅游合作

跨境旅游不仅能够促进东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增强互信,也带动了国家间的经贸发展。2015年7月,中俄蒙三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蒙古国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中提出,扩大旅游领域合作,组建国际旅游线路的专门工作组,推动发展“贝加尔湖(俄罗斯)—库苏古尔湖(蒙古国)”跨境旅游线路,将中俄蒙旅游合作协调委员会会议常态化。2017年6月,中俄蒙三国五地第四次旅游联席会议召开,会上签署了继续深化中俄蒙地区旅游合作的《第四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纪要》。

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深化东北亚地区的旅游合作提供了广阔机遇。近年来,得益于东北亚区域各国山水相依、文化多元、资源组合良好的发展基础,东北亚地区的跨境旅游合作发展迅速,拥有形成共同的旅游发展大市场和国际区域合作的条件,东北亚各国间也建立了旅游合作的双边和多边机制,开展了“中俄旅游年”等大型旅游项目,显示出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东北亚地区已形成了多条跨境旅游环线,今后可以在中俄朝环线、日本海环线等跨境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借助区域内的交通网络逐步开发更多的大、小环线旅游产品。

(三)日本、韩国共同参与中蒙俄三国市场的第三方合作

自2015年中国首次提出“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模式以来,中国同韩国、日本分别开展了多形式、多领域的“第三方市场合作”。中韩两国企业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模式,在科威特、厄瓜多尔、越南和埃塞俄比亚等国的能源开发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2018年10月举办的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上,中日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达成了52项协议,为推进两国合作开辟了新路径。

近年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积极推动,同样也为韩国和日本提供了较大的市场与经济利益。中日韩三国作为东北亚区域的重要经济体,在第三方市场合作上具有很多共同点。2018年5月,在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中日韩+X”的合作模式,该模式若在中蒙俄经济走廊这一平台发挥三国优势的合作共赢来促进第三方(第四国)的经济发展,更可推动东北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中日韩三国应遵循“平等、互利”原则,主动加强沟通与合作,发挥各自在基础设施、能源开发、金融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技术、经验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三国与在东北亚区域内甚至世界范围内的第四国开展合作。

当前,我国在很多产业领域的技术水平仍然落后。韩国与日本同属发达国家,拥有先进装备和关键技术,但两国也饱受产业空心化、海外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的困扰。而俄罗斯、蒙古国和朝鲜在基础设施、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均有着强烈的发展需求,但缺乏资金与技术支持。东北亚地区各国可以通过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形式,发挥各自优势、共享合作利益。

参考文献

荆磊、祝滨滨:《“逆全球化”背景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景与对策》,《东疆学刊》2020年第2期。

毕德利:《关于推动中蒙俄“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的对策建议》,《北方经济》2019年第7期。

程亦军:《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不容忽视的各种复杂因素》,《前沿》2017年第10期。 CdbB11Df9I5Mw/6RxP/JGEGwXNm3LngaqCPYc25MuGX+iKWbjTE6S/+jkyeU/v9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