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2022年世界互联网发展情况

(一)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卫星互联网商用部署加快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渗透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为充分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各国不断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年来,全球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进入提速升级阶段,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应用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固定宽带用户数量保持稳步增长,光纤宽带网络占比持续升高。Point Topic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固定宽带连接数量增长1.5%,达到12.7亿,全球光纤到户/楼(FTTH/B)用户数量在固定宽带用户总数量中的份额达到62.5%。全球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进入商用新阶段,多个经济体开始6G战略布局。全球有145个国家和地区的487家运营商已投资5G网络,包括技术试验、获取牌照、网络规划、部署和开通等,7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家运营商推出符合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标准的商用5G网络 。当前,各国积极布局卫星互联网发展,加快研究卫星互联网技术标准,卫星应用技术创新活跃,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加快推进低轨道星座计划。低轨道卫星互联网进入商用部署阶段,美国SpaceX公司在卫星互联网领域积极进行布局,提出“星链计划”高速宽带网络,2021年,美国“星链”计划全年部署989颗卫星,累计1798颗卫星在轨运行 ,目前星链已在包括美国、加拿大等36个国家投入使用。算力设施成为发展新力量,以云计算、数据中心、超算等设施构成的多层次计算设施体系正在演化形成,云网融合、云边融合和算网融合等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应用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继续推进,各国积极推动物联网研发,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数据,预计到2027年全球物联网技术市场规模将达到5664亿美元,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集成发展。车联网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商业落地进程加快。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加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全球共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决定因素,已成为各国部署的重点。2021年6月,美国发布万亿级“重建更美好未来”基础设施计划,制定促进5G和人工智能等未来关键基础设施发展的系列政策。2022年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声明,将推出总成本约60亿欧元的卫星互联网项目“安全连接(Secured Connectivity)”,用于构建基于空间的安全通信系统。2022年6月,日本政府公布提升地区活力的政策“数字田园都市国家构想”基本方针,计划到2030年底将5G的人口覆盖率提升至99%,到2027年底前高速互联网通信光纤线路将覆盖99.9%的家庭。

(二)数字技术发展驶入快车道,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拓宽

当前,人类社会和科技发展正处于新的转折点,诸多领域的新兴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创新呈现高效率、多方向、多领域突破特征。一年来,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稳步推进,高性能计算、集成电路、软件技术等基础信息技术创新加快,尖端科技成果不断拓宽人类知识前沿,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技术加快落地应用。高性能计算产业竞争更趋激烈,E级超算正式到来。美国新型超级计算机“前沿”(Frontier)成为第一个真正突破百亿亿次级(Exascale)大关的超级计算机。集成电路产业效益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和产品变革加快升级,新一轮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分工和竞争格局正加速形成。计算芯片垄断格局依然明显,老牌龙头企业占据研发主导地位。5G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5G通信芯片市场需求持续强劲。存储芯片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动态随机存储内存(DRAM)与计算机闪存设备(NAND)占据绝对市场优势。芯片制程创新技术不断突破,先进制程之战进入白热化。2022年6月,三星宣布已开始量产基于环绕式栅极技术(Gate-All-Around,简称“GAA”)晶体管结构的3nm 芯片,率先开启GAA晶体管时代。与此同时,俄乌冲突给氖气、钯等芯片原材料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剧全球芯片生产短缺问题。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正在成为引领未来世界发展的关键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渐成为技术发展趋势,在智能语音技术、预测蛋白质结构等具体应用中人工智能不断实现突破,在国防和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也进一步细化,特别是人工智能实战化应用进程加快。在俄乌冲突中,人工智能被应用于分析数据获取战争情报、深度伪造虚假宣传等方面。量子信息研究全球关注度持续增加,“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的发射、谷歌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团队相继实现的随机线路采样、玻色采样量子优越性实验等重大突破为量子信息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契机。由信息技术衍生的智能化、数字化新技术应用迅速增长,数字创新医疗和健康服务技术在世纪疫情背景下逆势发展,为现代医学技术突破带来机遇。

数字技术作为当前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性和引领性最强的领域之一,已成为各国广泛关注与竞争的新场域。各国普遍加快战略部署,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多个国家出台或更新人工智能(AI)战略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AI专业研发机构不断涌现,主要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积极开展AI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2021年6月,日本内阁府提出《AI战略2021》草案,针对建设“超智能社会5.0”、应对全球共同问题和日本自身社会经济难题等国家总体科技战略需求,为充分利用AI技术做好软硬件准备,在教育改革、研究开发、社会应用、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政府、伦理道德等方面提出新的政策措施。2021年12月,法国政府出台《AI国家战略》新计划,未来5年将投入22亿欧元加快AI发展,重点资助AI研究与培训,主要目标是提高法国AI竞争力,成为嵌入式AI和可信AI的领导者,加快AI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三)数字经济助力全球经济复苏,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加大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的数字经济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新动能,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引擎。这一年,数字经济逆势增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转移到线上,催生培育了智能终端、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支付等新产品、新业态,创造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数字与产业融合更加深入,数字产业化规模加速扩大,2021年,全球47个国家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8.1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15.6%,占GDP的比重达到45.0% 。数字经济头部效应仍然明显,高收入国家和发达经济体数字经济规模掌握绝对优势,地区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差距仍在继续拉大。2021年发达国家数字经济规模是发展中国家的2.98倍,发达国家的数字经济规模占GDP的比重高出发展中国家26.7个百分点 。数据要素价值不断放大,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协同配合、节约生产成本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也进一步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工业4.0”时代即将开启。金融科技创新获得更多关注,CB Insights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获得的风险投资总计1330亿美元,约为2020年投资金额的三倍。数字支付依赖程度升高,全球二维码支付市场规模扩大,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跨境电商成为发展新风向。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将数字经济作为促进经济复苏的首要选择,积极进行战略布局。中国立足国内市场优势,持续深化数字经济合作,参与引领全球平台经济建设,积极打造多元协同共治新格局;美国依托国际技术创新优势,持续巩固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争夺全球数字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欧盟积极发展核心数字技术,不断完善数字化生态体系建设,推广“欧式”数字治理理念,确立全球引领地位。

(四)数字政府建设稳步提升,各国加快战略布局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人类社会生活和互动模式正发生改变,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与社会管理出现更多碰撞,数字政府模式提供了优化解决方案,政府管理服务模式借助新技术新应用向更加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变。一年来,世界各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数据开放、在线服务水平、数字政府领导力等方面持续向好,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电子政务整体架构搭建基本完成,逐步向全流程一体化的政务服务转变。新技术应用成为政府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方向,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深化发展,形成国家级、集约、分级电子政务云,公共数据开放从增加数量到更注重提高质量,进一步提升权力运行透明度。在线政务应用程序和开发工具继续增长,搭建更多公民与政府互动平台,公民数字参与度不断提升。新技术应用效用不断凸显,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建立新型信任机制,为政府带来组织流程和信息处理的新方式,物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等领域。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分析筛选提供更有效社会经济监管,为政府提供跟踪、监测、识别等服务功能,极大提升了政府服务监管效率。

各国政府普遍认识到,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协同治理水平,是推动国家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方面,多国积极提升政府在经济发展、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处理和解决复杂事务的能力。2022年1月,英国发布了第5个《开放政府国家行动计划2021—2023》。该计划围绕开放合同、开放司法、算法透明和问责、医疗、反腐与国际非法金融6个方面做出承诺 ,以实现政府采购、财政拨款过程的透明化,解决腐败和财务管理不良的问题,同时进一步统一数据标准和提高公共数据的质量。2022年4月,中国发布《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把数字技术应用全面融入政府管理体系,从国家战略高度形成体系化的完整部署,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五)互联网媒体多元化发展,社交媒体成舆论主战场

在数字技术驱动下,全球正面临政治、经济、社会全方位转型,互联网媒体行业步入新发展时代。虽然主流新闻媒体仍是信任度最高的信息获取渠道,但是“社交媒体逻辑”已深度“内嵌”和“植入”新闻生产和公共信息的扩散与流动中,社交媒体入场成为新闻行业重要“玩家”。新闻媒体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革,TikTok 和优兔(YouTube)等视觉性社交媒体平台后来居上,逐渐成为年轻用户首选新闻来源。新闻短视频、新闻播客迎来“春天”,付费订阅稳步推进。伴随而来的是用户信息辨别成本的提高,真假混杂的误导性视频信息的复制传播,公众信息辨别难度提升。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用户媒体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改变,受用户触达媒体类型和消费时长影响,数字流媒体发展势头迅猛,平台间竞争日趋激烈,不同平台致力于打造差异化的爆款内容和专属IP,以维持用户黏性和吸引新观众。Netflix和YouTube作为数字流媒体市场两大巨头,依然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Netflix继续以81%的内容用户触达率排名第一 。全球游戏市场规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游戏市场总收入达到1803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1.4%。基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游戏市场规模以923亿美元占总收入的52%,成为拉动游戏市场增长的主导力量

随着网络谣言、虚假信息、深度造假、泄密新闻等低成本的舆论干涉手段被广泛使用,以数字媒体传播为载体的国际舆论博弈进入新阶段,构成了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维度。今年以来,俄乌冲突升级为全面“热战”,TikTok、Meta等视觉性社交媒体平台成为另一“主战场”,身处战地现场或关心这一热点的关键意见领袖(KOL)借助短视频进行战争实况直播,使之成为全球第一场直播的军事冲突。社交媒体在客观上成为舆论战的主战场和信息来源,拥有平台主导权的国家可以借助优势对其他国家实施“禁声”,从而掌握信息主导权,在舆论场上赢得胜利。

(六)网络安全形势高危,网络攻防对抗加剧

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发展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全球网络安全形势复杂多变,特别是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全球网络空间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网络空间对抗冲突继续演变。一年来,全球网络安全威胁升级,高级持续性威胁(APT)、勒索软件、高危漏洞、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网络钓鱼、网页仿冒、电子邮件攻击等网络威胁与风险仍然突出,云计算安全防护依旧乏力,面向车联网的网络攻击呈增长趋势。针对关键行业和新技术、新场景的网络安全威胁事件频发,网络攻击参与者的进入门槛更低、攻击方式更激进。网络安全防护向零信任安全转变,零信任架构进入发展关键期。全球APT攻击依旧活跃,关键行业领域成为热点攻击目标。根据奇安信公司《全球高级持续性威胁(APT)2021年度报告》,2021年,全球41%的APT活动事件与政府和医疗卫生行业有关,紧随其后的是科技、国防、制造、能源等领域;生物制药、航空产业、区块链等行业成为APT活动关注的新兴领域 。勒索软件仍然稳居恶意软件威胁排行榜榜首,数据漏洞报告数量创历史新高。云平台迁移率与部署加快,对云平台安全防护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网络产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Gartner的数据显示,全球网络安全支出在2021年增长了13%,达到了1720亿美元。

2022年,俄乌冲突和新冠肺炎疫情交织叠加,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各国普遍认识到网络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持续强化网络安全政策战略布局,重点布局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供应链安全、数据隐私治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领域工作。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面,制定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计划,加大网络技能培训,提升网络防范意识,满足技能培训需求,缩小网络安全人才缺口。2021年8月,美国国土安全部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发布《网络安全劳动力培训指南》,旨在帮助网络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提高技能,扩大他们在网络安全领域的职业选择。2021年11月,欧盟网络安全局(ENISA)发布《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报告,旨在帮助欧盟成员国提高公民的网络安全能力。英国推出“网络探险家”计划为中学生提供免费网络技能培训。

(七)网络立法进程加快,数字市场监管日益强化

当前,网络安全态势依然严峻,数字经济权重提升对市场监管提出新要求,数据安全问题备受瞩目,各国积极通过建立健全政策与法律法规,强化数字化时代新兴立法,营造更好的技术创新氛围,围绕数字经济与市场立法加强法律制度供给。一年来,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网络法治建设稳步推进,各国普遍在网络安全立法领域持续发力,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国土安全部工业控制系统能力增强法案》,要求CISA带头更好地识别和减轻对工业控制系统基础设施的威胁。网络安全细分领域关注加大,从数据保护、供应链安全、云服务等重点领域加强立法。各国持续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立法,完善收集个人信息的具体规则,个人信息匿名问题被关注。2021年6月,中国颁布《数据安全法》,通过确立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数据安全审查、风险评估、监测预警等规定,强化数据安全保护能力。2021年9月,日本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宣布更新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法指南的问答》,解答了“假名化处理信息”与“匿名化处理信息”的问题。在网络主权领域,随着全球供应链危机、俄乌冲突升级,“网络无国界”理念被打破,各国普遍更加重视自身网络空间安全,加强国家网络空间领域的影响力与控制力,防范域外国家渗透和影响,通过加强行政监管权、推行国家技术标准和基础设施自主化等措施维护网络主权。网络违法犯罪打击方式手段多元化,跨境执法合作发挥优势。欧盟委员会发布《2021—2025年打击有组织犯罪战略计划》,提出加强数字世界内各欧盟国家的执法和司法合作,妥善实现犯罪补偿的区域均衡化。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风险与隐患,提出全新的治理需求。超大型网络平台在成为“准关键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存在限制市场良性竞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垄断风险,科技企业的商业竞争不断产生知识产权争议,各国立法者加快推进平台反垄断、数字版权保护等领域立法。2022年3月,欧盟就《数字市场法》达成一致,多维度破除科技企业的垄断,构建守门人识别规则。2022年6月,中国修订《反垄断法》,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并根据平台经济领域竞争方式和特点,进一步明确了反垄断相关制度在平台经济领域中的适用规则。

(八)网络空间国际竞争加剧,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增大

当前,国际社会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日益凸显,网络空间已拓展成为国家安全的新疆域、大国博弈的最前沿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逆全球化、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等在网络空间不断发酵,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持续增加。2022年初俄乌冲突发生后,国际社会通过互联网参与到其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战争中广泛应用,网络空间治理盲区和缺陷不断凸显,亟须推动网络空间形成公平合理且可操作的国际规则,但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大国协调难度加大,全球统一规则制定受阻。主要国家和地区围绕跨境数据治理、人工智能治理、数字货币、数字市场监管、网络安全等议题开展竞争合作,力图在新一轮产业和技术革命中抢占先机。2022年2月,欧盟正式发布《欧盟标准化战略》,聚焦强化欧盟在全球关键技术标准方面的领导地位;2022年3月,美国和欧盟就跨大西洋数据传输的新框架达成了原则性协议,该协议将促进跨大西洋数据流动,为欧盟个人数据向美国转移重新建立重要的法律机制;2022年6月,金砖国家在北京峰会上提出,要推动制定人工智能领域的治理规则,以符合伦理和负责任的方式使用人工智能。

网络空间非国家行为体的力量不断崛起,并在应对全球性议题上具备专业性、灵活性和强影响力的特征,对网络空间发展与治理影响持续增大。以大型科技公司为代表的非国家行为体,通过介入国家间竞争、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影响舆论思潮对国际格局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网络黑客的网络战、社交媒体的心理战和网络空间的认知战,在俄乌冲突中展现了非国家行为体的强大能量。部分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成为对俄“制裁”主力,对俄实施“禁运”“断供”“退市”等。网络空间新秩序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这些行为体的作用、影响及规范,美国、中国、欧盟、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已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引导非国家行为体尤其是大型互联网公司发展,推动其切实承担社会责任。 NRP4XIlNYv9eLEAdIVgjbi7mwmIuDiRBZ8Ivp7soBFQa+cFEBlXfpeZnPxlENq7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