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5章
转化学习成果

5.1 学习成果的第一次输出

1.大脑不是存储知识的最佳场所

人的大脑不是一个永久性的记忆载体,存储在大脑中的多数记忆,最终会被遗忘,只有少部分会被记住。显然,大脑并不是存储知识的最佳场所。

知识通过学习进入我们的大脑,通过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增量,形成了新的知识。这时我们学习过的内容已不再是原始材料,而是经过加工内化的知识,这些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也就是我们的学习成果。

这部分学习成果需要被显性化并保存下来,否则很快会被遗忘。反过来说,当我们将学习成果保存下来时,就可以真正地将它们“遗忘”了。

2.通过多种形式显性化学习成果

人类文明因为有了文字才被记录和传承,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的历史永远成了谜团。考古学家通过文物周围的文字了解其背景,通过文字推测那个古老时代发生的事情。这些都是文字的作用,人类通过文字传承了智慧。

将所学知识通过文字进行记录、输出,可以很好地将学习成果保存下来。学习笔记是常见的学习成果保存形式。日本作家奥野宣之(Okuno Nobuyuki)在其作品《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一书中写道:“让阅读有效的最佳——甚至是唯一途径——就是做好阅读笔记,不做笔记的阅读是没有效果的。”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记录学习成果不仅可以采取文字笔记的形式,还可以搭配绘图、照片、思维导图、语音,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需要将学习成果显性化,而不是将其保存在头脑中。

3.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学习卡片

为了更好地对显性化后的学习成果进行组织加工,我们在第一次输出学习成果时,就要遵循“一张卡片一个主题”的原则,将学习成果按主题输出成卡片。既可用包括文字、绘图、思维导图等形式的手写笔记,也可以在印象笔记中创建形式更丰富的“富文本”笔记。这些学习成果都是最小的个人知识管理单元,也是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5.2 ORID知识内化法

作为一名培训师,经常会有学员跟我说:“老师,我其实也很清楚学习成果需要转化输出才有效果,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输出。别人看一本书有很多心得体会,我读一本书顶多在书上画几条线。我文笔不好,写不出那么多东西,怎么办?”

其实很多人都存在同样的困惑,如本部分一开始提到的:同样是学过,但学习过的层次有很大不同。其实只要掌握方法,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的学习更有成效,并最大程度地转化学习成果。

ORID焦点呈现法是会议引导师经常使用的一种工具。在会议中,为了让参会人员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师会通过科学有效的提问,引导参会者提出有价值的观点。

其实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表达不出来,而是缺乏有效的引导。引导师通过自己专业的引导,让参会者说出自己本来的想法,并在和其他参会者的交流中产生新的观点。

这种方法在培训和会议中很常见。反过来,如果我们将有效的提问方法应用到自己身上,做自己的引导师,我们也可以很好地将自己的想法输出出来。读书、观影、看展览、旅行中的见闻、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生活中的坏情绪,这些都可以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让我们的思路从混沌走向明朗。

5.2.1 基本介绍

ORID焦点呈现法主要从以下四个层面启发思考。

Objective(客观的):记录现象。这个层面着眼于客观事实,重点关注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比较容易回答,同时需要我们引导自己从事实入手看问题。

Reflective(沉思的):记录情绪。这个层面重点关注对事情的感受是怎么样的,比较适合让人们打开感性的一面,多用来描述心情,如“喜”“怒”“哀”“乐”等。

Interpretive(诠释的):诠释解释。这个层面关注某件事带给我们的思考、意义和启发。

Decisional(决策性):下一步行动。这个层面重点关注某件事给我们带来的行动是什么,未来我们要怎么做。

5.2.2 “O”,记录现象

我们可以从记录现象这个层面输出学习成果。这个层面对应前文提到的“在知识原有层面的引用和重述”。

在课堂学习中用文字记录老师说的话,用印象笔记的录音功能录音,对老师的授课PPT拍照,对网络课程的教学界面进行截图,将零散的授课内容整理成思维导图,读书时做原文摘抄、截图、拍照,这些都属于这个层面的输出。

“O”这个层面的输出从严格意义上讲并没有产生知识的增量,但对学习者来说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从“把知识保存到脑子里”向“把知识输出成知识卡片”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你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能力的逐步提升,我们可以对卡片进行更深层次的补充。

在输出卡片时,需要对原始学习材料进行有效的拆解。你可以像拆乐高积木一样,将每个颗粒都拆下来保存,也可以像取圣诞树上的礼物那样,只摘取你认为有价值的片段。如果学习内容本身就是一块出处未知的碎片,我们就将原始材料直接收集起来。

在“O”这个层面建立知识卡片时,印象笔记更像是一个信息收集箱,可以将原始材料拆分,直接保存至印象笔记。这里有两点十分重要。

第一,我们要认真地为知识卡片确定主题。主题概括了知识卡片的核心内容,不同的卡片通过主题进行区分。

第二,要记录卡片的创建时间,尤其是纸质卡片。对于电子笔记,我们可以通过笔记的创建时间判断我们是什么时候写的这张卡片,而纸质卡片如果没有日期,日后组织加工会变得非常困难。即使是电子笔记,我们也需要专门记录时间,而不是依赖其创建时间。未来你可能会多次对笔记内容进行补充、修改和加工,这些都是产生知识增量的过程。记录下每一阶段的时间,也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在不同时间段对同一内容的不同理解(见图5-1)。

图5-1 记录卡片的创建时间与更新时间

应用实例:书写练习从这里起步

这个层面的转化可能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你既没有自己的观点,也没有收获体会,更没有学以致用,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有了这个开始,你离学以致用就更近了一步。

我在2010年刚开始练习写作的时候,写作能力很差。我希望通过写博客练习写作,每天都很用心地收集素材。由于那个时候的我写作能力不高,写出来的文章都很短,也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博客访问量并不高。

有一次,我们公司邀请了一位人力资源领域的专家讲师给客户上课。我在听课时记了很多老师在课上讲的内容,课后做了一些整理,把它写成了一篇博客文章,标题就是《听某某老师培训后的几点收获》。文章的内容很简单,我只是把自己整理的笔记原封不动地抄了上去,就形成了一篇博客文章。

出乎意料的是,那篇文章的访问量很高,我大为吃惊。原来这样也可以啊!于是我就用这个方法写了不少文章。因为整理课程笔记和读书笔记可以直接输出为博客文章,所以我看书勤快了不少,在公司也特别留意有价值的分享。笔记摘抄输出得多了,慢慢地开始在文章中加入自己的体会,再后来开始有自己的观点,写作也越来越熟练。

在我写作的第六年,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就是本书的第1版。我非常感谢当时的自己,用这么笨的方法练习写作。虽然开始时没有办法进行高水准的输出,但这个开始可以帮助你持续总结,持续练习。

5.2.3 “R”,记录情绪

我们在学习和思考时多是用理性思维,却很少注意内在的情绪。在“R”层面上探索,可以获得很多当下的感受。

对感受的记录一般和人的情绪有关,开心、悲伤、兴奋、紧张、焦虑,这些都是人的基本情绪。记录情绪本身也是一种层面的输出。一个人如果能够很好地关注自己的情绪,往往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决策。

你有没有过这种体会,有时候我们会愿意相信自己的直觉,尤其是在做重大抉择时。经典的管理理论会告诉你要进行“SWOT分析”,即遇到问题时做理性的分析。但有时理论分析只能帮我们把各类因素分析清楚,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和收益并存。这时,如果能更好地洞悉自己的情绪,就能做出更合适的判断。

所以,在日常学习中,也要注意记录自己的情绪,而且要及时捕捉情绪并记录下来。这往往会给你带来别样的体会。如果你觉得文字输入太慢,则可以尝试语音输入,这样对想法的捕捉更及时。更有效的方法是打开印象笔记,直接使用其录音功能,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说出来。这样记录下来的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当时最真实的自己。

应用实例:第一次成功的跪姿俯卧撑

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第一次成功做出跪姿俯卧撑的情景。我当时使用Keep软件锻炼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直在做零基础适应性训练。我当时的运动基础很差,不要说正式俯卧撑,一个跪姿俯卧撑都能让我摔到地上。练习了一个月后,某一天,我惊讶地发现自己可以完成跪姿俯卧撑了。当时非常开心,也很有成就感,就赶紧打开印象笔记,把当时的感受以录音的方式记录了下来(见图5-2)。

图5-2 语音笔记

这条笔记意外地成了我的“鸡血笔记”,每当自己工作学习没有动力时,就会拿出来听听。原来自己一点都不行的时候,通过练习也可以获得成长,现在这点困难算什么。

有时候在学习和实践中,即时记录自己的感受,会在另一个层面帮到你。情绪感受稍纵即逝,及时记录,永久保存,这个层面的输出同样重要。

5.2.4 “I”,诠释解释

这个层面的学习更为深入,也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环节。不管学习什么,只有加入自己的理解、观点和看法,知识才能变成自己的。

1.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谈对知识的理解

《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的作者赵周老师在他的便签阅读法中提到,读一本书,要结合自己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例子把它们描述出来。能做到这点,说明你已经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含义。

例如,在《刻意练习》( RECK: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 )一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心理表征。我曾经和我的韩语老师提到过这本书,也探讨了学习韩语的方法。她说心理表征这个词比较新,到底是什么意思尚不明确。我想了一下,写了一个韩语词组(见图5-3)。

图5-3 心理表征

我说:“在你眼里这就是一个单词,但在我眼里就是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我都要想想是什么意思,再想想它们组合起来是什么意思。它在不懂韩语的人眼里就是一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符号。这就是我们俩对韩语这门外语建立的心理表征不同。你学习的时间久,练习的时间久,心理表征早就建立起来了。就像你看到‘15+8’,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23,要是刚学加法的小学生就得算一会儿。同理,在学习韩语这件事上,我就是那个小学生,心理表征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看到这个词组都要想一会儿才知道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的语言将事情描述清楚是一种必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事情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的。所以,如果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谈对知识的理解,反复练习,就会从多层面、多角度将学习推向深入。

2.谈三点收获

在这个层面上有一个非常好操作的方法,就是凡事谈三点收获。著名作家史蒂·芬金在他的作品《史蒂芬·金谈写作》一书中写道:“无论作品好坏,我们都可以从中得到收获和启发。好的地方我们可以学习,不好的地方也能学会以后如何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无论是听课、读书,还是参加公司会议,都可以谈收获。“三”这个数字刚刚好,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明确的数字和要求会让行动变得非常简单,一张便利贴上列三个要点就可以完成。

不要小看这个习惯,如果你在培训、读书等学习场景中能一直保持这样的习惯,积累下来,这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3.发表一个看法,不管是否和他人一样

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好事情,也是坏事情。因为你无法辨别事情的真假。以前,只有权威媒体才能发声,我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们看到的是经过验证的消息。但是在当前环境下,我们没有办法判断,因为网络和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声音。更可怕的是,人们的思维也越来越容易受别人的引导甚至蛊惑,越来越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会觉得:这么多人这样想,那事情应该就是这样的吧,所以人们开始变得人云亦云,没有了自己的看法。

在学习时,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是非常重要的,哪怕这些看法和别人不一样。你完全可以发表你的观点,不问对错,至少你有自己的观点,有你个人的思考在支撑你的观点。

在我阅读两位日本作者所著的《整理的艺术》和《超级整理术:工作效率是整理出来的》两本关于整理的书时,一方面惊叹于他们的整理方法,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难道你不觉得他们使用的工具有点过时吗?有更好的工具,为什么不用呢?我查找了一下,市面上并没有同类型的书出版,那么由我来做这件事吧。这就是本书诞生的根源。

要敢于在权威观点面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质疑,虽然你的想法不一定正确,有时候还会略显幼稚,但是,这是一种训练思维方式的方法。独立思考是创新的动力,人如果没有了创意,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5.2.5 “D”,下一步行动

最后一个层面,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这个层面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被我们忽略。学习是有目的的,无论是为了将知识应用于工作、生活、家庭,还是为了塑造良好的价值观、性格习惯,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学以致用。

所以,在学习后,要列出行动清单。在学习后,我们可以有哪些行动上的改变?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1.列出一个马上可以执行的行动

学习后马上可以改变的环节是什么?不需要多,一个就行。但需要强调的是,一定是在学习后马上可以做的事情。哪怕只是做一些细微的改变也是可以的,这是我们学以致用的第一步。我在做培训时,在课程结束前,通常会让学员思考一个可以在课后立刻做的事情。这其实是一个突破口,有一才有二,你不可能一次性地将所有内容付诸实践。既然不能,就找出第一个,有第一个才会有第二个。

2.列出行动清单

有些事情你认为可以在未来付诸行动,但现在可能还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和能力,或者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这时你可以将行动清单列出来,将其变成你的行动指南。

建立在行动基础上的学习,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一个知识,我们从对它的初步了解,到有所感悟和收获,这是个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但是知道和做到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听过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行动是改变的开始,当你开始行动时,学习就开始真正地起作用了。你只有持续行动,学习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5.3 建立ORID卡片系统

使用ORID焦点呈现法可以帮助我们将所学的知识显性化,输出为卡片(见图5-4)。我们可以将ORID作为一种思路,进行四个层面的输出,也可以只从某一个层面开始,日后再进行补充。

例如,读一本书或学习一门课程,我们可以先对知识和内容进行现象层面的输出,摘抄原文、总结知识点等。将所有内容整理完毕,再进行更深层次的补充。

学习成果的输出不用一步到位,日常的积累更为重要。我们只需关注留下来的成果,那些我们尚未输出的内容,一定还有机会进行再次加工。

图5-4 建立ORID卡片 L6BSveELXtFnIoALCj6N5CmEgBCc77Hfe9WHRE2s17/lrF+8xvGrWu8xd/I4oIk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